《古本竹书记年》帝癸

一名桀。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挕(从西河迁居东下冯遗址)

三年,筑倾宫。

毁容台。

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来宾。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地震。

伊、洛竭。

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

十三年,迁于河南。(从东下冯遗址搬到二里头遗址)

初作辇。

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一作「山民」)。

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从河北迁都郑州)

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

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及汝鸠、汝方会于北门。

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盘龙城遗址),荆降(获得稳定铜矿资源)。

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二十三年,释商侯履。诸侯遂宾于商。

二十六年,商灭温。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

太史令终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师取顾。

三日并出。

费伯昌出奔商。

冬十月,凿山穿陵,以通于河(愚公移山)。

三十年,瞿山崩。

杀其大夫关龙逢。

商师征昆吾。

冬,聆隧灾。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垣曲)。

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音zōng),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史书记载商汤53岁继位商国君,当了17年国君,然后当了13年天子,当了3年国君就派伊尹去夏朝当间谍,之后过了27年死了,外丙3年、中壬4年,

伊尹去夏朝时如果是20~30岁,那么太甲继位时,伊尹已经54~64岁了,54~64岁造反的,我记得的只有商汤和刘裕57岁和武则天67岁和吴三桂66岁,伊尹不太可能去造反

但是殷墟甲骨文里伊尹崇高的地位很可能是伊尹后人支持盘庚迁都而达到的,所以伊尹被太甲杀死未必不可能,只是可能性比较小

另外我觉得挚之所以叫伊尹,是因为他一开始在夏桀在伊水河畔的行宫(尸乡沟遗址)里当厨师,那里考古确实发现了用鹅卵石修成的水池,估计就是酒池,考古发现那里比郑州商城的年代更早一些,行宫的长官按惯例都是叫尹的,如《尚书》的三亳、阪尹,妹喜就被夏桀扔在那里

夏桀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夏朝,二里头文化是64进位度量衡的月族,东下冯是10进位度量衡的日族,夏桀残酷剥削月族,养活首都3万人,所以有《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所以夏桀一开打就往东下冯的鸣条山逃跑


伊尹拜相是很有名的典故,其实它反应了很简单的一种道理:汤的咸淡就代表了商朝百姓所处的一种社会环境;汤过咸,百姓苦!汤过淡,百姓亦苦!伊尹煲了两次败笔汤,给商汤带来的切身感受可以让商汤直接推己及人,类比到百姓,伊尹这种做事的方法类似于之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当中的「兴」的手法,欲言此物,先言他物!这种不失礼仪而又效果得当的劝谏方式古往今来实属美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