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将刘裕是怎么登上皇位,篡夺晋朝江山的?

  刘裕是南北朝时杰出人物,是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他寒门出身,却能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一统,他还试著光复洛阳长安,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实现全国大一统,但由他开创的南·宋,保护了汉文化,也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了不起,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那么,刘裕作为东晋寒门出身的大将,怎么登上帝位的呢?

  首先自然是东晋立身从来没有稳过,这给了刘裕机会。东晋是在西晋灭亡时,由王家等北方的士家大族,共同扶琅琊王司马睿上位建立起来的,起初都没有得到南方的支持,王导使尽各种招术,终于使得东晋立足建康。汉人建立的政权,比北方胡人建立的政权,多少会有些政治文化优势,但东晋实在好不到哪去。东晋立足的基础太薄弱,内部士家大族权力太大,司马皇族基本被架空,大致上也只保留了表面的尊严,「X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从来就没改变过,唯一变的,大概就是X换了姓。

  朝中掌握政权的,都是门阀贵族,这种制度的存在,为士族提供了巨量的生存资源,但也正因如此,他们整个阶层,都失去了上进的动力,还要上进干什么呢,几辈子都享用不完的财富,出生就可以做官,弱得连只鸡都不敢杀的人当个把将军是常有的事,指望这些人保护东晋?

  可是,战乱来了,不保护行吗?数数东晋立国后的各种叛乱起义,先是王敦,逼得晋元帝白衣投降,后是孙恩卢循,打得经济一团糟,后又有桓玄,刘毅等,尾大不掉,东晋巴掌大的地方,就没停过战火。

  正因如此,刘裕这等寒门出身的人有了用武之地。

  其次,是刘裕既能打又能做。刘裕崛起时,东晋差不多就快要完蛋了,当然,完蛋的是司马家的政权,不是门阀们的财产,他们必须找个人来保护。刘裕在众多的将领中,是个比较有特色的人,刘裕小时吃尽人世间的苦,砍柴种地打渔卖草鞋这些事都做过,人们自然是瞧不起这样的人的,可是琅琊王氏的王谧很欣赏他,举荐他进入军中,刘裕进入孙无终的军队,成为北府军一员。此后刘裕在战场上,一发而不可收拾。先是大败孙恩,后大败桓玄,迎安帝复位,攻灭南燕,平定卢循,征讨刘毅,西灭谯蜀,反击仇池,尽吞荆扬,甚至还灭了后秦……

  虽然说仗不是他一人打的,但是在这所有的战斗里,刘裕始终保持了严明的军纪,强大的战斗力会让人害怕,但是能守法纪,那就更是难得,对于门阀贵族们来说,这人有忠心,非常可靠,扶他上位。当然了,主要是以王谢为代表的家族,也实在是没什么人才,王桓庾谢,早已没落。

  这样,刘裕得到了门阀与军队的双重支持。

  刘裕不但能打,更有从政的睿智。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虽然门阀贵族腐烂了,但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寒族要想上位,不能一下子把士族给端了。刘裕掌权之后,逐步任用寒族出身的人才,而士族,仍然供著,让他们当清显的官,当花瓶,但没什么实权,成为点缀,比如说陈郡谢氏,是门阀里很有代表的大族,就被刘裕给供起来了,到一定程度,再把他们给灭了。南朝以后,门阀制度几乎名存实亡,「士族居高位,寒门掌机要,皇子镇强藩」的基本,就是这个时候打下来的基础。

  时势造英雄,说的就是刘裕这样的人。他有著一流的军事才能,也有著别人没有的气运,还有睿智的政治眼光,这些,缺一不可。他依靠北府军起家,架空了东晋的政权,在外有军功,在内有实权,当皇帝也就一句话的事儿了。(宛如清扬)


刘裕,是东晋大将,但他最后却代替了东晋建立了刘宋,那他是如何从一位大将成为了皇帝?

刘裕能够成为皇帝,最重要的是他立下了一系列战功。他是东晋杰出的将领,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在他的引领下,他对内平定了孙恩和桓玄、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得东晋统一了南方;他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并大破强敌北魏,还收复了长期被侵占的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并占据了洛阳、长安两都。正是刘裕打下了一系列战功,使得他成为东晋朝廷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皇帝都忌惮于他的实力,不得不用提高刘裕的地位来保持刘裕的忠心。但功高盖主的刘裕不忍自己只是个臣子,在他心中觉得自己是东晋的大功臣,没有他的功劳,东晋早就亡了国,所以刘裕产生了替代东晋自立为皇帝的想法。此后,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自己成为了东晋的实际掌握者,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他的封地宋国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国包括了二十郡。并且刘裕获得了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礼。最后在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

刘裕能当上皇帝,是时势造英雄,东晋为了抵抗外敌,只得重用将领,而将领掌握军权后,内心就有了不端的想法,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皇帝没有军权就只能被替代了。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