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衰亡历来有很多种说法,大多数人认为明朝衰败源于万历皇帝怠政。

《明史》有云:

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国家是有制度的,不可能因为某一个皇帝怠政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衰败。

如果把明朝的衰败归咎于某一代,那么我也认为是万历。不过不是万历帝,是万历朝。因为我认为明朝的灭亡和万历一朝的政治走向有关。

万历年是明朝相当特殊的一段时期,在嘉靖年间国力衰败,明朝几有亡国之兆。但是自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明朝一改颓废之势振兴国运,史有「隆庆新政,万历中兴」。之所以明朝会中兴,是因为萌芽于嘉靖朝,完成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

《明史》: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朝的一条鞭法帮助明朝充盈了国库,也确定了白银成为明朝的合法货币。

但是一条鞭法中兴了明朝,也衰败了明朝。史书记载「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坏于后世者大矣」。

《明夷待访录》:

有明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不特折钱之布帛为银,而历代相仍不折之谷米,亦无不为银矣;不特谷米不听上纳,即欲以钱准银,亦有所不能矣。夫以钱为赋,陆贽尚曰「所供非所业,所业非所供」,以为不可,而况以银为赋乎!天下之银既竭,凶年田之所出不足以上供;丰年田之所出足以上供,折而为银,则仍不足以上供也;无乃使民岁岁皆凶年乎!天与民以丰年而上复夺之,是有天下者之以斯民为也。

这就是古人对待货币的态度,而明朝白银最大的特点就是量少,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商品经济的运转。而白银成为明朝的法定货币,一条鞭法实施以来明朝赋税徭役都是白银支付(也有少许交实物),这就造成明朝末年国库不足,征税困难。

故此,「天下之银既竭,岁岁皆凶年」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认为明朝的衰败和万历一朝的国策有关。


明朝的衰落,应该是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到崇祯手里结束:朱祁镇作死弄断了大明的腰,崇祯瞎搞送了大明的命。有人说大明亡于嘉靖,也有人说大明亡于万历,还有人说大明亡于土木堡。当然也有找客观原因的,把一切都推给了「小冰河」。并且说要是早知道玉米和番薯的种植方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挨饿,李自成张献忠也掀不起啥风浪来。只要大明后院不起火,努尔哈赤就得乖乖地在东北挖人参采榛子,拿到大明换点锅碗瓢盆回去过日子。其实这些都是客观原因,大明灭亡,朱祁镇和崇祯都难辞其咎。

朱祁镇为了自己「夺门之变」名正言顺,派太监蒋安勒死了替他守住大明江山的景泰帝朱祁钰,杀害了忠臣能臣于谦和王文,抄了他们的家,把陈循、江渊、俞士悦等人充军。

如果说朱祁镇故意淡化土木堡之变是为了自己面子好看,杀害于谦是为了复辟「师出有名」,那么他接下来办的一件事就简直是恬不知耻、天怒人怨了——他给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死太监王振恢复名誉,还建庙祭祀:赐王振祭葬,立祠曰「旌忠」。 。

所谓赐祭葬,那是一定品级的官员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功业、地位等为其遣官谕祭、造坟安葬。那么王振的功劳在哪里呢?在于他断送了数十万明军将士的性命,而在朱祁镇眼里,那几十万性命是小事,王振教过自己读书那才是大功劳。

除了「隆重纪念」,朱祁镇还专门给王振用香木雕刻了一个身躯——王振的脑袋已经在土木堡被愤怒的明军护卫将军樊忠打碎了,尸体也被瓦剌铁骑踩成了一滩烂泥。

朱祁镇大操大办为香木雕成的死太监下葬,还找了一群和尚道士为他「招魂」。这时候估计跟著朱祁镇行礼如仪的满朝文武心都凉了:这世间哪有什么天理王法?忠臣于谦被斩断四肢后斩首抄家,这个断送了数十万将士的元凶却被人顶礼膜拜,这样的王朝,王八蛋才会效忠它!看著皇帝老儿如此尊重王振,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李贤(某年明月盛赞李贤是大忠臣宰相才)也跟著撰写碑文,盛赞王振「贤良」。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明朝从那时起,就已经没有了廉耻与是非观念,因为那时候起文人的脊梁就断了,大明的腰也就折了。

说完朱祁镇咱们再来说崇祯。大明朝确实是明明白白断送在了崇祯手里,这个锅还真不能甩给他的先帝们,也不能归咎于自然灾害——历史上许多王朝都是建立在饿殍遍野「人相食」的基础上的,而且也有很多王朝天灾人祸频仍,但是出现一位「中兴之主」,马上就能扭转乾坤。

所以说,大明之亡,就是亡于崇祯之手,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掌握帝王之术的精髓,他要是学到齐桓公一点皮毛,或者再退一步,像嘉靖万历那样当甩手掌柜的,大明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就是学他那个木匠哥哥,什么努尔哈赤皇太极也打不进山海关。

那么为什么崇祯励精图治却落得众叛亲离吊死梅山?这就像现在的很多企业,老板起早贪黑事必躬亲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但是企业还是倒闭了。而那些老板总是游手好闲当甩手掌柜的,企业却发展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既是老板失踪半年,企业也能正常运营。崇祯坏就坏在「事必躬亲」这四个字上——作为大明帝国的掌舵人,你不是什么都能干都会干的,干自己不会干的,只能算是瞎胡干,你干得越多,江山垮得越快。

其实大明王朝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对皇室子孙的教育就是失败的(让太监当老师就是他的脑洞),虽然大明王朝「远迈汉唐」,但是后来的皇帝们不是懒惰就是荒唐,也就三五个称得上明君,而在崇祯之前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手下都有一大帮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忠臣良将,就是朱由校手下的死太监魏忠贤,也比崇祯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的五十多个内阁辅臣能干。

其实要把大明王朝比作一个超级公司,那么崇祯就是董事长,定好大政方针就是了,具体工作要交给具体人去干。虽然明朝中后期的绝大多数文官们和相当一部分武将都比较昏蛋,但是这帮官场老油条还是比崇祯更有行政经验,武将也比崇祯能打,可是崇祯一个都不相信,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插一杠子,根本就听不进去任何不同意见。

崇祯一生死忙瞎忙,最后把大明王朝忙死了,而他手下的孙承宗这样的政治军事高手,却被他放回家养老。要是孙承宗等一批能人在位,努尔哈赤也好,皇太极也罢,都只能在冰天雪地里刨食儿,顶天也就能当个山贼。所以说要是崇祯能学到齐桓公甚至孙权的一点皮毛(重用管仲张昭),大明王朝也就不会被一帮流寇和山贼联手给灭掉了……


大部分答主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其实你们的回答都有问题或者这个问题本来就有错误。就像大唐的衰弱是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话,那么大明的衰弱其实是土木堡之变开始的。

众所周知大明最强盛时期就是朱瞻基在位,被称为仁宣之治。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当时朱瞻基采取了收缩战略将许多地区给放弃了。包括漠南和交趾安南等地,这是朱棣举全国之力攻伐所得之地被完全放弃。这些战略要地放弃的确颇为可惜……而若无此事可能土木堡之事就不会爆发。

土木堡之变开始使得大明帝国原本依靠文官集团和武官为代表的功勋集团来治理国家和防御国土。

土木堡之后勋贵集团被集团打压,成为混吃等死的主,虽然有特权却已经没有参与朝政的能力。导致的大明朝一条腿走路,这是最为可怕的事情。文官独大喜好内耗,在文官眼里武将还不如一条狗。军备开始松懈战斗力直线下降……

嘉靖帝和万历皇帝的错误在于原本有能力和机遇让大明重新焕发新生重新振作起来。嘉靖帝的能力绝对是皇帝中的天才,治理国家却不肯用心用力只顾自己潇洒。把这个国家当做自己享乐的工具,确实不堪。而万历原本依靠张居正改革后国力日涨的,可惜的是这位皇帝意气用事张居正贪腐之事爆发后。下令鞭尸让张居正的改革付之东流。而后来与文官系统斗争却毫无章法,只会赌气不上朝不科举来抵抗。这明显是小孩子气的作风。

在糖糖看来这两位皇帝本没有把这个大明帝国当做自己的事业在经营,更加像一些熊孩子上学一般,把这个当做任务混混日子敷衍了事。若是有阴曹地府朱重八会如何对待这两个败家玩意?PS在糖糖看来崇祯皇帝和明英宗起码态度端正想著国家,只是能力运气等地方不尽人意罢了。那么万历嘉靖两位完全可以当做反面教材让后世谨记。


我觉得明朝亡于万历。对比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祖孙二人的智商和手段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为什么这么说?嘉靖皇帝通过大礼仪事件把整个文官集团收拾了一顿,无论是谁做首辅,国家机器依旧靠文官集团运转,只不过嘉靖控制谁来操作机器。而万历皇帝不是,他通过张居正的死完成了自己对张居正的报复,并且成为张居正政敌的一把刀。

万历自己很爱玩,身体也不是很好,在处理完张居正以后,偶尔上朝还行。万历忽然想到自己的祖父,嘉靖也是二十多年不上朝。自己也可以不上朝。但是,嘉靖朝前二十年嘉靖励精图治,他对朝局的把握也得心应手,而且夏言,严嵩的能力都很强。可万历只有申时行能力有限,自己对朝局的把握也不如嘉靖。到后期,党争撕裂了整个文官集团和国家机器。

不过,万历三大征为什么能胜利?我觉得万历抓住了钱。一是张居正的改革为他攒下了钱。二是他自己像极了嘉靖,一个爱财皇帝。牢牢抓紧了盐茶铜铁瓷器棉纱等等。

大明王朝的国家机器在万历后期停摆为大明王朝埋下隐患。

忽然想起一个人,魏忠贤。魏忠贤很像严嵩,他控制著晚明的朝局。基本压制著东林党及其他文官集团,部分恢复了国家机器的运转。自古宦官不受主流大众的待见,大家合力搞倒了魏忠贤,大明朝的那点家底只能是最后崇祯皇帝一点点败光。


土木堡之变后,皇权被大大的削弱了,从万历40几年不上朝,国家机器还在运转就可以看出来。万历不上朝也是对被削弱的皇权的一种抗议。当时朝廷主要有代表南方大地主和商人利益的东林党、走私和吃空饷的武将、代表皇权的宦官集团,对应的是税收严重不足,另外还要供养庞大的朱氏子孙,所以万历躲在深宫之中利用宦官如魏忠贤等勒索金银,自己可以游刃有余,但是崇祯继位后打掉了宦官集团,崇祯杀了魏忠贤后就把自己放到了官僚买办阶级和地主加走私武官的对立面,又不能解决明朝的财政,加上明末西方大航海后白银输入引起的通货膨胀,所有的税改都加到了农民头上,造成大量的流民,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骚扰,当李自成打到北京城时没钱又没人,崇祯成了孤家寡人,明朝亡实亡于税收。


明朝的衰落起源于万历皇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万历皇帝的个人原因,这个原因也是众人皆知的,万历皇帝在位48年30年不上朝,导致宦官专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连个皇帝都远离朝政了,在封建社会这个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2.万历皇帝是一个贪财的皇帝,虽然张居正提出了一条鞭法,但是万历皇帝并没有认真贯彻并且想出了一个奇招,就是让地方官吏定期向他进贡,还把进贡钱财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引起官场的腐败,从皇帝到官员都敛财,国家无疑会日益衰落。

3.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处理不当,张居正改革使大明王朝,一度出现繁荣局面,然而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抄其全家,明朝人都知道张居正居功至伟,张居正这样的下场无疑会引起很多人对万历皇帝的不满,一大批忠良不在愿为皇帝效力。


要想让一个偌大的国家灭亡,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明朝的灭亡,是嘉靖皇帝和他的子孙们共同完成的。来简要说一说:

嘉靖皇帝埋炸药。

嘉靖皇帝在位45年,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对大臣随意责罚,大臣轻则受伤,重则死亡。仅仅是嘉靖三年的左顺门案,因为大礼仪之争,一次打死14位大臣。后来,夏言,张经等一批大臣都被处死。嘉靖二十七年以后,嘉靖皇帝不上朝了。到了嘉靖晚年,就如海瑞所说,家家干净,一贫如洗。严嵩父子专权20年,政以贿赂成,国将不国。

万历皇帝装导火线

万历初年,重用张居正,国家形势实现好转,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帝一切回到从前,后来干脆不上朝,再后来干脆不见大臣,再后来干脆不批文件,官员缺了也不补齐,只知道一味在民间征矿税,搞得官场黑暗,君臣各怀鬼胎,民不聊生。万历皇帝对明朝灭亡的责任最大。

天启皇帝找打火机。

万历去世后,儿子朱常洛继位一个月就去世。15岁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上台,面对日益严重的危机,天启空有梦想,自己无所适从。后来不得已,找了个代理人,太监魏忠贤,结果这个魏忠贤疯狂整人,国事虽有点起色,但把君臣关系搞得更加糟糕,官场更加黑暗。

崇祯皇帝点火。

天启皇帝22岁去世,16岁的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一即位就灭了魏忠贤,官场失去平衡,在与满清的议和与对抗,在对农民军的剿与抚之间,始终摇摆不定。反正,谁出了问题就杀谁,最后把手上只要有点能力的大臣几乎都消灭干净了。后来,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只好自己上吊。崇祯皇帝对明朝灭亡负直接责任。

祖孙四人分工明确,配合协调,稳扎稳打,程序合法,一任接著干,终于把大明朝推翻了!


其实严格的说,明朝的衰落。既不是从嘉靖皇帝也不是从万历皇帝。研究《明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明朝的衰落,应该是从宣宗朱瞻基开始的。明宣宗朱瞻基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做了皇帝。由于朱祁镇是未成年人。所以政权掌握在太监王振手里。后来发生了土木堡事件。整个大明王朝陷入一片恐慌。还好当时大明的兵部尚书于谦力挽狂澜。后来虽然有孝宗朱佑樘的短暂中兴。接下来就是嘉靖皇帝登基。在位45年。信奉道教,整天在宫里炼丹。不理朝政40年。他的孙子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个孙子比他爷爷更混蛋!在位48年,有将近40年不上朝。所以大明就亡国了。


都不准确吧,应该是土木堡之变以后勋贵集团话语权旁落,原本勋贵、文官、宦官集团的平衡被打破,从本来的文武平衡到以文御武,中后期像极了宋朝,被覆灭的命运从此而定。


原于张居正,事物一分为二,老太太叫翻阴阳。一条鞭增加了才富,调坏了人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