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有五次人口大迁徙,走西口和闯关东是其二,其三分别是"蹚古道"和「下南洋」,"赴金山"。这五股大的移民浪潮都是非官方,自愿为了谋生而形成的!

首先来说说这两者的第一个不同点,迁徙人口的来源。走西口主要是无数山西人、陕西人、背井离乡,从中原腹地迁徙到蒙古草原。而闯关东则是以山东,直隶为代表的从山海关外迁往山海关内平原大地!

第二个不同点就是原因了!满清入

关以后,就以山海关为界限,禁止中原民众随意进入关东地区,以此来保护关东这片所谓「龙兴之地」,防止清朝「龙脉」被人挖掘。在清朝的封禁政策之下,广袤的关东地区成了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及至后来,竟然被沙皇俄国以强取豪夺的形式蚕食了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到了清朝后期,黄河中下游经常泛滥,本是富庶之地的中原大地也变得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的清朝政府根本无暇顾及这些,还有繁重的苛捐赋税,让本来就不好过的中原民众雪上加霜。所以,迁徙是个好方式,可是去那啊?这时候广袤无垠的关内平原是个好地方,可是还有封禁政策。但是在西方列强还有太平天国的压迫下,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到了1897年,关东地区已经全面开放!所以才有的闯关东!

走西口则更早,从明末就开始了。但是主要集中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此时的清朝创造了一个奇迹,至乾隆朝,人口已经突破三亿大关,随之而来的就是尖锐的人地矛盾。虽然此时是盛清,可是此时的盛清真的只能说是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吧。表面一片安居乐业,实则混乱不堪。这是清朝史学家的记载: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再加上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等种种原因,不得不外出谋生!

最后就是这两者的意义了!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的蒙古地区,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闯关东也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一个奋斗的征程!「闯关东」对于移民输出地华北地区而言,极大地缓解了华北各地(尤其是山东)的人口压力,减少了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华北移民在东北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他们将辛苦所得源源不断地输回桑梓故里,为华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上面就是小编的愚见了,希望大家多指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