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定了兖州大本营之后,曹操派泰山郡守应劭去徐州接他的父亲和家人过来,可在应劭还没到徐州的时候,陶谦部下都尉张闿就杀了他们,夺取财物后跑去了淮南。为此,曹操和陶谦发生了战况极其惨烈的徐州之战。

那应该对此事负主要责任的张闿呢?《三国志》说跑到淮南,下落不明了。但其实张闿在事发后是跑到了淮南袁术那里,此人后面还做了一件影响到整个汉室走向的大事,这在《后汉书》里就有记载。

张闿逃亡淮南,被袁术收留

《三国志》记载是「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罗贯中也是沿用了这一说法,所以张闿在杀了曹嵩等人后跑去淮南是肯定的。有疑问的是他去了淮南之后呢?死了?落草了?还是投靠别的势力了?

我认为张闿跑到淮南后是以曹嵩财物作为见面礼,投靠了袁术。因为以曹操的性格,面对杀父杀弟之仇,怎么可能只追究陶谦而放过主犯张闿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仇人张闿投靠了更加强大的袁术,曹操虽敢直面陶谦,却不敢轻易得罪袁术,或者说是称帝前的袁术。加上大本营已经被吕布端了,所以曹操只能放下家仇,先去解决后方的问题再说。

袁术和陈王交恶,派遣张闿去刺杀刘宠

袁术称帝导致他众叛亲离,在向陈王刘宠借粮被拒绝后,袁术就派了张闿潜入陈国刺杀陈王刘宠和陈相骆俊。「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私行到陈,之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

张闿先暗杀陈国相骆俊,再刺杀陈王刘宠,「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败」。刘宠和骆俊死后,陈国就此衰败。

刘宠本是复兴汉室的最大希望,可惜却死在了刺客张闿之手,而张闿杀曹嵩,杀刘宠,最后也难保善终。在刘宠死后,张闿在史书上就不见了,我认为他是和刘宠一起归天了。要是张闿还活著,别忘了还有个大仇人曹操在等著呢!那这样的话还不如真的就「壮烈牺牲」算了。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陶谦乃是徐州刺史,曾率领击破黄巾军。张闿本是黄巾余党,后投降了陶谦,陶谦久居徐州,见曹操势力庞大,心生畏惧,便意欲结交,正当此时,曹操之父曹嵩率领一家老小离开刀兵之地,欲前往曹操的大本营兖州,正巧途中需要经过徐州,陶谦得知此消息,非常高兴,认为此是结交曹操的大好时机,便派部将张闿前去迎接曹嵩,想把曹嵩一家接入徐州,好生款待,以讨好曹操,然而陶谦没有想到的是,部将张闿为贪图钱财,竟将曹嵩一家杀害,席卷钱财奔淮南而去,此后便再无张闿的任何记载,而曹操闻之其父被杀,大怒,曹操手下兵将亦是义愤填膺,只等曹操一声令下,便出兵报仇,然而曹操却并未派兵打探杀父仇人张闿的消息,而是打著「报仇雪恨」的旗号,率领大军攻打徐州的陶谦。而陶谦也向曹操多次表示自己本意是想好好款待曹嵩,杀害曹嵩乃是部将张闿自作主张,与自己毫无关系,而曹操根本不听陶谦解释,一心只想攻取徐州而扩大自己的势力,曹操的「报仇雪恨」只是为自己攻取徐州的借口而已。


陶谦是徐州牧,其手下杀害避兵祸的曹操父亲曹嵩一事史书说法不一,不过曹嵩的确死在陶谦手下的手里。

有一种说法是陶谦为讨好曹操,派手下张闿带兵五百护送曹嵩到琅琊,结果张闿见财起意,杀了曹嵩及其家小,其中有曹嵩的儿子曹德,抢夺其财物百余车。

张闿原为黄巾头目,陶谦剿灭黄巾时投降陶谦,杀曹嵩父子后带了抢劫的财物投汝南袁绍。

袁术曾经向刘姓郡王(陈王刘宠属地淮阳)借粮遭拒,心存怀恨,派张闿借口路过刺杀了陈王和陈国国相骆骏。张闿至此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徐州最后归了曹操,这家伙要么被袁术杀人灭口,要不落草后被曹操派人剿灭了。


张凯杀害曹嵩逃走后,,曹操不可能亲手杀他。首先,这是。陶谦对手下管教不力,那么,陶谦一定会派人追杀张凯,张凯是生是死,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但是有一点。曹操肯定不能亲手杀 张凯报仇。

张凯的结局有两种。

第一种是落草为寇。从此干起,强盗买卖的生意。

第二种投奔某一势力。在战场上死的不明不白。


此人杀了曹操之父,曹操东征徐州并屠城,后来袁术收留了他,因为袁术向当时的陈王刘宠借粮不成,袁术又派此人刺杀了刘宠。刘宠当时实力挺强,带甲十余万,可惜了。


这个还真不清楚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