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谈我的看法。

整体上看,李道宗是资历不够,李神通是能力不行。

一、李道宗

李道宗很年轻,和李世民的年纪相仿,所以,他在武德年间的军功并不是很多,武德五年(622)以前,一直都是跟著李世民作战,功劳不显。直到武德五年(622),李道宗出任灵州总管,才开始独当一面。先后与梁师都和突厥的郁射设交战,并取得了胜利。

李世民即位以后,李道宗才开始逐渐受到重用,先后参加了贞观三年(629)讨伐突厥的战争,贞观八年(634)讨伐吐谷浑的战争,以及贞观十九年(645)讨伐高句丽的战争。在战争中屡立战功。

应该说,李道宗能力是完全够格的,但是,就是资历太浅,贞观十七年(643)图形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没有一个是年轻的,因为李世民列出的功臣,要综合考虑开国、统一战争、玄武门之变和贞观年间等不同时期的功劳,像李道宗这样太年轻的,而且在贞观年间才开始建立主要功劳的,没办法和那些老资历的功臣竞争的。

李道宗虽然没有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是,李道宗是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选定的十四位世袭刺史之一。与图形凌烟阁这种虚名比起来,担任世袭刺史是实打实的长久权力,李唐宗室成员担任世袭刺史的,只有李道宗和李孝恭两个人,可见李世民对李道宗的信任和重视。

二、李神通

李神通资历确实很老,但是能力太一般。

早在义宁元年(617)李渊晋阳起兵以后,李神通就在关中起兵响应,是最早响应李渊的宗室成员。但是,自打武德元年(618)开始,李神通独立领兵作战,基本上败多胜少。武德元年(618)李神通作为山东道安抚大使经略山东(太行山以东,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和山东),除了刚开始打宇文化及的时候略有战果之外,在与窦建德的交战中,一败再败,最后全军覆没,李神通被俘。武德四年(621)刘黑闼起兵,进攻李神通,李神通再次被打的大败。

可以说,除了最早起兵响应李渊这一功劳之外,李神通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而图形凌烟阁的是功臣,功劳必须要足够大,李神通是显然不够格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我们先来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哪些人吧。

1、长孙无忌

太宗皇帝布衣之交,也是太宗的小舅子。玄武门事变的从龙之臣,堪称太宗皇帝的萧何。顾命大臣之一。

2、杜如晦、房玄龄

无须多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房谋杜断。

3、魏征

这是镜子,没人敢质疑吧!

4、高士廉

太宗皇帝岳父,隋朝时官至治礼郎,参谋玄武门之变,拜太傅,顾命大臣之一。

5、尉迟敬德和秦琼

不敢多言,现在还在门上贴著呢。

6、李靖和李𪟝

一个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一个平定碛北,大破高句丽。

7、侯君集

玄武门之变的推动者之一。类似于姚广孝,唯恐天下不乱,后来又劝太子承干起兵。

以上10人,是大家比较熟悉,也是功绩没有异议的。

剩下14位,大家不太熟悉的,下次再更。

8、萧瑀

帝王之后(南梁明帝),敢于直谏隋炀帝,更牛的是贞观年间,在宰相这个位置上六进六出,历经三朝而不倒,太宗朝纵横政坛20年。

不是太宗罢了他的宰相,而是他不想玩了。

9、段志玄

14岁随隋炀帝征高句丽。

19岁募兵前任,相应高祖起兵,任先锋。

36岁率军大破吐谷浑,追击敌军800里。

最牛的是28岁,力拒太子李建成的笼络,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

10、刘弘基

任侠不羁,少时随隋炀帝征辽东,后投奔李渊,与长孙顺德肃清高祖起兵障碍,后败宋老生,克冯翊,据扶风,屯兵长安旧城,耀威于金光门外,唐初名将,首屈一指。

11、屈突通

为隋朝守过潼关,玄武门之变后镇守洛阳,随太宗平定王世充,论功第一。

12、殷开山

唐僧的外公,不解释。

13、柴绍

李渊的姑爷,随李渊克长安。

曾于吐谷浑阵中,安然而坐,观舞听曲,趁敌不备,于敌后突然袭击,斩首500余级。

时人评之:首预举义,从微至著,善始令终。

14、长孙顺德

刘弘基的好基友,于桃林擒过屈突通,玄武门政变参与者,后与秦琼肃清建成余虐,深受太宗信任,常夜宿中书省。

15、张亮

搞关系小能手。早年随李密,李密认为其忠。后跟随李积降唐,弃城而逃,却能受房玄龄举荐,被太宗引为心腹。。。

我是真的想拜他为师!

16、张公瑾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玄武门事变当夜,凭恃勇力,独守宫门,力退建成援军!

17、程知节

我还是觉得叫他程咬金更顺口!

18、虞世南

初唐书法四大家,太宗皇帝赞其文词书翰为唐初一绝。

19、刘政会

太原起事,元谋之臣,后守太原!

20、唐俭

官五代,与太宗家世交,其父亲曾掌高祖禁军。

21、李孝恭

不应该把李孝恭放在这里,因为有个说法是唐初统一战争,秦王平定北方,孝恭攻略江南!

回到正题。

李神通,在太宗继位论功行赏时,质疑太宗分封不公,太宗说:叔叔,从咱们反隋以来,您屡战屡败,响应义旗也是被追杀太迫,无奈之举,咱是亲戚,你非要我把话说这么明白么?!

李道宗,资历足,战功够,唯一不能入阁的解释就是高祖起兵之时,他太小,太宗发动政变之时,他没能参加,虽是宗亲,但与皇帝关系并不亲近,后来太宗崩,他请辞闲置,也说明了他与皇室并不亲近,有点冤。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中,战功赫赫的名将有一半以上,以军功而论,李道宗和李神通都不占优势,这是李道宗和李神通落选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中主要是两类人:一是为大唐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另一类是从龙功臣。也就是李世民的旧部和玄武门之变前后拥立李世民的功臣。二十四功臣榜就是用来酬功的。皇室成员中有战功显赫的李孝恭一人作代表就可以了,这可能也是李道宗和李神通落选的原因之一吧。


李神通不能进入凌烟阁是因为性格不讨喜,贪财,他出名的仅仅是在李渊造反后率先响应的,并没有建立特别多的功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有二十四个可能他就在二十四名开外吧,李道宗前期是李渊的人,他的治理能力不足以排进前二十四,军事能力是在封完二十四功臣之后体现出来的,所以没能上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