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談我的看法。

整體上看,李道宗是資歷不夠,李神通是能力不行。

一、李道宗

李道宗很年輕,和李世民的年紀相仿,所以,他在武德年間的軍功並不是很多,武德五年(622)以前,一直都是跟著李世民作戰,功勞不顯。直到武德五年(622),李道宗出任靈州總管,才開始獨當一面。先後與梁師都和突厥的鬱射設交戰,並取得了勝利。

李世民即位以後,李道宗才開始逐漸受到重用,先後參加了貞觀三年(629)討伐突厥的戰爭,貞觀八年(634)討伐吐谷渾的戰爭,以及貞觀十九年(645)討伐高句麗的戰爭。在戰爭中屢立戰功。

應該說,李道宗能力是完全夠格的,但是,就是資歷太淺,貞觀十七年(643)圖形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沒有一個是年輕的,因為李世民列出的功臣,要綜合考慮開國、統一戰爭、玄武門之變和貞觀年間等不同時期的功勞,像李道宗這樣太年輕的,而且在貞觀年間才開始建立主要功勞的,沒辦法和那些老資歷的功臣競爭的。

李道宗雖然沒有進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但是,李道宗是貞觀十一年(637)李世民選定的十四位世襲刺史之一。與圖形凌煙閣這種虛名比起來,擔任世襲刺史是實打實的長久權力,李唐宗室成員擔任世襲刺史的,只有李道宗和李孝恭兩個人,可見李世民對李道宗的信任和重視。

二、李神通

李神通資歷確實很老,但是能力太一般。

早在義寧元年(617)李淵晉陽起兵以後,李神通就在關中起兵響應,是最早響應李淵的宗室成員。但是,自打武德元年(618)開始,李神通獨立領兵作戰,基本上敗多勝少。武德元年(618)李神通作為山東道安撫大使經略山東(太行山以東,相當於現在的河北和山東),除了剛開始打宇文化及的時候略有戰果之外,在與竇建德的交戰中,一敗再敗,最後全軍覆沒,李神通被俘。武德四年(621)劉黑闥起兵,進攻李神通,李神通再次被打的大敗。

可以說,除了最早起兵響應李淵這一功勞之外,李神通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勞。而圖形凌煙閣的是功臣,功勞必須要足夠大,李神通是顯然不夠格的。

以上是我的一點簡單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我們先來看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有哪些人吧。

1、長孫無忌

太宗皇帝布衣之交,也是太宗的小舅子。玄武門事變的從龍之臣,堪稱太宗皇帝的蕭何。顧命大臣之一。

2、杜如晦、房玄齡

無須多言,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房謀杜斷。

3、魏徵

這是鏡子,沒人敢質疑吧!

4、高士廉

太宗皇帝岳父,隋朝時官至治禮郎,參謀玄武門之變,拜太傅,顧命大臣之一。

5、尉遲敬德和秦瓊

不敢多言,現在還在門上貼著呢。

6、李靖和李勣

一個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一個平定磧北,大破高句麗。

7、侯君集

玄武門之變的推動者之一。類似於姚廣孝,唯恐天下不亂,後來又勸太子承乾起兵。

以上10人,是大家比較熟悉,也是功績沒有異議的。

剩下14位,大家不太熟悉的,下次再更。

8、蕭瑀

帝王之後(南梁明帝),敢於直諫隋煬帝,更牛的是貞觀年間,在宰相這個位置上六進六齣,歷經三朝而不倒,太宗朝縱橫政壇20年。

不是太宗罷了他的宰相,而是他不想玩了。

9、段志玄

14歲隨隋煬帝徵高句麗。

19歲募兵前任,相應高祖起兵,任先鋒。

36歲率軍大破吐谷渾,追擊敵軍800裏。

最牛的是28歲,力拒太子李建成的籠絡,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

10、劉弘基

任俠不羈,少時隨隋煬帝徵遼東,後投奔李淵,與長孫順德肅清高祖起兵障礙,後敗宋老生,克馮翊,據扶風,屯兵長安舊城,耀威於金光門外,唐初名將,首屈一指。

11、屈突通

為隋朝守過潼關,玄武門之變後鎮守洛陽,隨太宗平定王世充,論功第一。

12、殷開山

唐僧的外公,不解釋。

13、柴紹

李淵的姑爺,隨李淵克長安。

曾於吐谷渾陣中,安然而坐,觀舞聽曲,趁敵不備,於敵後突然襲擊,斬首500餘級。

時人評之:首預舉義,從微至著,善始令終。

14、長孫順德

劉弘基的好基友,於桃林擒過屈突通,玄武門政變參與者,後與秦瓊肅清建成餘虐,深受太宗信任,常夜宿中書省。

15、張亮

搞關係小能手。早年隨李密,李密認為其忠。後跟隨李積降唐,棄城而逃,卻能受房玄齡舉薦,被太宗引為心腹。。。

我是真的想拜他為師!

16、張公瑾

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玄武門事變當夜,憑恃勇力,獨守宮門,力退建成援軍!

17、程知節

我還是覺得叫他程咬金更順口!

18、虞世南

初唐書法四大家,太宗皇帝贊其文詞書翰為唐初一絕。

19、劉政會

太原起事,元謀之臣,後守太原!

20、唐儉

官五代,與太宗家世交,其父親曾掌高祖禁軍。

21、李孝恭

不應該把李孝恭放在這裡,因為有個說法是唐初統一戰爭,秦王平定北方,孝恭攻略江南!

回到正題。

李神通,在太宗繼位論功行賞時,質疑太宗分封不公,太宗說:叔叔,從咱們反隋以來,您屢戰屢敗,響應義旗也是被追殺太迫,無奈之舉,咱是親戚,你非要我把話說這麼明白麼?!

李道宗,資歷足,戰功夠,唯一不能入閣的解釋就是高祖起兵之時,他太小,太宗發動政變之時,他沒能參加,雖是宗親,但與皇帝關係並不親近,後來太宗崩,他請辭閑置,也說明瞭他與皇室並不親近,有點冤。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榜中,戰功赫赫的名將有一半以上,以軍功而論,李道宗和李神通都不佔優勢,這是李道宗和李神通落選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榜中主要是兩類人:一是為大唐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另一類是從龍功臣。也就是李世民的舊部和玄武門之變前後擁立李世民的功臣。二十四功臣榜就是用來酬功的。皇室成員中有戰功顯赫的李孝恭一人作代表就可以了,這可能也是李道宗和李神通落選的原因之一吧。


李神通不能進入凌煙閣是因為性格不討喜,貪財,他出名的僅僅是在李淵造反後率先響應的,並沒有建立特別多的功績,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只有二十四個可能他就在二十四名開外吧,李道宗前期是李淵的人,他的治理能力不足以排進前二十四,軍事能力是在封完二十四功臣之後體現出來的,所以沒能上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