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伪经吗?(上)」辨析了持名念佛修证次第的邪见!下面再依照真实佛说大乘经论对《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的「观想」进行辨伪!

摘录真实佛说大乘究竟了义经论与小乘经典章节如下:

《金刚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藏经》曰:「调达愚人及诸外道,皆以色身见佛。舍利弗,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亦复不应以音声见。舍利弗,若人以色身见佛,是去佛远。所以者何?佛不名色,不名为见,名为见佛」。

《佛藏经》曰:「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是一义,所谓离也。何等为离?离诸欲、诸见。欲者即是无明,见者即是忆念。何以故?一切诸法忆念为本,所有念想即为是见,见即是邪。舍利弗,善法中见,我亦说之名为邪见。

《佛藏经》曰:「舍利弗,所有不善、所有可知、所有可得,如是一切诸不善法,皆以名相为本」。

《佛藏经》:「舍利弗,凡所有见,于圣众中皆不可得,谓我见、众生见、寿命见、人见,男见、女见,天见、地狱见、畜生见、饿鬼见,阴入界见,贝声见、鼓声见,地声见、水火风声见,持戒声见、毁戒声见,正道声见、邪道声见,垢声、净声,禅定三昧、八圣道声、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声见,解脱声见、得果声见,佛声见、法声见、僧声见,灭声见、涅槃声见。舍利弗,是名虚妄音声等见。

《佛藏经》:「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

《佛藏经》:「舍利弗,譬如从生盲人,走避恶狗,堕深火坑。舍利弗,我谓痴人,如是修习我见、人见、有所得见,以是诸见,欲望清净。是人随所 贪著,即以是事,欲得涅槃,我说是人,当堕恶道」。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曰:「佛子。修智慧者。一心谛听。今为汝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无上菩提。发心欲证此三昧者。是人要须先修智慧。以此三昧由慧得故。修智慧者。应当远离妄语绮语及诸散乱无益之事。于诸众生。虽起大悲而常摄心。不染不散」。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曰:「若知所见。是形像者。应思诸佛及诸众生皆亦如像。但随想见,无实体性。既知如来如幻如化。如梦如焰。如是自然现前见佛。亦如梦中。无实可得。非生而生。非灭而灭。非去而去。非识而识。非有为而现诸行。非言说而演诸法。非我非寿。非众生非养育。非趣生。非想非作。非知非食。非即蕴非在蕴而示诸蕴。乃至界处。亦复如是。一切非有亦复非无。是故诸佛及一切法。真实平等。皆同一相。如阳焰等。一切众生。诸佛及土。皆唯自心。识想所现。识想为缘。所生诸色。毕竟非有。如来已离一切识想。是故不应以色像见。知所见像。随想生故。乃至虚空毛端量处。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异。若我分别。即见于佛。若离分别。即无所见」。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曰:「自心作佛。离心无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常见如来。亲承供养」。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曰:「如是修习初见佛时。作是思惟。为真佛耶。为形像耶。若知所见是真佛者。便于佛前。两膝著地。合掌恭敬。忆念虚空毛端量处及微尘中一切诸佛无量威德。大慈悲故。来现我前。即应启请唯愿世尊。为我演说如来不思议境界大三昧法。若闻如来一切所说。应决定信。勿生疑惑。即于是处。得此三昧」。

《大智度论》「问曰:云何为念佛三昧?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种:一者、声闻法中,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诸佛。以是故言,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

小乘佛法十种观的染。即:(1)光明,(见光);(2)智(观智);(3)喜(是观的喜乐。生起小喜、刹那喜、继起喜、踊跃喜、遍满喜的五种喜而充满于全身。)(4)心轻安;(5)乐,出现禅悦;(6)胜解(即信。生起与观相应及信乐, 强有力的信解。);(7)策励(即精进。生起与观相应不松弛、不过劲而善猛励的精进。)(8)现起(即正念);(9)舍(即观舍与转向舍。还未到出世间智);(10)执著。

下面先澄清真实「大乘佛法之毗婆舍那(观想)」的原理:

若有佛教大乘行者,欲依「毗婆舍那」修证菩提:

(1)必须首先修行开显「大乘智慧」,所谓「大乘智慧」,就是在「具有无上菩提心」的基础上,真实信解「第一义谛空无所有」的「空性正见」。即《金刚经》偈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将「十法界一切法相」,皆观作十种相,即「如幻、如化、如梦、如阳焰、如泡、如影、如干达婆城、如水中月、如谷响、如虚空华」!若将「十法界一切法相」认作「实有」,即是邪见、邪观!

(2)「观想」时所显现的境界是否清净,能否增上,都与行者的「戒律」清净程度相关;与行者的「福慧二资粮」多少相关;与行者的「大乘智慧」信解真实程度相关;总的说就是与「六度波罗蜜」具足多少相关!

(3)「观想」成就的原理:所谓观想成就,就是「观什么相,自身心就成就什么相」!例如,《首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月光童子依「水观」成就。就是「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所以月光童子入「水观定」时,小徒弟看不见室内的师父,只见室内全是「水」!而月光童子直至「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时,修习禅定增上,方得灭尽身相,证无生法忍。由此可知,修习「观想」的过程,就是「灭一切法相」的过程。绝不可能是「得见、得证」何种相!所以佛说「有得」,即是邪见!所以《心经》曰:「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修习「观想」的究竟成就,就是「以无所得」,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观无量寿经》中的「十三种观想」都是「有所得相」!现举例如下:

第一、日观

【经文】「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辨伪】按照观想原理,观日成就,自己身心,亦成就「日相」。「令心坚住」执相为实,不但不能灭妄,却又徒增妄相!昔年,曾有一居士找我请教问题。他就是修习「日观」的。可是他所成就的境界是:一入观想,就见虚空中有无数的「眼睛」看他,而且全身所有汗毛孔,都像针刺的疼痛!可见此种观想害人不浅。

第二、水观

【经文】「想见西方一切皆是大水,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

【辨伪】此处的「水观」与《首楞严经》中「月光童子」的「水观」截然不同!月光童子观水,自己成水,乃至身空,证无生法忍!而此中的「观水」只是将「西方极乐世界」皆观成水。又是「执著相有」。

其中最离奇的是,又将「观成水的极乐世界」再观成「冰」。而在佛经里,显现「冰相」的果报是「寒冰地狱」!

接下来又将「观成为地狱冰相的极乐世界」观成「琉璃」。而「琉璃相」是菩萨见水的境界。

这种「观想次第」真是稀有离奇之徒增妄想!而真实的观想都是为了离妄想灭妄想,并非增加妄想。可见这是没有通达真实大乘教理之人,依世间妄想杜撰而成!

第三、佛观

【经文】「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

【辨伪】「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此一句经文,法理并不究竟!因为「心、佛、众生」无二无别!众生只因妄想,未显现涅槃境界!本来就「无出无入」!

(1)「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就是邪见!

《金刚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依伪经观想,执为圣境,就是行邪道,定遭魔扰!(若欲详细了解者,可阅《首楞严经》叙述五十种阴魔的章节。)

(2)又「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与下一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又不是相同含义!若说「心佛无二」,就不存在「入」的问题。在同一段经文中,说同一件事情时,词语相违。

(3)「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又是大邪见!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曰:「一切众生。诸佛及土。皆唯自心。识想所现。识想为缘。所生诸色。毕竟非有。如来已离一切识想。是故不应以色像见」。就是说「缘一切识、想,所现诸色想,毕竟非有,都是幻现」。执幻为有,就是邪见!又因为人的心想属于「想阴区宇」,仍处在虚幻妄想中,怎么可能生起诸佛正遍知海!而「诸佛正遍知海」本自具足,何用外求!只要离幻,当下显现!

(4)「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此时行者已经将佛像观想现前,佛不说法化导行者,而是「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主次不分,岂不是颠倒!

而真实的观想时,若「真佛化身」现前。则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曰:「如是修习初见佛时。作是思惟。为真佛耶。为形像耶。若知所见是真佛者。便于佛前。两膝著地。合掌恭敬。忆念虚空毛端量处及微尘中一切诸佛无量威德。大慈悲故。来现我前。即应启请唯愿世尊。为我演说如来不思议境界大三昧法。若闻如来一切所说。应决定信。勿生疑惑。即于是处。得此三昧」。

第四、此经次第混乱

在真实的佛经里,如《首楞严经》、《圆觉经》、《往生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中,所讲修学次第,都是由浅入深。由低渐次升高。而此经则是混乱不堪!例如:第十四、十五、十六观中,即是由高到低,由胜至劣。例如:第一观至第十三观中,次第是「日、水、地、树、水、楼阁、莲花、佛、佛光、观世音、大势至、自住莲花,杂想观」。

(1)此观想次第如此混乱,应是造此伪经者,以世间心妄测极乐净土经典境界所编造。

(2)此经所有观想,都是「有所得相」,与大乘佛法修证「次第离相灭相」,正好相反!此经的修证次第、义理如此混乱,可见其伪!

第五、此经中的观想,都是「有所得相,有所执相」。

这种观想,在佛教「小乘观想」中,都称为「观染」!小乘佛法的十种观的「染」。即:(1)光明,(见光);(2)智(观智);(3)喜(是观的喜乐。生起小喜、刹那喜、继起喜、踊跃喜、遍满喜的五种喜而充满于全身。)(4)心轻安;(5)乐,出现禅悦;(6)胜解(即信。生起与观相应及信乐,强有力的信解。);(7)策励(即精进。生起与观相应不松弛、不过劲而善猛励的精进。)(8)现起(即正念);(9)舍(即观舍与转向舍。还未到出世间智);(10)执著。这十种烦恼实际上心虽净,但由后续执著好的经验所导致成染。但是最后一个例外,它是真实的染污。虽然经验本身是良善的,因为执著,就会堕落。

可见在小乘教法中,有得、有受、有相、有执,都是「染」,何况大乘教法中,依「第一义谛空无所有」见地,所修习的观想,就更不能有一丝一毫「有所得」见!

《佛藏经》曰:「舍利弗,所有不善、所有可知、所有可得,如是一切诸不善法,皆以名相为本」。就是说「所有不善、所有可知、所有可得,都是不善法。而一切诸不善法,都以贪著『名、相』为根本」。

《佛藏经》曰:「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是一义,所谓离也。何等为离?离诸欲、诸见。欲者即是无明,见者即是忆念。何以故?一切诸法忆念为本,所有念想即为是见,见即是邪。舍利弗,善法中见,我亦说之名为邪见。就是说,一切想、念,都是见。见就是「邪」!而善法中的「一切见」,世尊说「亦是邪见」!何况不善法!

辨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至此,已经无需再辨!此伪经中其他错谬就不一一列举。

而汉传佛教的古代盲师、邪师直至当代盲师、邪师们,极尽牵强附会、曲解佛经之能事,将伪经解释得淋漓尽致、空前绝后、超一切佛、总一切法,殊胜至极、无以复加,还遵遵至嘱,「即使千佛现前,也不更改,专修一念」。真魔王魔力加持之阴谋,欲导引广大净土信众,共赴三途,千万亿劫,无有出期!《佛藏经》曰:「舍利弗,若人有如是贪著不善邪见,谓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命者见,又于第一义空惊疑畏者,当知是人先世成就破法罪缘。···是人百千亿诸佛以三轮示现,不能令悟使得道果」。

正如《佛藏经》曰:「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所以,广大信众应知,伪经邪见是魔王欲灭「佛说正法」的祸根!邪知邪见的法师及众生,是伪经邪见生存的土壤,亦是受害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