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的悲剧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保守与愚昧的一面,他并非无能之辈,是有一些才华和抱负的。

郑孝胥曾经是同光体代表诗人,有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书法造诣也极高,但是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羁绊,这个忠是忠于大清,在自视甚高和怀才不遇中,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 满清遗老的从政梦中断

郑孝胥是清末政治明星岑春煊的幕僚,参与了清末新政中袁世凯与瞿鸿机的政治斗争,他为岑春煊居间设计,旋又倒向袁世凯一边,希望能够一展抱负,但在微妙的时局变化中未能遂愿。

之后在1911年端方的推荐下当上了湖南布政使,可是仅仅过了三个月,辛亥革命爆发,满清灭亡。坚持君主立宪的郑孝胥反对民国,坚持民国乃敌国的观点,暗中关注时事,谋求复辟。

2. 清逊帝溥仪的内务府总管

如果说1916年张勋复辟时,溥仪还是懵懂的孩子,可是到了1923年,溥仪已经成人了,这时他的观念已经是如果不是革命,我就该亲政了,大清没有亡,我要恢复祖业。

为此他找了一帮清朝遗老遗少辅佐自己,郑孝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紫禁城,一个不得志的政客遇到前清皇帝,无比激动,说道动情处,眉飞色舞,声泪俱下,让溥仪大为倾倒,遂决定将其留下,并总管内务府,郑孝胥初得溥仪信任。

3. 君臣避居天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从之前的帝王到被人赶出紫禁城,溥仪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发誓一定要复辟帝业,那么怎么才能复辟呢,溥仪找到了日本的靠山,妄图借外力谋恢复。

在此期间的接洽人就是郑孝胥,对此郑孝胥不仅以诗明志:手持帝子出虎穴,青史茫茫无此奇。之后郑孝胥当上了溥仪的对外联络代表,这时两人的关系颇如当时的荣禄和慈禧。

4. 伪满洲国分道扬镳

溥仪由于政治经验不足和复辟帝业心切,1931年在关东军的安排下秘密潜入东北,可是最终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儿皇帝,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事情到这一步,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慢慢的,溥仪也对郑孝胥心生不满。

溥仪为了苟且偷生,百般对日本人谄媚,郑孝胥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理想破灭了,伪满洲国根本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满清,在郁郁不得志中,郑孝胥于1938年去世,结束了复杂的一生。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郑孝胥,光绪八年举人,福建省第一名,历任广西边防大臣、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他气得死去活来。

当宣统发布退位诏书后,他更是慷慨愤怒,发誓要守臣节直到死。他跑到上海,躲进小楼成一统,题名「海藏楼」,凡是诗文信件题识,仍用宣统甲子,从来不用民国年号。他把做了民国之官的朋友臭骂一通:「群盗如毛国若狂,佳人作贼亦寻常。」

溥仪的师傅陈宝琛和英国人庄士敦看了郑孝胥的文章后,非常推崇。两人都说郑孝胥是个「血性男儿」,并夸他才干惊人,今日之卧龙先生也。联名推荐他给溥仪,担任懋勤殿行走,也加入「帝师」行列,溥仪觉得他比陈和蔼可亲,还让他当了一阵子内务府总管,却发现被太监们坑的拿不出银子来。

溥仪回忆郑孝胥讲课,说「有一次他在给我讲《通鉴》时,话题忽然转到了我未来的『帝国』:『帝国的版图,将超越圣祖仁皇帝一朝的规模,那时京都将有三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一在帕米尔高原之上……』在说这些话时,郑孝胥有节奏地摇晃著秃头,唾星四溅,说到激情处,就手舞足蹈,老泪横流」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宫,郑孝胥出主意,让溥仪悄悄进入日本使馆,他为这件事欣喜了很久,认为自己救驾有功,写诗说 是日何来蒙古风?天倾地坼见共工。休嗟猛士不可得,犹有人间一秃翁。」

后来,郑孝胥在东北当了汉奸,可惜还是心怀复辟的梦想,终于被日本人所不容,把他毒死了。另外,正如题主所说,他还是个书法家,现在交通银行的招牌,还是他题写的。


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书法家,汉奸郑孝胥何以被称为清末「卧龙」先生?在他的身上又有什么样的故事?为何之后会帮助溥仪复位呢?本文将和你一起走进郑孝胥。

郑孝胥

郑孝胥是福建省闽侯人。在1882年清光绪八年考中了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等职位。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24年协助溥仪出逃并于1928年赴日本筹划溥仪复辟活动。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后为日本人效力成为汉奸。1938年过世。郑孝胥一生跨越晚清、民国两个历史时期,历经诸多事变,也惹下了许多是非,并且走上了一条为人唾弃的「汉奸」之路。那么他又是因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卧龙先生」的呢?其有何才华呢?

著名书法家、诗人,一代帝师郑孝胥,虽后走上汉奸之路,为人唾弃,声名狼藉。但其在书法与诗词等方面的造诣却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郑孝胥十分擅长楷书,「近世书家,已自成体格者,厥惟郑苏龛。其书初学柳诚悬,后参以黄山谷,瘦硬飞舞,有不可一世之概。早年学颜真卿和苏轼,后学魏碑,参以张裕钊之法,形成一种清刚、遒劲、凝炼的风格。清朝末年的诗坛「同光体」大行其道。郑孝胥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郑孝胥博采众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其诗平澹高远,清寂幽深,同时又有「语 质而韵远,外枯而中膏」的特点。著有《海藏楼诗集》十三卷。陈衍曾这样评价郑孝胥的诗:「以精思锐笔,清铄而出,故其廉悍沈挚处,较胜于苏(轼)陆(游)。」1910年,满族饱学之士金梁曾撰诗一首,赠予郑孝胥,曰:「久闻诸葛大名垂,笔法乃同兵法奇。偶见卧龙一鳞爪,苏龛墨宝海藏诗。」可见其才华横溢。

参考文献:1.《郑孝胥书法研究述评》朱正伦 刘住《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郑孝胥书法研究》刘住

3.《 郑孝胥诗歌研究》杨晓波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李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郑孝胥是晚清遗老,政治人物、书法家兼诗人。「卧龙」先生本是诸葛亮雅号,为庞德公所赐。而郑孝胥被称为清末「卧龙」先生无非是将他的才能与诸葛亮有一比。诸葛亮辅佐刘备,三国对立是民族内部矛盾。而郑孝胥辅佐溥仪复辟江山,借助民族之外的侵华日军力量,这无疑是一种有失民族大义民族气节的汉奸行为,将被永远的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