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1907~1988年),原名刘鸿霖,笔名有三郎、田军、萧军。辽宁省义县人,是东北作家群中代表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东北作家最早以东北人民反抗日寇入侵、揭露国民党投降政策、歌颂人民抗日救亡为题材,创作出一批对敌的的仇恨、对家乡的怀念、对故土的眷恋的作品。其中以萧军创作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影响最大,被公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

萧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以传奇性的经历、游侠般的姿态闯入中国现代文坛,在带给中国文坛一个全新场面的同时,也成为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1930至1940年代的萧军以其独特的文学贡献、正直孤傲的独立品性,在国内外文学界享有较高声誉。鲁迅先生曾当面向埃德加·斯诺郑重推荐,将萧军纳入自1917年的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涌现出的最优秀的作家行列;1937年日本文学评论界将萧军比作中国的「萧洛霍夫」,称其为「二十世纪文艺复兴者」;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给予他「鲁迅死后唯一旗手」的地位。虽然萧军在文艺界有较大的影响,但其独特的个性也让他成为集毁誉于一身具有争议性的作家。

说到萧军,我们自然会想到中国文学史上那位可怜的作家萧红。1932年,萧红身陷哈尔滨旅馆呼救,萧军闻讯赶到,救出萧红,后结成伉俪。当然,之后,两人的爱情变质,萧军抛弃了萧红。这段凄惨的爱情古诗暂且不说,且说萧军的艺术才能。《八月的乡村》是萧军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是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革命的军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统治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却有一段不平常的历程。

他从小就饱尝凄苦悲愁的滋味。幸好在年幼时受到祖母、姑妈的文学熏陶,使他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坎坷求学中,他就受到东北早期共产党员、革命刊物《关外〉〉主编宋小波的引导,灌输革命传统教育,讲了许多革命斗争英堆人物给萧军听,启发觉悟,诱导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同时,萧军在学生时代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和写作基础。还收集了大量有关家乡共产党员、游击队领导人和群众与敌斗争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积累了创作素材。另注意掌握第一手材料。比如,他的好友——作家舒群,把共产党员傅天飞讲的磐石游击队怎样在党领导下组织发展壮大及惊心动魄与敌斗争的故事,转述给萧军、萧红听。二萧听舒群讲述的故事后很受感动,于是二萧还亲自邀请傅天飞当面向他俩讲述。故事中的英雄事迹,终日在萧军脑海中浮现,萦思缅索,于是在1933年萧军就萌生了以家乡磐石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不怕牺牲,与日寇浴血奋战的线索作为题材,写一部东北「人民革命军"在党领导下抗日救亡的作品。希望作品能在反满抗日的斗争中,发挥像炸弹一样的作用。所以他常被这股力量所吸引、所牵制,在心中打腹稿,酝酿整体构思。一面勤于搜讨,一面接踵造访。为了掩人耳目、逃避反动当局的检查,便把作品定名为《八月的乡村》,从而进行积极认真的创作。


萧军一向秉承「仁义做人,侠义做事」的处世风格。在他人危难之时,他总是敢于挺身而出。他性格耿直,因此遭人诟病,有朋友劝他改。 从此,萧军更加坚定了无所畏惧的信念,行侠仗义、正义凛然、嫉恶如仇、顶天立地、仗义伴随了他一生,真不愧是文人中的侠士,侠士中的文人!


萧红爱上的男人,人品都会掉线,萧红真性情的女为爱赴汤蹈火,跟萧军在一块儿时前期很快乐,但萧红敏感而多疑的。

萧军是主张爱便爱,不爱便丢开的,颇能东鳞西爪地留情。两人同居五年多,他在感情上的旁逸斜出,每次都戳得萧红流血、颤栗。

她对聂绀弩倾诉:自己依然爱萧军,但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忍受屈辱太久,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 萧军渣吗?他只是不爱萧红罢了,不管女子有多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