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軍(1907~1988年),原名劉鴻霖,筆名有三郎、田軍、蕭軍。遼寧省義縣人,是東北作家羣中代表之一。「九?一八"事變後,國土淪喪、民族危亡之際,東北作家最早以東北人民反抗日寇入侵、揭露國民黨投降政策、歌頌人民抗日救亡為題材,創作出一批對敵的的仇恨、對家鄉的懷念、對故土的眷戀的作品。其中以蕭軍創作的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影響最大,被公認為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與作品。

蕭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以傳奇性的經歷、遊俠般的姿態闖入中國現代文壇,在帶給中國文壇一個全新場面的同時,也成為東北作家羣的領軍人物。1930至1940年代的蕭軍以其獨特的文學貢獻、正直孤傲的獨立品性,在國內外文學界享有較高聲譽。魯迅先生曾當面向埃德加·斯諾鄭重推薦,將蕭軍納入自1917年的新文學運動以來中國湧現出的最優秀的作家行列;1937年日本文學評論界將蕭軍比作中國的「蕭洛霍夫」,稱其為「二十世紀文藝復興者」;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曾給予他「魯迅死後唯一旗手」的地位。雖然蕭軍在文藝界有較大的影響,但其獨特的個性也讓他成為集毀譽於一身具有爭議性的作家。

說到蕭軍,我們自然會想到中國文學史上那位可憐的作家蕭紅。1932年,蕭紅身陷哈爾濱旅館呼救,蕭軍聞訊趕到,救出蕭紅,後結成伉儷。當然,之後,兩人的愛情變質,蕭軍拋棄了蕭紅。這段悽慘的愛情古詩暫且不說,且說蕭軍的藝術才能。《八月的鄉村》是蕭軍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說是描寫「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織革命的軍隊,對日本帝國主義的血腥統治進行英勇頑強鬥爭的故事。在創作過程中卻有一段不平常的歷程。

他從小就飽嘗悽苦悲愁的滋味。幸好在年幼時受到祖母、姑媽的文學薰陶,使他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坎坷求學中,他就受到東北早期共產黨員、革命刊物《關外〉〉主編宋小波的引導,灌輸革命傳統教育,講了許多革命鬥爭英堆人物給蕭軍聽,啟發覺悟,誘導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同時,蕭軍在學生時代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打下良好的文學基礎和寫作基礎。還收集了大量有關家鄉共產黨員、遊擊隊領導人和羣眾與敵鬥爭的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積累了創作素材。另注意掌握第一手材料。比如,他的好友——作家舒羣,把共產黨員傅天飛講的磐石遊擊隊怎樣在黨領導下組織發展壯大及驚心動魄與敵鬥爭的故事,轉述給蕭軍、蕭紅聽。二蕭聽舒羣講述的故事後很受感動,於是二蕭還親自邀請傅天飛當面向他倆講述。故事中的英雄事蹟,終日在蕭軍腦海中浮現,縈思緬索,於是在1933年蕭軍就萌生了以家鄉磐石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不怕犧牲,與日寇浴血奮戰的線索作為題材,寫一部東北「人民革命軍"在黨領導下抗日救亡的作品。希望作品能在反滿抗日的鬥爭中,發揮像炸彈一樣的作用。所以他常被這股力量所吸引、所牽制,在心中打腹稿,醞釀整體構思。一面勤於搜討,一面接踵造訪。為了掩人耳目、逃避反動當局的檢查,便把作品定名為《八月的鄉村》,從而進行積極認真的創作。


蕭軍一向秉承「仁義做人,俠義做事」的處世風格。在他人危難之時,他總是敢於挺身而出。他性格耿直,因此遭人詬病,有朋友勸他改。 從此,蕭軍更加堅定了無所畏懼的信念,行俠仗義、正義凜然、嫉惡如仇、頂天立地、仗義伴隨了他一生,真不愧是文人中的俠士,俠士中的文人!


蕭紅愛上的男人,人品都會掉線,蕭紅真性情的女為愛赴湯蹈火,跟蕭軍在一塊兒時前期很快樂,但蕭紅敏感而多疑的。

蕭軍是主張愛便愛,不愛便丟開的,頗能東鱗西爪地留情。兩人同居五年多,他在感情上的旁逸斜出,每次都戳得蕭紅流血、顫慄。

她對聶紺弩傾訴:自己依然愛蕭軍,但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忍受屈辱太久,我不知道你們男子為什麼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氣包,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妻子不忠實。 蕭軍渣嗎?他只是不愛蕭紅罷了,不管女子有多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