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个人对各个地域的文化特征感受比较敏锐的话,他是会发现作为中国的佛教和印度原本的以及西藏的佛教是非常不同的。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她的味道都变了。

是的,它们尊崇的还是同样的那些经典,原原本本来自于印度的经典,但当你用汉语去读,因为语言文化背景的关系,那个味道和原原本本的梵语甚至和藏语所能表达出的那个韵味完全都不一样了。

这种文化的差异,反过来也表现在中国的古诗词如果翻成外文,要表达出原本的那个韵味和意义会很难很难,这是双向的。

中华文化的基因太强了,一个外来宗教想在中土存在下去,就必须改造适应,否则只能被淘汰。无论你的形式有多么高大上,你可以像一座耸入云端的尖塔,来到这片土地后,除非你变成低矮的城墙,接近大地,所有人都够得到。否则你就只能孤零零矗立在那里等待著倒塌成为废墟。

这里完全不接受任何标新立异,来到这里你必须贴近大地,而不是插入云霄。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狮子的佛教到了中国后就慢慢演化成了骆驼的宗教,一个勇猛大丈夫的宗教退化成了老婆婆们的宗教,一切全变了味。

与其说是佛教在中华大地生了根,倒不如说,她其实是被改造后拿来嫁接在我们本有的文化之根上。否则的话,她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华文化之根,其强大之源不是别的,正是道家文化,她隐藏的很深很深,她的强大在于无所不在但却令你感觉柔弱到几乎不知晓她的存在,所以她强大,她有生命力。无论外来的是宗教还是文化,制度,哲学思想或理念,来到这里统统一样,接受适应性改造。

当然,我并不是在否定汉传佛教,我只是说出了它们的不同。它是如此迥异于其他的流派,一个从未接触过佛教的人会很难把两个体系联系到同一个宗教来源。

这只是从宽泛的文化层面来探讨。作为个体来讲,每个人所能接受和还原的能力不同,修学归向哪一个文化源头自然也会有一定区别。

当然,如果一个人若能够走到明心见性,那么超越一切文化的隔阂与制限,将其它派别的境界都转为自己的境界都是可能的,文化的差异将不会成为阻碍。

因为原本我们就都来自同一个源头,最终我们也将汇归于同一个海洋。


1-传承不同。中国内地在印度佛教兴盛时开始传入,而且是不同时期,不同派别传入。而且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水平特别高,保持了正法传承。比如玄奘大师,历经千辛万险,游学到天竺,得到戒贤、护法两位大师真传,在后来的辩经活动中获得大胜,被大乘尊为「第一义天」、小乘尊为「解脱天」。他将所学如来藏妙法带回中国内地。还有禅宗最后也是在中国发扬光大。

而西藏地区是在印度佛教晚期,被印度教性力派侵蚀以后、传到西藏又与本土的苯教融合而产生。

具体可以阅读天涯热帖《西藏文化谈》

2-核心思想不同。佛教正法是「八识论」,喇嘛教认为七、八识是从第六识细分出来的,本质是六识论。其实是断灭说。


应邀

1、印度佛教,在伊斯兰教灭佛教之前,经历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乘佛教三个阶段。

当代,印度人信仰佛教者非常少。也有外国大乘佛教和藏传佛教寺院,信众非常少。

2、尼泊尔佛教,多是藏传佛教寺院、传承与信众。

3、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法范畴。密法传承有二,一是传自普贤王如来。二是释迦牟尼佛。

密法,又称密续的传承,都是严格的「口耳」传承,以及证量传承。非常殊胜,解脱迅捷!

特别是宁玛巴的大圆满教法,是即究竟又圆满的教法,没有之一。

4、汉传佛教,或称中土佛教,属于大乘佛法范畴。也有密法传承,属于释迦牟尼佛的传承。中土虽有小乘经律论,但并不受重视。

汉传佛教中,只有禅宗见地,与藏传佛教宁玛巴大圆满见地的高度相同。禅宗的修证高度低于大圆满。

汉传佛教中,教下诸宗,始终没有「真实解脱」的修证次第。见地也正邪混杂!唯识宗更是正邪混乱不堪!


外在形式不同。

比如衣服,礼仪,传承方式都依据当地文化,传统各有特点。


因缘不同。


藏传佛教是世界三大佛教体系之一,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同属于正宗的佛教。往昔印度的佛教传入藏地之后,融入藏民族的文化中,成为特别庞大的宗教体系,这就称为藏传佛教;而佛教传入汉地、融入汉族的文化中,则形成了汉传佛教。所以,藏传佛教并不是藏地土生土长的宗教,也不是只有密宗这一部分。藏传佛教起源于印度,是非常纯正的佛教。在朗达玛灭佛之前,它为藏地历代君王所守护、所弘扬,一代一代传承非常清净,并不是一块小地方的一个小小宗教。

藏传佛教既有显宗的教育,也有密宗的实修。 西藏著名的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的佛学教育全部是显宗的教育,其他佛学院的教育也大都以显宗教育为主。藏传佛教,按照思想见解以及修持实践划分,继承了印度的传统,主要分为三大传承——深观派、广行派和伟大行派。

从释迦牟尼佛传至文殊菩萨,次传龙树、提婆、月称等次第传出之师承,名为「深观派」传承,主要阐释空性智慧方面的教法;从释迦牟尼佛传至弥勒,次传无著、世亲等次第传出之师承,名为「广行派」传承,主要阐释修道次第方面的教法;从释迦牟尼佛传至文殊,次传寂天菩萨,以「自他相换」修持菩提心为主之师承,名为「伟大行派」传承。

藏传佛教中的任何历史、任何修行,实际上完全都经得起推敲,它是被无数典籍和前辈大德所印证过的,绝不像民间一些神神道道的宗教。大家若想真正通达,不能知道了一点点就自以为是,而需要各方面的深入了解。

所以,我们以回顾历史的方式,来了解藏密很重要。否则,现在极个别人对密宗的认识,远远不符合真相。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大家都清楚,佛教遭到了历史性的打击和毁灭,此前发生的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由于政治、历史等种种原因,人们心目中对它的评价,与真相差距特别远。甚至现今影视剧中对藏密的描述,大多数也是在误导大众,故意扭曲藏传佛教的形象。

汉传佛教,是印度佛教经过中国中原地区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和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但是在几千年的传播和发展中,已经和本地的文化习俗相结合,汉传佛教有著自己独特的特点,这和印度佛教,日本佛教等都有著显著的区别。

汉传佛教现在以显宗为主了。

显是什么意思呢?除了小乘的思想以外呢,大乘佛教的以利众生这种思想为主的一个传承,而没有像密法那样,把自己修炼即身成佛的修行的方法不存在,简单来讲就是讲佛教的理论,不讲怎么去实修。

你会发现汉传佛教没有次第,没有讲你入门该怎么修,当你学到什么时间该怎么修,当你修行到某个层次你应该怎么修,没有。因为它只有理论,只会告诉你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论,佛教的传统,然后接下来会告诉你去念经,念经以外就是供佛,就是这样,所以只有理论,没有实修的方法,从此处看到藏传佛教的优势:尊师重道。

藏传佛教之所以把金刚上师放在上首,以佛经为证《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八中讲:「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十力妙宝。善知识者难见难遇。善知识者无尽智藏。善知识者功德山王。善知识者开发示导一切智门。能令一切入萨婆若海。究竟清净无上菩提。」 可见,作为三宝弟子,要想解脱成佛,必须依止善知识。这个无论在南传佛教、北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是如此。

千百年来,藏传佛教的教育体系中,一直保留著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正是由于有「无间断的传承」,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一直完整的保留至今,这和千百年来那些祖师大德,历代高僧和善知识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藏地参加过法会的人都知道,传法阿阇梨(金刚上师)在传法前,都会把自己的传承、上师等情况向大众介绍一遍,以示正统。特别是密法,更讲究这点。密法是一代代师徒口耳相传、窍诀相授才延续下来的。真正的上师,都会把这些给弟子交待的清清楚楚。【在此申明一句:藏传佛教传承极其清净无有垢染,何来被苯波教染污一说?!实在是对藏传佛教不了解者混淆视听】

汉传佛教的特点,从外在形式上就很能区分,国内出家僧侣都姓「释」,这是因为佛教初传入中国时,晋朝的高僧道安法师有感于,出家人保留俗姓不符合出家人的本意,「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于是,后世出家人皆改姓「释」,汉传佛教的特点,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就是僧人不吃素,这和汉传佛教相近的日本佛教就不一样,日本佛教是没有持素的戒律,而且印度佛教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也没有这个戒律,这就是汉传佛教的本地化特征了,原本,佛教在印度兴起时,佛教徒行乞时是不分荤素的,只要施主施与都会吃,不给大众找麻烦。

总之,无论是汉传、藏传、南传,佛教的教义本身来源极其清净,教义就是教诲大众断恶修善,最终转凡为圣;所谓如佛说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无论是印度的水,藏地的水,汉地的水,能够解渴饮用,即是甘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