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闻名的黄鹤楼坐落在武昌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

黄鹤楼原名辛氏楼,相传为一个姓辛的人开的小酒馆,此人心地善良,为人诚实。一天,酒馆进来一位道士,得到辛氏的热情接待,吃喝分文不收。道士为报答辛氏,拿笔在墙壁画了一只鹤,告之此鹤能走下来起舞助兴,然后离去云游四海。人们奔走相告,纷纷结伴而来,饮酒观鹤,小洒馆生意火红。

弹指一挥间,已过十年光阴,画鹤道士再度归来,骑上鹤随云远去。辛氏为了记念好心的道人和神奇的黄鹤,在黄鹤矶上建楼,名《黄鹤楼》。

黄鹤楼远近闻名,文人墨士纷纷远道而来,登楼赋诗。唐朝的崔颢登上黄鹤楼,触景生情,挥笔写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如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来李白到此,亦想吟诗,见到崔颢的诗作,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

黄鹤楼年代久远,几经兴废,已多次重修。当今的黄鹤楼,傍立在长江边,更加雄伟壮观。登上黄鹤楼,举目远眺,长江两岸的美景,历历在目,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成为了人们来武汉的必游之处,影响深远。


关于黄鹤楼来历的说法有以下几个说法:

1、因为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平八方」即四边套八边形,从楼的纵向看,客层排檐形如展翅的仙鹤,再加上楼上所覆盖的琉璃瓦,所以叫他「黄鹤楼」!

2、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受黄鹤楼选址的影响,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的黄皓矶上,古代人将「皓」 「鹤」通用,所谓的黄鹤楼,其实就是黄皓楼。那么黄皓又是什么动物呢?黄皓就是大家熟知的天鹅。因为天鹅嘴的根部有赤黄色的瘤,被古人称为黄皓!

3、另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曾经有一位辛姓妇人在山上卖酒,有位道士经常从她酒铺前路过,这位道士生得高大俊俏,仪表不凡,可是衣衫破烂。道士经常向辛妇讨酒喝,从来也不给钱。辛妇心地善良也从来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就这样,道士成了辛氏的常客。有一天,这位道士突然对辛氏说,我喝了你上千杯酒了,没有付酒钱,这个恩情我一定会报答。他从竹篮里拿了一只橘子,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色的仙鹤。他告诉辛氏,今后有客人来饮酒,只要拍一拍手,仙鹤就会从墙上下来为客人跳舞助兴。说完道士就消失了。

辛氏知道自己遇上了仙人。她依言行之,果然有鹤自墙而下翩翩起舞,此后辛氏的酒铺门庭若市,辛氏大富。十年之后,那位仙人又来到辛氏的酒铺,把酒相谈非常快乐。仙人离开时,抽出腰间的铁笛演奏曲子,乐曲的声音非常美妙,听的人如痴如醉,仙鹤也随之飘下墙来,仙人跨上仙鹤,吹笛远去。

辛氏此时已经富甲一方,为了纪念这位仙人,她专门建造一座仙气缥缈的高楼,起名为「黄鹤楼」。


黄鹤楼最初建于公元223年,三国时代.后因为黄鹤楼被视作武汉的标志.它以诗仙李白的美妙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名


《黄鹤楼》因何得名?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

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

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就是诗人李白在那儿游玩,写诗会友,笑谈人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