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qian)出使西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张骞不仅开通了我国的「丝绸之路」,而且也是第一个深入接触到外国的中国人。他从小就喜欢冒险,长大之后也希望能到更大的地方去看一看,张骞出使西域,还带回了非常多的外国物产,大部分东西都传到了今天,并在古代解决了食物的丰富问题,使人们受益了两千多年。

芫荽这种东西,从《汉书》中记载,就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当时张骞起名为「胡菜」,这一点在《博物志》中也有记载,书中记载到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波斯语的音译过来的。后来回到中原,张骞还给这种长相特殊的菜,齐名为兰香,怎么样,听上去是不是十分的高大上呢?

到了汉朝的时候,这种菜的名字成为「葰菜」和「芫荽」,具体原因很难有史料查的清楚,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又恢复了往常的叫法,分别是「兰香」和「胡菜」这两个名字,反正叫什么的都有,直到到了唐朝,人们才又开始叫这种菜为芫荽,经过合并之后,才有了香菜这一说法,加之这种菜确实有一种奇异的香味,所以这个名字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除了带回芫荽之外,张骞还从西域带回了,苜蓿、核桃、葡萄、芦荟、胡萝卜、芝麻、蒜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随处看到的东西,谁知道他们早在两千多年才被张骞带回来,这些食物,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厨房历史,每一件都是来自不易的,想像一下张骞在去往西域的路人,冒著多大的风险,但是张骞做到了。


问题其实有点小错误,张骞刚带回香菜时,它的名字叫胡荽,而不是芫荽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大大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往来,而且他还带来了不少西域的特产,像苜蓿、芝麻、蚕豆、大蒜等等,都是张骞带来的。这些东西极大的丰富了国人的餐桌,而其中,就有有人喜欢有人讨厌的香菜。

香菜最早的时候,叫胡荽。《本草纲目》中引用孙俪的《唐韵》中的记录:「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唐代对于外来的东西大多带一个「胡」字,比如芝麻叫胡麻,蚕豆叫胡豆等,胡荽也不例外。

据东晋国子助教陆翙所写的《邺中记》记载,胡荽因为石勒的原因被改名为香荽:

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名胡饼曰麻饼,胡荽曰香荽。

而香荽又被叫作芫荽、香菜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唐代了。唐代僧人慧琳引用《字林》、《字统》等杂史,撰写了《一切经音义》,其中第八十一有记载:

胡荽,亦作「胡荾」。 即芫荽,俗称「香菜」。

香菜花

显然,芫荽和香菜,都是胡荽从东晋到唐代这段时间内,慢慢演化出来的诸多称呼之一。根据考证,香菜,可能是从香荽一词演化而来。而芫荽,可能是香菜的花和芫华比较接近,所以出现了芫荽这个名词。

芫华

不过芫荽和香菜两个名字,究竟哪个更前面,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了。

香菜虽然有很多人吃不习惯,不过它除了调味只用外,还有药用价值,有发汗清热、消食开胃等功效。所以不爱吃的人也应该感谢下张骞。


香菜又名芫荽、盐荽、胡荽、香荽、延荽、漫天星等。为伞形科芫荽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初称为胡荽,英文名Coriander Herb,原产于中亚和南欧,或近东和地中海一带。据唐代《博物志》记载,公元前119年西汉张骞从西域引进香菜,故初名胡荽。,8~12世纪传入日本。后来在南北朝后赵时,赵皇帝石勒认为自己是胡人,胡荽听起来不顺耳,下令改名为原荽,后来演变为芫荽。在《齐民要术》中已有栽培技术和腌制方法的记载。它的嫩茎和鲜叶有种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肴的点缀、提味之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