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qian)出使西域,是我國歷史上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動,張騫不僅開通了我國的「絲綢之路」,而且也是第一個深入接觸到外國的中國人。他從小就喜歡冒險,長大之後也希望能到更大的地方去看一看,張騫出使西域,還帶回了非常多的外國物產,大部分東西都傳到了今天,並在古代解決了食物的豐富問題,使人們受益了兩千多年。

芫荽這種東西,從《漢書》中記載,就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當時張騫起名為「胡菜」,這一點在《博物志》中也有記載,書中記載到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波斯語的音譯過來的。後來回到中原,張騫還給這種長相特殊的菜,齊名為蘭香,怎麼樣,聽上去是不是十分的高大上呢?

到了漢朝的時候,這種菜的名字成為「葰菜」和「芫荽」,具體原因很難有史料查的清楚,但是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又恢復了往常的叫法,分別是「蘭香」和「胡菜」這兩個名字,反正叫什麼的都有,直到到了唐朝,人們才又開始叫這種菜為芫荽,經過合併之後,纔有了香菜這一說法,加之這種菜確實有一種奇異的香味,所以這個名字就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除了帶回芫荽之外,張騫還從西域帶回了,苜蓿、核桃、葡萄、蘆薈、胡蘿蔔、芝麻、蒜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今天隨處看到的東西,誰知道他們早在兩千多年才被張騫帶回來,這些食物,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的廚房歷史,每一件都是來自不易的,想像一下張騫在去往西域的路人,冒著多大的風險,但是張騫做到了。


問題其實有點小錯誤,張騫剛帶回香菜時,它的名字叫胡荽,而不是芫荽

張騫出使西域,不僅大大加強了漢朝和西域各國的往來,而且他還帶來了不少西域的特產,像苜蓿、芝麻、蠶豆、大蒜等等,都是張騫帶來的。這些東西極大的豐富了國人的餐桌,而其中,就有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香菜。

香菜最早的時候,叫胡荽。《本草綱目》中引用孫儷的《唐韻》中的記錄:「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唐代對於外來的東西大多帶一個「胡」字,比如芝麻叫胡麻,蠶豆叫胡豆等,胡荽也不例外。

據東晉國子助教陸翽所寫的《鄴中記》記載,胡荽因為石勒的原因被改名為香荽:

石勒諱胡,胡物皆改名,名胡餅曰麻餅,胡荽曰香荽。

而香荽又被叫作芫荽、香菜的時候,已經差不多是唐代了。唐代僧人慧琳引用《字林》、《字統》等雜史,撰寫了《一切經音義》,其中第八十一有記載:

胡荽,亦作「胡荾」。 即芫荽,俗稱「香菜」。

香菜花

顯然,芫荽和香菜,都是胡荽從東晉到唐代這段時間內,慢慢演化出來的諸多稱呼之一。根據考證,香菜,可能是從香荽一詞演化而來。而芫荽,可能是香菜的花和芫華比較接近,所以出現了芫荽這個名詞。

芫華

不過芫荽和香菜兩個名字,究竟哪個更前面,恐怕誰也說不清楚了。

香菜雖然有很多人喫不習慣,不過它除了調味只用外,還有藥用價值,有發汗清熱、消食開胃等功效。所以不愛喫的人也應該感謝下張騫。


香菜又名芫荽、鹽荽、胡荽、香荽、延荽、漫天星等。為傘形科芫荽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初稱為胡荽,英文名Coriander Herb,原產於中亞和南歐,或近東和地中海一帶。據唐代《博物志》記載,公元前119年西漢張騫從西域引進香菜,故初名胡荽。,8~12世紀傳入日本。後來在南北朝後趙時,趙皇帝石勒認為自己是胡人,胡荽聽起來不順耳,下令改名為原荽,後來演變為芫荽。在《齊民要術》中已有栽培技術和醃製方法的記載。它的嫩莖和鮮葉有種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餚的點綴、提味之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