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以前,西域对几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汉初年的时候,人们逐渐从东西往来的行商的描述中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况,仍很有限。公元前138年,终于有一位中原勇士,率先向这块未知的地方发出挑战,他就是张骞(公元前195-114年)。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是当时西汉王朝政治上的要求。

汉武帝即位后,积极备战,筹划反击匈奴。由于对匈奴底细知之甚少,唯恐势单力孤,始终不敢妄动,冒险出击。为使征讨匈奴更有把握,汉武帝详细询问了一些投降过来的匈奴人,了解到了匈奴和西域各国的情况。

西域几百个王国中,位于敦煌和祁连山之间的大国月氏曾多次与匈奴激战,最后被冒顿单于击败,臣服了匈奴。老上单于暴虐凶残不仅继续追杀月氏,还砍下月氏王的头,做成酒杯,寻欢作乐。月氏人在故土不得存身,只好背井离乡,远循西去。他们满怀亡国灭祖之恨,总想找人帮助,与匈奴决战,报仇雪恨。

汉武帝听说了,想联络月氏。月氏从西攻击匈奴,好比断匈奴右臂,汉朝从东向西,两面夹击,必能打败匈奴解除边境上的长期祸害。于是,汉武帝颁布诏令,募集能人出使西域。

汉中人张骞深谋远虑,敢于冒险,他深知联络月氏要经过匈奴的边界,命运难以预料,但认为此事关系到汉朝的安全,即使冒险也是值得的。于是,立即报名,表示愿意应征。随后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汉朝特使,带领堂邑文等一百多人西出陇西,去联络月氏。

刚出陇西,便进入匈奴的地界,尽管张骞一行小心翼翼,但在光秃秃的戈壁上,这一行人格外引人注目,没走多远,就被匈奴俘虏了。他们被押解到单于王庭,单于责问道:「月氏在我们的西边,汉朝怎么可以派使臣去?假如我要穿过大汉的土地,和南方的越人通使,难道汉朝会答应吗?」单于见张骞是个人才,希望他投降,就把他软禁起来,还把匈奴的姑娘嫁给他。

张骞在匈奴始终不屈服。他留心观察匈奴的情况,暗暗记在心里,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北雁南飞,张骞怀念祖国,珍藏著武帝赐他的使节,牢记使命,伺机逃走。十多年过去了,经过屡次挫折之后,张骞和堂邑文终于摆脱了看守,向西远行,继续完成武帝赋予的使命。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荒漠之上,张骞和堂邑文相依为命,风餐露宿,茹毛饮血,艰苦跋涉几十天,终于逃出了匈奴的地界,到达了位于匈奴西南的大宛国。

大宛王早就听说国汉朝,仰慕汉朝物产丰饶,文化发达。见到万里之外到来的西汉使臣,兴奋异常,照顾备至。应张骞的请求,特派骑兵和翻译护送张骞和堂邑文到康居,再由康居人陪同他们到月氏。

月氏西迁以后,攻占了一片肥沃的土地,改国名为大月氏,安居乐业。张骞到达月氏后,几次向月氏王陈述汉朝想和月氏联合攻打匈奴的意见,大月氏王总是故意岔开话题。在张骞一再追问下,月氏王回答说:「请汉使不要再提这件事我们千里迢迢好不容易逃出匈奴的魔爪,远循异乡。在这片水草肥美,和平恬静的地方生活,一心想过好日子,不愿在吃苦。」张骞在大月氏活动了一年多,没有达到联合月氏攻打匈奴的目的,只好返回汉朝。

在归来途中,张骞和堂邑文又双双被匈奴抓获,软禁了年多。后来,匈奴内部发生内乱,张骞和堂邑文乘机逃脱,回到了都城长安。这时距张骞出使已经过了十三年了,出使的时候,他还是个英气勃发的青年,而此时已是饱经风霜、满脸胡须的壮年人了;随他出使的一百多人,也只剩下他和堂邑文。

汉武帝为了表彰张骞的功劳,拜他为太中大夫,封堂邑文为奉使君。

张骞把在西域的所见所闻一一告诉汉武帝,又说:「我在大夏的时候,曾见过蜀地出产的竹杖和布匹,据说是商人从身毒买来的。身毒距离大夏数千里,天气湿热,靠近大海,人们都骑象作战。」他还分析说:「既然身毒有蜀地的东西,必定离蜀不远。我们出使到大夏去,必过匈奴边界,如果寻到一条从四川经身毒到大夏的路,就可以避开匈奴,又近又安全。」

武帝听了非常高兴,就派出四路人马从西南出发,前往探寻身毒。结果全部都碰壁而归,只有一路到了滇国,汉与外界的往来又多了一条通路。公元前一二三年,张骞跟随卫青征匈奴,一路上,由于他熟知匈奴的地理形势,知道水泽草洼,保证了汉朝的千军万马不乏水草,为大败匈奴创造了条件,汉武帝因此封张骞为博望侯。

经过几次大战,汉朝军队把匈奴赶到了沙漠以北,尽有从金城,河西,直至盐泽之地,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为击败匈奴的残余势力,彻底打通汉朝与西域的联络,张骞建议联合西域的鸟孙攻打匈奴,他对汉武帝说:「鸟孙本来臣服匈奴,如今势力强大,不愿再向匈奴纳贡称臣,如果我们给乌孙多送礼品,请他们回到故土居住,就好比断匈奴右臂。联合了乌孙,也可以联合西域其它国家了。」

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并封他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张骞一行三百人,携带上万头牛羊,价值千万的金帛,浩浩荡荡地离开京城,再次出使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他的副使几十人也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三十六国。四年后,即公元前115年,张骞以及随同而来的各国使臣,携带西域生产的葡萄、苜蓿、石榴、核桃、胡葱、马匹等大量物产,回到了长安,完成了再通西域的壮举。

一年之后,张骞因病去世了。多年以后,西域各国还不断地向汉朝的使臣打听博望侯的消息。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他的历史功绩。正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才开阔了汉朝的视野,加快了中亚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张骞出使西游被匈奴抓住,这一抓就是被扣留了十余年,而且还在匈奴人的策划下,娶了异族女子生下了儿子。其目的就是为了迫使张骞和汉朝之间断了联系。

张骞在异国他乡,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大汉使臣,自己的国家和匈奴人一直在打仗,他利用自己身处匈奴人地盘的机会,学习匈奴人的文化,了解匈奴人的习性,摸清了匈奴的势力范围。试图有一日回到汉朝,利用这些知识帮助汉武帝讨伐匈奴。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张骞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交代给他的任务。在他从匈奴人手中逃跑之后,他是有机会直接逃回汉朝的。但是他带著自己唯一的随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行的道路,联系大月氏,合击匈奴。可惜的是,那个时候大月氏因为已经找到适宜生活的新地区,新任的国王对匈奴人也没有太大的仇恨。所以,并没有完成汉武帝的使命。

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汉武帝不愧是千古一帝,他知道张骞虽然没有完成使命。但是他带回来的资料却可以影响与匈奴的整个战局。张骞被封博望侯以后因为打仗延误战机,花钱赎罪被贬为平民。但是汉武帝还是会经常问张骞西域各国的事情。在汉武帝的眼里,张骞就像一个知识库,这个知识库可以开阔汉武帝的视野,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

张骞虽然没有完成汉武帝的使命,但是他的所见所闻,给汉朝带回的信息却是任何援兵、帮手都不能比的。被匈奴扣押了十余年,忠贞不渝、誓不叛国更是让人钦佩不已。所以,张骞被封为博望侯也是理所当然。

您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输出的动力,谢谢!


张骞被封为博望侯是因为他出使西域有功。公元前138年,他奉圣旨出使西域,从西方带回陶器大豆大蒜石榴西葫芦等。他出使西域九九八十一难有功,文到天官武到侯,他就被封了侯」。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的任务是去联络大月氏一起对付匈奴,当因大月氏君主的怯懦,此任务未能完成。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张骞的西行壮举被史书称为"凿空"!


你去详读历史书 有记载解义


任务已经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理概念,和对朝廷民族的忠心耿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