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宗被制成木乃伊是无奈之举,并不象埃及一样,有这个「传统」。

什么是木乃伊

埃及木乃伊简单的说就是以防腐香料殓藏尸体,最后的样子就是干瘪的尸身。也有其他「工艺」诸如香油涂尸等。

而辽太宗则是:

《旧五代史·契丹传》「契丹剖其尸,摘去肠胃,浇以盐,载运而去,汉人称为帝羓」

《契丹国志·太宗纪》「辽太宗攻晋归途暴死,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

辽太宗因何暴毙

《资治通鉴》中称:「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杀胡林而卒」。

《旧五代史》中则是说「十六日,次于栾城县杀胡林之侧,时德光已得寒热疾数日矣,命胡人赍酒脯,祷于得疾之地。十八日晡时,有大星落于穹庐之前,若迸火而散。德光见之,西望而唾,连呼曰:「刘知远灭! 刘知远灭!」是月二十一日卒。」

如上两种说法并不相同。

我们二者择其一,「有大星落于穹庐之前」,这个夸张了些,慢提什么大星,就是块陨石下来周围几公里也瞬间变坑。我们还是以《资治通鉴》为准,辽太宗就是得了热疾,以至于聚冰在自己的胸腹手足加上啖食冰块也没能让他的热疾稍有缓解,最后到了杀胡林病重身殒。

既然无此传统为何制成「木乃伊」

不要轻信什么「太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还有什么「一个厨子以腌制羊肉的方法为尸体防腐」这些流言以讹传讹,传来传去,让很多人都信以为真那就麻烦了。

辽太宗好歹是个皇帝,不可能命殒之后就地掩埋,暴尸荒野那更加不能够了。但是回都城安葬路途遥远,尸身如何保存呢?所以就用上文所述方法「契丹剖其尸,摘去肠胃,浇以盐,载运而去,汉人称为帝羓」或「辽太宗攻晋归途暴死,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其一、是否摘去肠胃;其二、「浇盐」「实盐」有无定论其实差别并不大,我们要了解这段史实而非干尸工艺,知道即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