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我们要注意这个「多」字,说明是相对,而非绝对。

在《福寿论中》说道:

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无欲以劳其形、伐其性,故多寿。富者奢侈有余,贼心害性,所以折其寿也。乃天损有余以补不足。然有贫而促者,必德不足,是以夭耳。故世人当安其分。

在这句话中,点睛的句子有两句:

1.天损有余以补不足。

2.故世人当安其分。

对于第一句话,可以理解为:

能量守恒:富有+寿命+其他=定值。

你越富有,你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最典型的是,你会花费更多的能量去维护你的财富。而人的一生能量守恒,你奋斗去获取物质,你会越富有,那么只是改变能量的分配方式,以致于你物质丰富度增长,损耗寿命。

同时,物质丰富度增加,你内心会生出很多「过分」的念头,以致于做很多「恶」事,最典型的是过分纵欲。这又耗损你的寿命!

既然能量守恒,那也可以通过能量转化来实现寿命增长,该怎么做?就是第二句话,「安其分」!这才是经典的三个字。

如果你富有,你不「安其分」,那么就是「福者促」;然而「安其分」,那么就不是「福者促」。因此。「福者多促」。最典型的是邵逸夫,最后以107岁的高龄逝世。

如果你贫,但不「安其分」,同样寿命不长。这就是「贫者多寿」!

所以我们时刻应「安其分」,不过分!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句话,表面上讲的貌似就是:贫穷的人长寿的很多,富有的短命暴死的很多。

这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不是说贫穷者就一定能长寿。富有的人就一定暴死。没有那么绝对的。

同时,贫有贫养的意思,控饮食,不暴吃暴喝,不过度挥霍身能,甚至还有情绪。


这是时代之语言,也是对人生状态的评说。其主要矛盾不是贫富,而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身体健康与否!而不是单单的贫富之原因。穷人忙于生计,思维简单,没有更多的理想,更没有妄想了,从而达到了身心平和,所以病就少。而生活优越的人,可以随心所欲,那样就有些人专注了不良嗜好,所以就有可能会造成疾病,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也就寿命短也。如果富贵者依然坚守正道,懂的养生,那就比贫穷者更长寿,因为其有著优越的条件,能达到各种养生之要求,寿命一定短不了。所以这里的富,指的是不良嗜好,贫指的是思维单纯,没有不良嗜好,是为关键!


不绝对,但有一定道理。像中国古代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9.2岁,逃过婴儿期的平民百姓则能活57岁。原因在于富贵之位容易被人盯上,心理惶恐,常成为政治或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生活上易骄奢淫逸,放纵欲望,伤身体。富贵之人担子重、压力大,心理和精神易生异常。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如今也是类似的情况,如今的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都是被誉为「富贵病」,说的简单点就是吃出来的,当然与父母的遗传基因,个人的体质也有关系。

如今,对待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这句话在古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代社会是有相对性的,也就是说富人生病机会多,死亡概率大些,但是我们知道,如今富人拥有更多的财富,可以使用更好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达到长寿的目标,你知道吗?有一位著名的歌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对一般人来说是无法进行昂贵的治疗,但是这位歌星有钱,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资源。你觉得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