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对外八国宣战无非只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罢了,义和团也只是一枚棋子。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慈禧对外八国宣战是因为受了义和团的怂恿,义和团那群耍杂戏的给了慈禧一个假象,他们战无不胜他们刀枪不入。然而事实是如此吗?显然不是!其实慈禧老婆子很清楚,她比谁都明白义和团只是一群会耍杂戏的小丑罢了。那么为什么她还要听信义和团之言宣战呢?因为她更明白比起义和团的造反,更能威及她的统治地位的是世界列强!

慈禧对外八国宣战出于两种目的:

◆首先她想通过宣战转移国内矛盾用洋人之手除掉义和团,义和团当时已经不是靠朝廷单方面能扑灭的了。义和团在国内主要也只是对洋人在华利益进行破坏,对自己的国家并没有进行残害,其实外国列强对义和团也早就视作了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这正好与慈禧的借刀杀人契合,可以说慈禧用了最愚蠢的方法解决国内矛盾!

◆其次,慈禧想通过此次宣战向国内甚至世界表明,如今的大清是我慈禧一人说了算!慈禧这样做是因为听信了一封假情报,情报中提及外国列强准备强迫慈禧归政光绪帝。正是这封假情报捅了慈禧的神经,慈禧对权利的渴望近乎痴狂,这样不是在要他命吗?她当然不会同意!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对外八国宣战。然而胆小的慈禧还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她并没有将正式的宣战文件送到各国公使。而只是作为动员令发送到了各地方衙门,也就是说慈禧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外宣战,只是想吓吓列强们以表维权的决心。然而列强们不是吓大的,既然你要演戏他们就陪你演,然后慈禧就慌了!


欢迎讨论


义和团是起源于山东的反洋人组织,西方各国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占田地,建教堂,护教民,敛钱财,引起平民百姓的通恨,纷纷加入义和团。而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山东巡抚毓贤和直隶总督裕禄极力主张利用义和团的金钟罩和刀枪不入的神功来对付洋人,义和团为此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拆铁路,毁电杆,烧教堂,杀洋人。裕禄还招拳民」大师兄「张德成,曹福田等人入宫向慈禧太后表演神功,得到慈禧的认可,密诏拳民入京,不几日竟有十万之众。义和团入京以后,大肆烧杀,局面顿时混乱不堪。

与此同时,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西苑瀛台,对外宣称是清国大皇帝身体有恙,满朝文武大臣恭请皇太后训政。可是慈禧揽权专制的行为引起了西方列强的不满,他们希望年轻又能接受新观念的光绪帝能够掌握朝政,于是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希望由各国公推医生为光绪帝诊断病症,不料,诊断结果表明光绪根本没有大病,只是身体有些虚弱而已。于是,西方各国向慈禧声明,各国与朝廷的一切交涉以光绪二字为准则,也就是拒绝承认新皇帝。这可把慈禧老佛爷给气的够呛,因为她当时正计划立端王的儿子溥俊(jùn)为大阿哥,想要废掉光绪帝,可洋人的声明实在太欺负人了,竟然连大清家事都干预起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义和团入京之后的混乱局面引起了各国的强烈不满,共同向清廷提交照会,要求剿灭义和团,表示如朝廷无力征剿则各国军队代为剿灭。于是,各国政府纷纷向中国派出军队,名义是为了加强使馆工作人员的安全。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遇刺身亡的事件成为了引爆这场大乱的导火索。各国所派兵舰抵达天津,大沽口炮台失守,兵临城下之际,朝中以徐桐,刚毅为首的主战派极力鼓噪,慈禧也想给洋人一点厉害瞧瞧,于是,她不顾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封疆大吏和朝中以荣禄为首的主和派的劝谏,一意孤行,悍然发布宣战诏书,对西方各国同时宣战。此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创举,也令慈禧吃尽了苦头,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仓皇出逃,一直逃到西安待了一年多之后才回到北京。

义和团在战争初期作战勇猛,前赴后继,可架不住洋人的洋枪洋炮实在厉害,义和团死伤惨重,平时那些刀枪不入的神功法术根本不灵验了,到后来,义和团根本不堪一击,一触即溃。慈禧其实根本就不相信义和团能抵挡得住洋人,只不过是受洋人欺负狠了,脑子一热之下做了失误的决策,本意是想给点颜色让洋人看看,结果却自取其辱,真是活该!

/

历史茶坊


大家好,我是老王。老王睡不著,来和大家慈禧和义和团的这个问题。

《走向共和》大家都看过吧,没看过的建议找个种子下载看看。我觉得《走向共和》是少有的良心之作。

其中,有一段慈溪太后观看义和团表演的片段。慈溪看完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的神技表演,并且给了赏赐以后,转身对身边的大臣说:「刚才看到的那些个鬼把戏,全是假的,骗不了我。可那一条条精壮的汉子是真的,若是不能善加利用可不得了,那可就是洪水猛兽啊。」

根据电视剧来说,慈溪应该是不相信这些神功附体的义和团能打败洋人。但是,咱们不能拿电视剧当证据啊。

老王的观点是,就算在近代,某些邪教还会有人信,更别说在封建清朝了。我觉得,老佛爷多少还是有点信任义和团的神技的。

证据就是庚子年,八国联军都要打进北京了,慈禧竟然相信「神术」可以御敌。慈溪下旨让「九宫道」的普济大师,去用「神术」阻击八国联军。

《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军机大臣面奉 谕旨五台山南山极乐寺住持僧普济,戒律精严,深通佛法。现在天津事机紧迫,所到夷船甚多,该僧素善修持,心存报国,著即联属义和团民,设法御击剿办,灭此凶夷,毋任肆扰,荼毒生灵,实为厚望。钦此。」

所以,我认为慈禧肯定有点信了义和团。

当然,抛开信不信的问题。义和团肯定也是被慈禧利用了。

首先,当时慈禧镇压戊戌变法,囚禁光绪。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光绪帝和维新派,要求慈禧还政于光绪帝。所以,慈禧对于列强非常不满意。

其次,以载漪为首的排外集团,主张对外采取强硬态度,一直在慈禧面前鼓吹要对外一战!

再者,此时,义和团发展迅速,京津地区遍地都是。号称团民数十万人!清政府根本没有实力去剿灭义和团,害怕生出民变,更不好处理。所以,就顺势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这样,满清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慈禧毕竟掌权半个世纪,老谋深算,她怎么会不知道义和团不可重用,更不可能真的打败洋人。否则,一旦义和团居心不良,不是连清兵也能轻松解决了,那清朝岂不是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慈禧之所以对列强宣战,无非是列强不同意她废立皇帝,她要通过官民双管齐下,让洋人吃点苦头,知难而退,以便顺利换帝。再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朝还是天朝上国,怎么能允许他国干预朝政。尤其不能丢了朝廷的脸面,损了自己的权威。

列强之所以不同意慈禧废掉光绪,是觉得光绪开明,能跟世界接轨,容易商谈沟通,不至于因为某些仇恨或者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造成巨大损失,比如大量的传教士因为误解被杀。况且,他们觉得慈禧早晚要挂的,然后就是光绪彻底掌权,只要耐心等待就行。

当然了,事态的恶性发展,很快超出慈禧的预期,让她措手不及。显然,她对义和团自己自己的臣民太过自信和高估了:

1.义和团的战斗力太渣,而且没有统一的指挥中心,统领们各自为战,很快被各个击破;

2.义和团杀武装的洋人不行,抢劫老百姓倒是很在行,很多有钱的富户都被他们扫荡,甚至连京官都没放过;

3.义和团不但一触即溃,而且还给正与洋人激战的清朝官兵背后捅刀,以至于官兵腹背受敌,死伤惨重;

4.绝大部分官兵与文武大臣面对洋人武装部队,已经放弃抵抗,要么投敌,要么自杀,要么溃逃,忠诚的反倒很快挂了。

5.还有东南六省互保,意思就是说,不掺和这趟浑水,这些省份不支持朝廷,也不支持洋人,保持中立,但是不允许义和团过境,一旦发现,格杀勿论。

6.老百姓也是一副漠然的神情,对于朝廷带队逃跑极为鄙视,对于洋人的胡作非为表示愤慨,对于他们的争斗表示强势围观。

经过这么一闹腾,慈禧终于想明白了,义和团也是靠不住的,于是向列强求和,著力清剿义和团,没有追究东南六省的抗旨行为。然而,慈禧最后还是想办法让光绪走在了她前面,让列强希望光绪亲政的愿望落了空,够狠。


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她想废掉光绪帝,立溥俊为储君,年号保庆。慈禧想废掉光绪皇帝,帝国主义不答应,它们认为光绪皇帝没有错,不能被废。慈禧则认为皇帝的废立帝国主义无权干涉。就在这时山东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山东巡抚剿灭义和团不力,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

袁世凯是一个狠角色,袁一到山东就对义和团大开杀戒。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根本不是子弹的对手,义和团不得不转移到直隶。慈禧见义和团运动无法控制,就讲剿改为抚。慈禧就是利用义和团来和帝国主义较量,即使义和团失败了也与慈禧无关。


俗话说的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时的清政府虽然已经是千疮百孔,但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最后结果却是进行招抚。而且此时帝国主义也是逐渐的逼迫慈禧,想谋取更大的利益,义和团运动一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与落后,二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在这样的形势下,我认为慈禧选择了招抚义和团,是为了使其成为自已的一枚棋子,对八国联军进行打击,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削弱双方的实力。二是可以维护自已的威严,让帝国主义明白自已不是一个软柿子。三是可以起到一个表率作用,让其他团体的人心生退意,无法聚拢人心。


慈禧太后掌权清朝达几十年,却突然对八国宣战。为什么?很多人都有疑问。小编认为这样的情形出现很合理,因为这是一个职业政客的手段而已。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寡妇。她对权力已达到痴迷的地步。况且当时她已经步入老年,变得很敏感,对周围充满怀疑。她一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她囚禁光绪,终止维新运动。最害怕光绪一旦掌权后对她及她的后人丶宠臣进行反攻清算(注光绪为何在壮年突然死在慈禧之前)。一点听到这一点风声,为了维护权力,她绝对能干出对八国宣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