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

事实上东北地区在清朝就已经开始开发了,要不然也不会有后面的张作霖独霸东北。

不过清朝的开发太晚,19世纪后半叶,在列强步步紧逼,民族危机开始严重时,清朝才开始大规模开发东北,放开了河北、山东「闯关东」的限制,华北移民才大规模涌入东北。

从清朝入关以后的200多年时间,出于对清朝「龙兴之地」的保护,清朝禁止汉人和蒙古人向东北移民,还在辽宁的铁岭、开原一带修建「柳条边」边墙,进行民族隔离,所以东北地区基本都是一片白地。

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东北边界获得稳定,清朝更不许汉人进入。长期以来,只有罪犯被清朝发配到黑龙江的宁古塔。

因为长期没有人口,东北地区的发展更是趋于停滞。

而如果从清朝初期就大规模开发东北,现在的东北会是什么样子呢?

「静Yes」认为最起码的一点:

东北的土地不会丢得这么彻底!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英法从南部进攻的同时,沙俄在北方趁火打劫,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1869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共40万平方公里。

因为清朝的禁锢,200多年来,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人口不超过100万,还基本集中在辽宁等地区,外东北地区人口更是只有十几万。在偌大的东北,外东北基本就等于白地。

这样导致的现实是,在鸦片战争时,沙俄在远东的人口甚至超过了清朝在外东北的人口,这样他们抢占土地更加有利。

沙俄抢占外东北代价极小,收获极大。而清朝因为没有人口,只能吞下这样的苦果。

而如果清朝能够及时开发东北,这样的争端,这样的悲剧则完全可以避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如果满清一开始就大规模开垦东北,会因为满人人口基数太小而不得不大批吸纳汉人,而满清朝廷是把东北当成他们最后一块自留地,是留著万一被汉人推翻的时候跑路用滴,当然不愿意汉人太多,所以那个时候东北没有被大规模开垦是有原因滴。

如果一定要那时候大规模开垦,就会导致清末期大规模闯关东移民潮提前到清初上演,直接结果一定是粮食增产,人口大增,满人老窝被占。况且,在满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可能产生类似欧洲的工业革命,也不可能把东北煤炭钢铁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更没可能让东北脱离整个中国整体落后状况单独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所以,答案是: 即便早早就开发东北,也是然并卵!


你说的这个不是假设,是事实!东北在建国前曾是比日本还发达的亚洲最大经济体,最发达地区!张作霖时期东北极其发达,二十年代就可以生产汽车,飞机,城市走轻轨,居民用冲水马桶。

你再怎么早开发,也就达到那个时期的辉煌吧。

然后,现在就变成这样了!

如果不是曾经那么发达,哪有今天还全国领先的城市化率!怎么会有那么厚的工业基础呢 !

了解一下近代史,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没有」如果」。东三省在清朝已经「大力开发」了,简单说,1896年签订的「中俄密约」修中东铁路就是「招商引资」,筑路的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家属,护路军和家属,俄国政治流亡者,外国投资人,外国散兵游勇等等,就有二、三十万外国人,铁路局建在了哈尔滨,俄国轮船开进来。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以后粮食物产运往俄国,大连,旅顺,长春,沈阳都成为现代大城市。再看看同一历史时期的「清朝」在干啥?「国民政府」在干啥?1931年日本人侵略东三省1932年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扩建铁路,开矿山,架桥梁,修水电站,炼钢铁,淘金,建飞机场,垄断内河航运,」开拓」荒地,采伐森林...看似「投资」「开发」,实为竭泽而渔式的掠夺!煤木粮金铁...所有一切不分昼夜地运往日本,一干就是14年!1945年日本「终战」,苏联红军以战胜国的名义,拉走了东三省的「战利品」——工厂的机械设备、轮船、机车、一切物资。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全市停电,是哈尔滨发电厂的工人刘英源主动把5、6号机组零件合拼,修复了一台发电供应全市,为此,哈尔滨小学课本里有一课「英雄刘英源」以为颂扬,现代电力人都忘了。1954年苏联赫鲁晓夫援助中国156项工业项目,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绝大部分建在东三省,成为共和国的工业脊梁,正是有了东三省的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国民经济才得以快速恢复,才有了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拆分。现在,东三省经济发展放缓我认为是正常的,不能「急功近利」死拼「GDP」,十九大也没有具体要求,经济发展需要过程,黑龙江省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也要保生态、保粮食,不要急。说「如果东三省在清朝就大力开发的话,现在会是怎样的?」告诉你,不怎么样。六十年代在内地「」建三线「,那地方的人在」刀耕火种」,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农耕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差距一百多年,「如果」让清朝「开发」东三省,真是不可思议。东三省得益工业现代化,现在很好。


不用假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如火如荼,一汽,鞍钢,沈飞,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只是后来呵呵呵了,东北重工业变成了烧烤;轻工业变成了网路老铁666,美容服务业(理发)遍及全国,这就是现实。东北这就是现实!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无法破解!


就清朝政府那点德行样那有半点整八经的事,哪来的心思搞开发建设?有点条件和能力就懂得贪污吸食雅片和搞女人,但凡有一点整经事也不致于叫人家外国列强打的那个熊样,没有能力和人家抗衡,只能拿国库的雪花白银来摆平,真他娘的即磕沉又丢人!


没有如果。从广义上讲,国际分工的兴起,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兴衰。再细一些,就是国内的分工。在农业大国时,江南一直是玉米之乡,东北虽有广阔黑土地,但人口稀少,过去种地靠人力。只有在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才有人往东北移民,平时其它地方的粮食似乎够用。 直到解放战争和建国早期,东北一直在支援全国的解放和建设,军火、机械设备、煤石油木材粮食。 等改革开放时期,珠三角有了世界工厂之称,再加上贸易窗口,经济格局已经大变,东北只是经济格局的末梢。主要意义仅是国防


东北是清朝老家,也是龙兴之地,清朝在关里站不住脚可以退回东北,不想天发。咸丰年间,关里山东、河北大量流民蜂拥来东北,特别是光绪年间最为严重。清朝控制不了了,这些流民甚至到了内蒙古开荒,最近二十多年不来了。


东北地区,棒打獐子瓢钥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是块富饶肥美黑土地。尤其在东北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除了热带雨林才能够产出的橡胶资源以外,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资源。但是题主忽略掉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工业开发的能力。清朝政府有这样的能力么?一直到了清朝政府的末期,工业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有多大?没有这样的能力所有的假设就都不会存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