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咱先一点点的了解

社会背景

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呢,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十月,平定淮西的战争正式结束,对于当时来说,使得十分严峻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式有了转机。这时候,皇帝很高兴,就让韩愈撰写《平淮西碑》。为什么,让韩愈写,因为韩愈是刑部侍郎,亲身参与了平定淮西的战争,任行军司马、判官、书记而且又是远近闻名的诗大家,让他写当然合适。

韩愈为什么这么做

确实跟问题说的一样,韩愈确实在《平淮西碑》中对裴度的功劳言过其实,而没有说出李晟的贡献。但并不是因为对皇帝的偏私与讨好,而是当时从皇帝到士兵都理解不了韩愈的苦心,李石孝忠等人更是完全误解了韩愈的苦心。

陛下推劳臣下,允其志愿,使臣撰《平淮西碑》丈者,闻命丈骇·~…窃帷自古神圣之君,既立珠功异德;率绝之迹,必有奇能博辩之士,为时而生,持简操笔,从而写之,各有品章条贯,然后帝王之美,魏魏垃垃,充满天地。其载于书则尧舜之典,夏之《禹》,殷之《盘庚》,周之五谙。于《诗》则《玄鸟》、《长发》,归美殷宗;《清庙》、《臣工》,小大《玄乌》二锥,周王是歌。

从这可以看出韩愈说出自己撰写碑文的本意在于歌颂天子的「殊功异德」,即归功于宪宗皇帝;指出自己为文是按「品章条贯」行事的,是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布局的先后次第的,而所谓「品章条贯」就是取法《诗》、《书》,按照《诗经》、《尚书》的传统方式行文。.

所以《平淮西碑》这写是有原因的

:一:儒家论战胜功赏的传统碑铭方式的第一条,把歌颂「天子令德」摆在了第一位,突出表现宪宗皇帝果断及时的军令、决胜千里的圣算,以及体恤兵民的仁德。

二:儒家碑铭方式的第二条「诸侯言时计功」,所以在颂扬天子令德之后,述及裴度「行君之令」于蔡州的业绩,把他摆到仅次于宪宗皇帝的地位。

三、遵从儒家战胜功赏碑铭的第三条「大夫言伐」,于是在著力叙述裴度业绩之时,也叙述了李等将领平蔡之绩,笔墨上不如裴度浓重与颂扬宪宗皇帝功德的用力程度更不能相比。

这样理解后再看《平淮西碑》,全文行文落墨比较严格地按照封建等级观念行事,遵照儒家传统碑铭标准写作,并没有什么偏私之处.描写裴度「行君之令」多于描写李想「讨伐之功」决非有意歪曲事实故意为裴度贴金取宠,这是儒家论战胜功赏一类碑铭的传统方式决定的,这样写的本意也在于突出宪宗皇帝的英明决策,加强「夭子令德」这一中心.如果用过多的笔墨突出描写李想的讨伐之功,便不符合封建等级观念,更不符合儒家论战胜功赏的碑铭标准,有些主次不分了。

韩愈思考了那么多,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真的是知音难觅。


谢邀~

首先平淮西碑记录的是唐宪宗时期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蕃镇吴元济的战事。

创作此碑的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开始走向下坡路,而再加上肃宗代宗大封节度使造成全国陷入蕃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央政权形同虚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纯登基后志在改变现状,此后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削蕃战争。

平淮西碑所记录的维西战争正是这些削蕃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战。唐宪宗命宰相裴度亲自监军,统筹 李愬、 韩公武、 李道古、 李文通诸将由今日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从西、北、东南、东四个方向围剿淮西,韩愈也随军前行,胜利后韩愈受命撰写碑文记录这场现役,这也就是平淮西碑大体由来。

战役中各方面军的贡献--李愬雪夜入蔡州

这场现役单论战功应该是李愬最大,他从西面奔袭蔡州,活捉了吴元济、结束了这场战争。李愬在这场战争中担任主攻,其它三路配合李愬的进攻。

这场胜利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唐朝收复了长达五十年割据的维西蕃镇,更震骇了山东、河北蕃镇,使他们效忠朝廷,中央的权威得到了相对提高。

战后封赏

碑文记载:册功,弘加侍中,愬为左仆射,帅山南东道。颜、胤皆加司空,公武以散骑常侍帅鄜坊、丹、延,道古进大夫,文通加散骑常侍,丞相度朝京师,道封晋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以旧官相,而以其副总为工部尚书,领蔡任。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个个加官进爵,裴度封晋国公,李愬封凉国公,并没有可以抹低李愬功劳。

魏国夫人

题主所说的李愬妻子就是这位夫人,她是宪宗姑母(唐安公主)的女儿,她不满于碑文的记载,认为碑文对李愬记录太少,裴度打压李愬,抢夺战功(帝曰汝度功第一),撺掇宪宗重新修改碑文,最后宪宗命令大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

碑文中的『裴度』

韩愈在碑文中大力歌颂宪宗的英明,而裴度代天子令,相比于李愬,自然有更多的记录,其实这里的裴度更多的是皇帝在淮西的代言人形象。

李愬本人看法

相比于魏国夫人的『胡搅蛮缠』,李愬倒是谦虚的多了。打下蔡州后,他迎接裴度进城,拜谒道旁。裴度不好意思接受,李愬很诚恳地说:「 蔡人 顽悖,不识上下之尊,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这也是其它三路进军所取得的共同战绩。

所以对于李愬妻子推倒碑文的行为,大体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女人的任性、胡搅蛮缠。


特意看了韩愈的《平淮西碑》。这个文章立足点就在于说李唐历代祖先如何英明神武,现在的皇帝如何排除万难、调度有方、神机妙算平定淮西。从「曰:「度,惟汝予同,汝遂相予,以赏罚用命不用命。」」这句话来看,韩愈以裴度功第一,可以:一、讨好自己的上司裴度,从他收取韩弘500匹绢做润笔费来看,韩愈并非不会讨好上司;二、通篇都是从历史性、帝皇角度来看待平淮西战事,都是说皇帝如何英明神武,韩愈通篇说裴度功第一,实质上就是说唐宪宗功第一,不过是以裴度来指代唐宪宗。

韩愈的处理本来没有错,错就错在他将战功第一的李愬拉低,和韩弘等人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给人造成奖赏不公的印象。正如李愬的部下石孝忠对唐宪宗所说的一样「蔡平之后,刻石纪功,尽归乎丞相,而愬第其名也,反与光颜、重胤齿。愬固无所言矣,设不幸更有一淮西,其将略如愬者,复肯为陛下用乎?」

奖罚不分明,日后将士还会真心搏命上战场吗?

因此,韩愈之所以没有真实的表达平定淮西的李愬功绩,根本原因应该是他只是想大大的拍唐宪宗和自己上司裴度的马屁,结果却成为一个赏罚不明的例证。不过唐宪宗还是明白人,后来还是推翻了韩愈的碑文,重新让段文昌重新写碑文,造成了历史上少有的一碑二文的现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