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口味吃货和熬夜狂人来说,「上火」这个问题应该像是如影随形的好朋友。每当甩开腮帮子饕餮一顿、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熬夜之后,嗓子痛、冒痘痘、牙龈肿痛、便秘等等症状总会如约而至。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有人会说,喝点白粥,吃点好消化的,老老实实到点睡觉,实在不行再少吃点药,过几天就好了。

有人会说,俺家药箱里常备着牛黄解毒片、三黄片、黄连上清片这些玩意,哪里上火清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这点糟心问题。

还有人说,是药三分毒,好端端的干嘛吃药,怕上火就喝凉茶呗。甜丝丝凉飕飕的,从嗓子眼爽到尾巴根儿,两罐饮料就能搞定上火问题。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总有那么一些人,一边吃着重油重辣煎烤烹炸,一边喝着红罐绿盒塑料瓶的冰镇凉茶,喝起来就跟喝水似的,简直不要太潇洒。

更有甚者,喝凉茶就跟喝可乐似的,随手就来一瓶,大概是觉得喝凉茶要比喝可乐更养生吧……

如果我告诉你,把凉茶当水、当饮料那样喝,就跟给自己下毒没两样,你会不会觉得,写文章的这个大脑袋,怎么又在说些危言耸听的话吓唬人了捏?

列位看官,请容我慢慢道来~

01凉茶到底是什么东东

凉茶是岭南地区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其中原料多为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它的配方和用药,是根据岭南地区当地的气候和水土特征来确定的,以此达到清热解毒、去火除湿的目的。

岭南地区是什么气候呢?热带或者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用大白话来说,这些地方常年日照时间长,日光辐射量大,雨水又充足,又湿又热。俺们北佬可能还在吸着大鼻涕纠结要不要脱掉秋裤的时候,岭南地区的小伙伴们早就吹着空调穿短裤了。

正因为这样的气候特点,凉茶对于岭南地区的人来说,恰好可以依靠本身的药性来平衡气候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岭南地区街头,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凉茶铺子,什么斑痧凉茶、廿四味之类的,都是常见的凉茶种类。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我在汕头拍的一家凉茶铺

后来,出于市场销售的考虑,一些饮料厂家就把平时好用的凉茶配方投入工厂进行大规模量产,加上广告不间断地宣传,凉茶这个东西在最近这几年走出岭南地区,被全国人民熟知。在气候和岭南地区大相径庭的北方,很多人同样把凉茶当成了下火的神物。

古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同样的一个东西,在气候、水土、生活习惯不同的地方,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自然也是有所不同的。

市面上常见的各种凉茶饮料,不管配方怎么变化,实际上都是基于岭南人所居环境和体质而定的,里面用到的很多药材,都是岭南地区才会见到的。

对于在那样的气候环境里生活的人来说,拿凉茶来下火是比较合适的;而对于气候并不湿热的北方来说,人贸然依靠喝凉茶来下火,反可能会被药物本身的偏性伤害身体。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02凉茶的两种「毒」性

在中医的理论里,「毒」这个字具有广义性,它指的是药物的偏性。通俗来说,药物之所以可以治病,就是因为它具有偏性,有的寒凉,有的温热。人体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体内的阴阳不平衡了,这时候就需要借助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偏差,热则凉之,寒则温之。

但如果你本身体质偏寒,却还是一个劲儿地喝凉茶,那这个时候,凉茶自带的偏性对你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毒」。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凉茶饮料对人体的负面影响,不仅有阴寒之「毒」,还包括甘厚之「毒」。下面我来具体解释一下:

阴寒之「毒」

翻看一下市售各种凉茶的配料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成型的产品里面,都离不开诸如夏枯草、布渣叶、鸡蛋花、山芝麻、岗梅等等性质寒凉的中药

上火这个问题,看起来就是那些症状,但起因却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实热之外,阴虚火旺、阳虚阳浮(上热下寒)、食积内热等等情况同样可以导致这个结果,但是针对的思路,却各有差异。中医总是在强调的「辨证施治」,正体现在此。

放在几十年前,凉茶对于岭南地区的人来说,还是非常适合的。但现如今,空调、风扇、冷饮、裸露腰腹、晚睡晚起等等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不管在哪个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越往南走情况越严重。这么一来,确有实热并且适合依靠凉茶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只是十有二三。很多人所谓的「上火」,其实是由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导致虚阳上浮导致的「假上火」,越喝凉茶,问题越严重。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况且在大多数饮用凉茶的情境里,凉茶都是在冰箱冷柜里冰镇之后拿给人喝的。虽然喝下去之后是透心凉心飞扬,可这样的方式无异于给凉茶寒上加寒。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好多人的舌苔都成了这个德性,还在一个劲地猛灌冰镇凉茶,叫我说点什么好?

甘厚之「毒」

甘,指的是凉茶饮料中添加的白砂糖等甜味矫味剂;厚,指的是凉茶为了保证口感,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添加糖类,制造出的那种过于浓厚的味觉体验。

想想也是,凉茶喝起来本该是苦药汤子味,变成饮料之后甜甜的,一口气喝五罐不费劲,里面是放了多少糖才会这个样子……

关于过多食用甘厚之物的后果,在《黄帝内经》里有过如下的记载: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素问·奇病论》

如此这般,皆因过食甘厚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痰湿内聚。你可能有过体会,吃甜食喝饮料太多了之后,嗓子眼总感觉有痰堵着,嘴巴里黏黏的,身上不清爽,还总是爱犯困。

脾胃越伤,痰湿越多,而痰湿越多,脾胃就越弱。如此恶性循环,你很容易就会变成一个大腹便便满脸油腻的胖子,什么糖尿病、脂肪瘤、脂肪肝、囊肿之类的病也会跟着出现。

很多时候,糖就是这么不知不觉摄入过量的。看看下面这个图,你就大概能理解那些好喝饮料里的「小阴谋」了。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各种饮料里的含糖量

03上火到底怎么搞定?

拍肘窝

平时有空的话,还可以通过拍打肘窝使经络通畅、祛除邪火,这个方法是虚实通用的。肘窝是一个经络密集的部分,分别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三条经络通过。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拍打时手掌放松,稍微用点力气,有节奏地拍下去,每条胳膊连续拍打5~10分钟,先左后右。拍打后不要进食生冷之物,最好不要洗澡。

如果手三阴经有邪热留存,一般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斑点,颜色越深说明淤堵越严重,这就是导致人容易上火的一个原因。

最好是每周拍打一次,一般3~5次反应物就会明显减少。如果怕疼的话,轻轻拍打到发红也可以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虚实通用去火茶

【组成】金银花9克,炒栀子3克,玉竹6克,淡竹叶6克,胖大海一枚,冰糖适量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如果你经常加班熬夜,情绪容易波动,抽烟酗酒,或者经常吃羊肉串、炸鸡、麻辣小龙虾、牛油火锅等食物,便会在不经意之间引火热之邪进入体内。什么咽喉肿痛、眼睛红肿、长包长痘、口腔溃疡、尿黄便秘等等问题一个一个跟着出现,整个人的状态,就像你可能爱吃的四川火锅一样,红扑扑又火辣辣。

我个人的感觉,这个方子对于心肺和三焦有实热的人群,非常适用。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活法儿优选商城金花玉栀茶 清热解毒 虚实通用 引火下行小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跟凉茶一样,是不可长期服用的。比如有些人本身起居饮食习惯就特别容易上火,但是又不愿意从根本反思解决,想着问题出现了就靠这类方剂或者成药对付对付。久而久之,身体的阳气就会被消磨到低水平的状态,让自己从一个极端出溜到另一个极端。

另外,本身畏寒怕冷,手脚发凉,大便稀溏,小腹冷痛,腿脚发凉等脾肾阳虚人群,禁服本品。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滋阴增液饮

有些人虽然常年上火,但同时会伴随着这样的一些症状:

  • 口干口渴
  • 五心烦热
  • 舌红少津
  • 心烦失眠
  • 多梦盗汗
  • 大便干结
  • 小便短赤

基于这种情况产生的上火症状,全因体内阴液不足。由于体内阴液不足,无法有效地滋润身体,导致体内的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导致上火。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小方子:

【组成】玄参9克,生地6克,麦冬6克,冰糖适量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泡脚搓后腰

对于阳虚却容易上火的人来说,贸然使用各种清热解毒药恐伤体内本来就不多的阳气,因此在家自己解决的时候,我的建议还是采用艾叶煮水泡脚同时搓后腰的法子,在引火归元的同时,温通体内的阳气,化解阴寒之邪。

煮这个泡脚水还是有一点讲究的:

取净艾叶30克(挑出梗的艾叶),加适量水煮沸大概20分钟左右,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切记别兑凉水,直接泡,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补阳还不上火。

食积内热怎么办?

我在跟诊抄方的时候,经常见到有小朋友因为嗓子疼、扁桃体化脓、大便干、口腔溃疡、性情烦躁等等上火的问题被家长拽着来看病,而且这样的孩子还不在少数。

我开始还不太理解,细细问下来就知道,这些孩子因为平时饮食过于丰富精美,吃完肉蛋奶,又来汉堡披萨炸鸡羊肉串,还得用薯片巧克力奶油蛋糕解解馋。很多家长爱子心切,生怕孩子营养跟不上,所以把好好个孩子给搞成了食积内热的体质。

小朋友脾胃尚属稚嫩,又不知节制,这么多所谓的「好」东西进入身体,脾胃难以有效运化,便会导致食积不化,久了之后,郁而化热,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对于现在脾胃功能普遍较差,总是贪嘴,但又容易上火的成年人来说,是不是也该有这么一点反思呢?

有事没事喝个凉茶,你在给自己下火还是下毒?

食积内热的表现:

  • 咳嗽痰多
  • 腹痛腹胀
  • 嗳腐吞酸
  • 不思饮食
  • 舌苔厚腻
  • 大便干结、臭秽
  • 睡眠不安,烦躁

碰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建议病人在节制饮食、清淡为主的同时,配合一些诸如健胃消食片、化积口服液之类的中成药共同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