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不喜欢我说家里的问题,即便是比较合理,教科书式的方法,只会说小孩子别议论大人的事情,我也不小了,也快成年了,有没有知友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我和我妈希望我爸出去工作,但是我爸不同意,他在老家这边经常和他的朋友吃喝玩乐,而且每次都是他付钱,我家也不算太富裕,家里负担大,但是我爸不同意,说在家这边方便照顾我们,我和我妈希望我爸换个地方能收收心,多攒点钱,我还要上学,我弟长大后还要娶媳妇,他这个样子,对我们一家人都不好。而且他天天酗酒,对身体也不好,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后来我爸妈因为这件事天天吵架,我有因为没开学,只能在家听他们吵,我弟弟还小,每次他们吵,就去我的房间哭,我也很为难,这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遥想高二下半年,我前脚把压岁钱上交,存够了5000块,后脚我妈就告诉我找到了一个赚钱的项目。

说是一个公司准备上市美国之前的干股还是优先股(这个词我忘了,领会精神)。说是自己的朋友偷偷告诉自己的,现在买多少,上市以后价格卖10翻。让她别告诉别人,所以只和我说。

然后把她攒的钱连带我的压岁钱一共2w都投进去了。

我当时就这样了:

我语气柔和地提醒她:妈你确定没问题么,不会是骗人吧。

她翻出一个网站来说:你看网站都在这,也是英文的,肯定没问题。

看见网站的时候我就觉得完了。但忍住了。

在这个岁数的时候,我就深知家长没那么容易信我的话。这要搁以前我就不管她了。随她买教训去(反正说了也不听,我还挨顿训)

但这次不行,特娘的里面有我的牛啊!

我先没回话。谨慎的想了一天多。我妈兴奋地来告诉我说:原来的2w现在已经涨到14w了。朋友说等上市还能翻一番!

我…就这么明显你都信的吗…

我谨慎地措辞一番,跟她说:

「这样妈,那你先卖2w,这样咱稳赚不赔。等上市以后,也就少赚2w。这将近30w的买卖,咱花2w买个稳赚不赔,是不是不吃亏?」

我谦卑的语气加上严丝合缝的逻辑,让我妈深受启发直呼有理。于是点了点头。

我长吁一口气,心想总算是保住了我的压岁钱。

不料一个周以后,我妈找到我说:儿啊,当时我真该听你的话。

真该听你的话。

听你的话。

你的话。

的话。

wtf???

那踏马是我8年的压岁钱啊啊啊啊啊我准备留著上大学吃喝玩乐泡小姐姐的全部资金啊啊啊啊啊我的小姐姐啊我的青春要没有了啊啊啊啊

经过这最后一次失算,我从此没有把任何一次关乎我利益的决定权放给父母。

而就算经历了一手之数的因为不听我的导致上当受骗,我妈依然在我给她提意见的时候,自己毅然决然上钩之前,自信满满眼神温柔地告诉我,

妈知道。

我TM…


如果我们把生活看成学习的过程,父母就是多上了20多年学的学长学姐。

经历的越多,懂得就越多,越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答案,这很自然,也有利于生存。生活不是做题,没有标准答案。于是更容易出现大家都觉得自己有道理的情况。

结果面对不同的答案,经验多的人更容易偏执,或者不愿承认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做的比自己对。

丰富的经验反而成了一把双刃剑。

何况社交里把「不如后来人」看成是一件丢脸、无能的事。

这又是因为人的一个劣根性:喜欢看别人出丑。

所以做一个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人,不是懂道理就可以,还要能不被情绪、外因、「羞耻心」、劣根性操纵,需要坚定的心智。

其实不只是家长需要上培训课,我们每个人都有很长的路要有。


更,感谢大家喜欢~再讲一个。

大学一次放寒假,我跑到我表哥家玩,我俩就天天葛优瘫玩手机。

一次我们在那玩,看手机的余光里出现了姨夫的身影。他拿著手机过来一脸不屑地跟我们说:

「你们看看科学研究,玩手机有多少辐射,你们还天天玩,小心把脑子辐射坏了。」

当时他拿的图是一个人在玩手机,然后手机产生如下辐射把人包在中间。

别说水印还挺应景

用这个图提醒我们手机辐射的可怕。

我一个电气本科生就这样了

电磁波还能环绕人体丫是黑洞吗?骗谁呢!

(?—皿—)?彡┻━┻

我当时怒火攻心pia的一拍桌子,蹭的一下就起来了:

「姨夫说的对,我这就关。」

虽然他说的不对,但我也不傻。姨夫是真的怕我们被辐射泡吗?

不是的,他就是看不惯我们闲著玩手机就是了。


有时候家长不听你的「合理意见」——比如「手机辐射是无害的」——也可能是你没有领会他的话外之音。

成年人说话做事往往不直接,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实际是暗示和台阶。

因此也会存在表面上牛唇对牛嘴,实际领会错误的情况。

所以想要万事顺意,根本上还是得做到行路读书,情理通达、武德充沛(?)吧。


如果你喜欢这种风格,还可以康康:

带水晶手链真的有用吗??

www.zhihu.com图标

前几天正好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很感动:

我的父亲虽然只读到高中,但他是那种,即使是从孩子那儿听到、他不知道的事情,也能坦率说出「我不知道」「我会去查查」 的人。然后隔天,他真的会去图书馆之类的地方查询,将他查到的东西告诉我,并说「多亏你我学到了」。所以我开始觉得大人就该是这样子,并谨记著这件事生活下去。

我把这段话复制到我微信的收藏里,为了提醒自己,一个人真正的了不起,不在于他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而在于他有勇气,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和局限,并且愿意勤奋去学习和探索一切未知。

这件事看似很简单。但是有多少大人能够真正做到呢?

家长们放下你的自大和骄傲吧,学会谦虚地向你的孩子学习,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够从你身上学会,谦虚地向别人学习。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自尊,顽固地捍卫自己的无知。

毕竟拥有强大学习力、良好学习的态度,远比一个人目前知道什么,重要太多。


因为权力,权力是有诱惑力的。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刻意把孩子当小孩儿来看待,有意无意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么做本质上是在抬高自己的地位,固化自己手中的权力。

现代的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排除在成年人的话语体系之外,而是要引导孩子去接触和思考复杂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既包括与孩子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也包括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宜。

如果孩子什么地方说的不对或者不成熟,身为教育者应当引导他用更加正确的方法去看待这些问题,而不是拿一句「小孩子别议论大人的事」搪塞和敷衍过去。

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不经过训练就能变成一个成熟的人,更不能指望一到18岁或者结了婚立刻就变成了一个成熟的人。成熟是慢慢训练出来的,虽然不需要拔苗助长,但是也不能与复杂问题隔绝开来。

当然了,这些理论,在一个有著极强控制欲和权力欲的家长看来,可能不值一提,因为他最在乎的并不是孩子的教育和未来,而是自己手中的那点儿权力。

如果遇到这样的父母,我只能说孩子你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因为只有你早日依靠自己的力量强大起来,你才有可能在家庭里面获得你想要的话语权。否则,你所做的一切其它努力都会是徒劳。

面对这样的压迫和挑战,我希望你们能够化困难为动力,通过自身的意志力和努力早日让你们的父母看到你们自己的真正实力。

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实力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翅膀要硬靠的不是动动嘴、吵吵架,而是靠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成绩。

到时候,无言胜有言。

韩东燃:测父母:原生家庭教养方式测评?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想像一下,我们在工作、学习中的时候,什么情况下才会采纳别人的意见?

一般有下面三种情况:

  1. 有理有据:你的道理,不仅能证明我的方案是错的,而且可行;
  2. 来自专家或权威的观点: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让我们很多人崇拜权威,按照权威的思想行事,而且不思考。
  3. 在支持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里:不得不采纳多数人的意见。

三纲五常源于中国儒家思想,是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父为子纲」,要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于父亲,同时也要求父亲为孩子能够作出表率。现在很多家长树立了「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权威,但却忘记了还要为孩子们作出好的榜样。

在父母眼里,自己才是家里的权威,而不是孩子;在家里「一言堂」的方式,很显然不会「少数服从于多数」;孩子的阅历、人生经验,也不足以说服父母让他们接受自己的合理建议。

孩子建议如果是合理的,父母会不会采纳?以上三条都不占,还想让父母听?门儿都没有!在父母眼里,家庭尊严比合理建议要更重要!

就像我经常跟我爸说喝酒的危害,不听,说「喝酒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如伤肝、肾、肠胃等等」、「XXX因为喝酒住院了」等等,依然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偶尔回我一句「你看那个XXX,喝的酒比我还多,都没事!」嘴皮子都说破了,我爸都不听啊。

这段时间,告诉他们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仍然不放在心上,根本就不重视,总觉得「这些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既然说了也不听,就稍微改变一下策略:改发一些家喻户晓的著名专家们的讲话或者新闻,比如「张文宏医生建议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现在他们反倒是跟我提过几次「那个终南山院士说了......」或者「电视上说......」。

综上,题主遇到的父母不采纳孩子合理建议的问题,很普遍,但是对于题主现阶段来说,很难,但不能说完全无解,可以尝试找到题主爸爸非常崇拜或者相信的一个人,或者专家来给与非常正面的劝说。

祝好运!


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段子,我感觉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刚好合适。

上联:60后让90后别熬夜

下联:90后让60后戴口罩横批:谁都不听

所以并不只是父母不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这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类的通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局面呢?

1 人都容易沉醉于眼下的快乐

大家都知道,学习比嗑瓜子更有意义。但为什么磕一个小时的瓜子,却要比学习一个小时容易很多?

这是因为嗑瓜子,磕一粒就能吃到一粒,磕一个小时,你就能得到持续一个小时的不停反馈。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容易重复的事情。

但学习,解出一道题才有一次结果反馈,要拿到最终结果,可能需要持续半年、一年甚至更久。学习这种「延迟满足」的事情难以让绝大部分人感到享受和快乐。

同样的,喝酒这件事立马就能享受到喝酒的快乐,但是对于不酗酒对身体的正反馈,人几乎感受不到。

只有有一天患病了,才能勉强意识到酗酒伤身,而这种负面的影响也不是一喝酒就有的。

这也是大多数人尽管知道酗酒伤身却还是会选择喝酒的原因之一。

2 人只有在真正事情恶化那一刻会稍作改变,没有继续恶化之后又会变成原来一样

研究表明,人遭遇坏事情不是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只要事态没有再恶化,心情会恢复如初,行为也会变成原来一样。

就像此次新冠状病毒的疫情,疫情严重的时候,不用劝自己就戴上口罩,一旦听说疫情稍微稳定一点,就又跟没这回事儿一样。

3 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很难用只言片语就改变

惯用右手的人,他的右手力量会比左手大,于是出于方便和力量的原因,他继续更多地使用右手。

改变他的这种习惯和培养这种习惯所花的时间几乎相当。

人培养了自己的习惯,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是如此。

那此问题就无解了么?

倒是有解,但是可能需要费点心思和时间。

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当遇上一扇被锁著的门时,不能只盯著锁眼看,因为钥匙在别处。

意思就是,出现问题,不能只盯著问题本身看,解决方案可能是围魏救赵。

就像森林防火,之前我们都以为重点在如何快速扑灭大火,但其实森林防火的关键在预防——对已经发生的森林火灾,要认真梳理火灾原因,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在火灾预防上下功夫。

同样的,劝导父亲不喝酒,不要总和朋友们出去吃喝玩乐的办法不是干巴巴的劝说,可以分析父亲这么做的深层次的个人原因有哪些?

比如有可能是太闲了,也有可能是认为亲人的陪伴没有满足他情感上的需求。

如果是以上原因,那就可以分出一些时间,陪他聊天,或者去一起做些你们都喜欢的事情。

如果不知道如何去交流,非常推荐看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包邮】非暴力沟通京东¥ 29.40去购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