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结局还是一样。

后汉之前中国人还是讲究契约精神的,项羽带去的八千江东子弟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而是与江东势力的一个契约。

当项羽失败时这个契约已经无效了,他知道自己再回江东也不可能重新缔结契约——而非简单地招兵买马,所以他选择了自杀。


从破釜沉舟到西楚霸王;

从锦衣夜行到沐猴而冠;

从霸王别姬到乌江自刎。

从项羽的一些列行径来看,他只是对秦人充满了仇恨和恐惧。现在秦没了,大家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生过日子。与天下何干?


项羽是贵族出身,但是他却连贵族本身都团结不了。

刘邦是平民出身,他一生仰慕信陵君,信陵君的特点就是只要有能力的人他就结交,什么能力不论,到底有多少能力也不甄别,人家说了某某有才就去拜访,所以什么看门的大爷杀猪的屠户都能下实心眼去结交。韩信、陈平、英布原来都是项羽的手下或者在他营里待过,但是后来全部成为刘邦身边的重臣,甚至项羽的叔叔项伯都跟汉军头号智囊张良勾勾搭搭,一样的韩信,在项羽那里只能当执戟郎中站岗看门,在刘邦手里就能成为一方诸侯一代军神,物尽其财人尽其用说说容易,做起来还是要点气度的。这方面刘邦比项羽好太多。多少年后的刘备,半百的年岁了才真正有自己的一片江山,身边的人对他可以说是不离不弃生死相随,这感觉很像刘邦。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时候,说「如果汉王不用你我就跟你一起走」,韩信于是被拜为大将,如果是项羽,我想这个时候萧何是会跟韩信一起跑掉的,因为萧何可以说通刘邦,但是绝不可能说通项羽,论带兵打仗,当时谁敢在西楚霸王面前说自己会打仗?所以项羽输也是输在他手下没有得力的将领,或者说有能人他也用不了,只能是他自己带著部队到处灭火,可是楚军越打越疲乏,汉军却越打越多,刘邦拉拢扩张的速度可比项羽打仗的速度快多了,到了垓下的时候,天下大势早已经不可逆转了。

项羽要翻盘,不是在乌江边或者垓下,从他杀灭王离章邯入函谷关进咸阳就应该要善待秦人,但是接下去也是个坎,郡县他不会用,封国则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刘邦纠结到最后郡县并行异姓不得称王后面也出了叛乱……鸿门宴杀不杀刘邦都不是最关键的,项羽这样的不懂得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的人,是无法坐天下的,哪怕坐上了,也是坐不稳的。

顺带扯一句,李清照的那首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诸位要知道写作背景是金兵南下,她老公作为地级市一把手,听说城里有人要将领要叛乱居然弃城而逃,还是用绳子从城墙上挂下来这种猥琐的逃法,而实际上这场叛乱被城里士兵自发组织起来平定了。后来过乌江的时候李清照估计实在憋不住写了这个,得主要是批判赵明诚,就是说项羽至少还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廉耻之心,赵明诚却这么不要脸的弃城而逃。

考虑到这个背景,我觉得李清照只是拿项羽损赵明诚,不能算崇拜。

ps:以前我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语文教材的辅助读本,那些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什么的,其实对于理解作品的本意帮助很大。也是因为我坚持说李白是外国人被老师罚站过……
结局还会是一样,多坚持个几年而已。项羽此人,只能为将不能为帅;带兵打仗、身先士卒、令行禁止、攻城略地都行,

但重武力轻谋略,不懂用人,迷信个人能力,战败身亡是板上钉钉之事。

什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不过是一个妇人对英雄的个人崇拜而已,不值一提!!!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不是天亡他,而是战之罪。

不怎么样。

项羽行到最后,已经可以说是天要亡他了。说到底,还是他为人过于直接,搞得跟秦二世那帮重刑的没什么两样。百姓苦了那么多年,更期待的是仁政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