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手机禁不了。

今天大放送,买一送一堆。

脏话禁不了。

性冲动禁不了。

游戏禁不了。

贪嘴禁不了。

偷懒禁不了。

自私自利……这么说吧绝大多数本能和欲望,都禁不了的。

所以,和手机处理方式一样:

控制监督下,给一点点自由,同时利用这个过程训练孩子某一方面。

用孩子自尊心好胜心认同感等本性,和上面的本性做斗争……没必要,达到平衡就好。

要不要举例呢?

说一个吧。

让孩子玩手机,比如我实际常用,规定某一天晚上是「手机之夜」——完成作业以后,给玩一个多小时别急,还有一点框架。

玩什么家长得知道吧?

20分钟「数汽车」休息眼睛半分钟。

没了。

训练什么?

时间观念?说到做到?写作业效率?计划(规则)观念等等。

然后,用一点其他本性和手机诱惑斗争,比如夸孩子某个运动项目或者游戏玩的好,鼓励孩子多表现。这样荣誉感?认同感,就部分抵抗了游戏的诱惑。

真事,我二年级就培养孩子体会「完成困难任务的充实感是很快乐的」,有一次孩子练琴练的满头大汗,然后跑过来说,「哎呀终于把那个很难的四分音符过门弹对了,我现在好高兴啊?」

然后当然是捧?夸?总结:你看,其实这种快乐才是最棒的对吧?

你看我用枯燥的练琴,也训练出孩子喜欢挑战的习惯,这不也是赚到了。


我家孩子两岁多,我的做法是不控制时间也不禁止,随便玩!

同样的,零食,随便吃!

电视,随便看!

那么回到结果,娃养废了吗?并没有!

手机,他也就爱在上面画个画,按个数字;

零食,吃两口他就不吃了,也没影响正常吃饭;

电视,最多半个小时,他自己就不看了,喊我把电视关上。

从头到尾,我没干涉过他,没暗示过他,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他是天使吗?并不是!

他能这么「自制」,是因为我在其他方面做了很多很多:

首先,言传身教,我不喜欢刷手机,我喜欢看书,喜欢打字,娃都看在眼里;

其次,我花非常多的时间陪他玩儿,各种玩儿,到处玩儿,家里的玩具、绘本堆成山,爸爸妈妈多有意思啊,画画看书玩玩具多有意思啊,手机电视零食这些死物对他反而没有吸引力……

再次,我能发现他的喜好并发展起来,过程中,完全不强迫他。我从来没有主动或刻意教过他什么,但是他似乎对数字和字母特别的敏感,从会说话开始,出门就对这些感兴趣,反复问这是几这是什么,他问我就答,顺其自然,今天突然发现两岁多的娃写数字都666了,他说出口的单词他爸爸已经不认识了,他最喜欢的颜色是粉色,最喜欢的字母是R,最喜欢的数字是3……

这是我从批发市场给他买的耗材,娃用的太快了:

下面是两岁多的娃拥有的绘本:

但我想说的是,光买买买是没什么用的,娃不会自学成才的,他更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怀抱和陪伴,他需要的是反馈。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先自己研究一遍所有的绘本再陪他看

陪他画画,我其实是不会画画的,就随便涂,他也随便涂,我不会做任何要求和指导,他就尽情挥洒自己的想像力就可以了,捏橡皮泥也是。

最近娃对汉字感兴趣,我平时边说边把一些字写在本子上,两岁多的娃就看我写的听我读的,已经会写简单的如口,小这样的汉字了……

最后,回到正题,当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孩子面前时,他就不会沉迷于某一样东西,因为外界有无数未知吸引著他的注意力,等著他去探索,他渴望著这样的快乐。

只有内心的快乐极度匮乏时,孩子才会手机成瘾,零食成瘾,电视成瘾……


本文可理解性与可操作性极强,干货满满,相信我,也给孩子和自己一个机会。

本文共计22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我们都知道,「智能手机」的普及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黄金成长发展时期,生理和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于手机的使用更需要特别关注。

为什么不建议「禁止孩子玩手机」?

理由一: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及需求」需要得到理解

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其从众与求异心理会格外突出。

  • 游戏从众心理,是希望自己融入群体或者跟大家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孩子们在课间所聊的「游戏、动画、电影」,都会从手机中获取信息,以此来和大家产生更多共同话题。

  • 游戏求异心理,是希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展示个性。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想要花钱买皮肤了(买皮肤不建议,这个话题在此暂不讨论)

在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学校生心理的调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青少年在满足了家长给予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情况下,会渴望满足社交需求和尊重

  • 满足社交需求

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们「社交」的工具,部分游戏所有的「语音、打字」功能,使得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得以交互、提升友谊。

在「最让孩子们自豪的事」的调查中

「可以帮助身边的人解决问题」占比达46.19%

通过游戏,孩子觉得自己帮助到了这个团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种价值感会成为他快乐的源泉。

只有21.07%的孩子认为,考试取得好成绩是最值得自豪的

  • 满足尊重需求

孩子喜欢玩升级打怪这种「竞技类」游戏,经常在成功以后欢呼雀跃。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屏幕上的「胜利」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尊重、认可

在「最希望得到别人的评价」的调查中,

「人品好,值得信任的人」占比25.52%

「积极热情,为大家服务的人」占比22.54%

相比之下,「学习好,能让人仰望的学霸」只有11.21%

数据除论证孩子们希望满足社交和尊重需求以外,还能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

在孩子眼里:游戏,是一种自愿自主获得快乐的活动,靠游戏获得胜利的喜悦,会超过与学习上胜于别人的喜悦。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告诉孩子,你只有学习好了,别人才会尊重你,但孩子从不相信的原因

理由二:合理引导使用手机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来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合理引导会让孩子感受到「智能化」的便利。如手机进行英语听力、背单词、看微课。

-对未来: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网路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和老师分离,学习过程要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实现。更加需要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2)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现代社会随著科技的更新发展与知识的爆炸式增长,网路教学以其跨地域、文化、时空的优势,使得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的教育趋势。

理由三:越是压迫越是渴求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人们总是对尚未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或被家长管的比较严,很多时候被迫挂机或终止游戏,这时他们对游戏的渴求会更多,只要有空就会玩游戏。这种记忆效应和求胜心理也是青少年每天花大量时间进行游戏的重要原因。

合理化建议——家长的重要性

在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家长有效的陪伴、高质量的亲自沟通和妥善的时间管理也可以避免孩子陷入电子产品成瘾的危机中。

(1)在游戏中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如可借助「王者荣耀」中孩子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引导他去了解相关历史。(一起看纪录片、读历史书等)

(2)在游戏中帮孩子感悟「道理」,陪同孩子一起游戏和讨论,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不少文章中谈到玩手机能够增加孩子的「团队作战」能力,我认为其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许确实有这样的效果,但没有人在旁边引导孩子是不会考虑得那么深的,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在旁边说:

「宝贝你看,你们是一个团队,你现在扮演的是XXX的角色,所以咱们怎么做更好呢?」

或让孩子以「团队」「团结」写一篇小作文,结合游戏经历,帮助孩子修改。让孩子在玩中也能学到。

(3)在游戏中发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如果孩子非常喜欢游戏,不如让孩子由此了解程序设计(现在有不少幼儿编程班)。培养思维的缜密性,说不定还会成为软体开发的人才哦!

(4)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复盘」能力。很多小孩打游戏后都能够自我总结哪里没有发挥好,这实际是一种「复盘能力」,可以主动找个本子让孩子写下来,一方面是让孩子觉得你不抵制他玩游戏,想了解他,更乐意与你交流。另一方面是为后续孩子能够学会在其他方面(如考试、学乐器)复盘做铺垫。

(5)制定合适的玩手机时间,没有必要卡得十分精确,有时候,让孩子完完整整的完成一局。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了,下次一定守信给孩子玩,不然家长自己首先打破了秩序也不要想著孩子能遵守了。

(6)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计划中来。想必那些简单粗暴的「别玩手机」的话孩子没有听腻,家长也说得烦了吧。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孩子「谈判」,让他参与到制定方案中来,并评估孩子愿意尊重的意愿。

如询问孩子:「如果你不玩手机,最想要的放松方式是什么?」

孩子们,对不起,还是得放点狠招,以防万一。

(1)为了避免孩子偷偷玩手机,家长们可以经常更换手机密码。我姑盲目自信地认为我弟没有机会看见她的密码,但我亲眼目睹我弟好几次解锁了我姑的手机。

(2)游戏里的「青少年模式」建议了解一下,十分管用

??育儿心语??

很多家长经常为读了很多育儿书、听了很多育儿课还是无法提高教养水平而感到困惑。

育儿最难的地方就在于真正去做,哪怕只知道一点点,马上行动,经过自己的观察、验证再进行改进、调整,不断得出一套属于自家宝宝的「育儿心经」

过程中偶尔遇到不顺利,也不用灰心,育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善而不是完美,完美是极其不现实的期待。

各位爸爸妈妈加油!!

我是 @是大米饭呐 会爱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小小人」 长期与孩子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关注我,教你更多「育儿小妙招」


对于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有很多育儿文章说禁止玩,让父母也不要当著面玩手机,我觉得这个并不完全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说我家孩子,今年7岁,从3岁开始听语音故事,儿歌,然后4岁开始看动画片,5岁玩手机游戏,平板,直到现在7岁读一年级,相较同龄的小朋友,很明显他的识字量和知道的知识面比同龄小朋友都多,从来没上过补习班,每次考试都是双百,眼睛也没坏,为什么?想知道吗?

现代科技的发达,你根本不可能避免不用电子产品,人类为什么进步?为什么发明手机电脑平板?这就是代表工具的进步,怎么用好工具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抵制进步,让孩子回到解放前的条件才叫优秀,怎么说怎么不通,对吧!

确保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并且不会沉迷,有三点必须做到:

第一:父母要有大量高质量的陪伴,这点至关重要,让孩子觉得不止手机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他会体会到,乐高也很好玩,亲子游戏很有意思,出去游玩也很不错,和爸爸妈妈疯一下更开心,游泳很有成就感,画画很不错……等等等等,玩手机只是其中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孩子并不会所有精力都寄托在这个上面,实在啥也不想干了,那就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未尝不可。

如果家长缺少陪伴,孩子没有感情寄托,就会对手机和游戏产生依赖,觉得只有这个好玩。

第二:你如果刻意不给孩子玩,他会越好奇。你说你一家子人为了孩子都不玩,不代表你身边的人不会玩,孩子不可能不接触到别人,孩子对得不到的东西自然是向往,到时一旦接触发现这么个宝藏,而你并没有正面加以引导,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被别人种的草,或许是同学聊的某个动画片,或是同学聊的某个游戏,又或者是什么什么,孩子会偷偷玩,因为得来不易就容易沉迷。

你越阻止,孩子越好奇,他早晚会接触到手机,或者上初中,高中,大学,你的孩子不用,班上同学肯定有人用,越得不到的东西,他越好奇,越想佣有,一旦得到,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不能制止,而是该引导他用好「手机」这个工具才是正确打开方式。我给儿子玩的游戏都是益于成长或开发脑力的益智类游戏和学习类APP,软体商店上一搜一大把,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比如识字类,拼音类,趣味数学,英语绘本,数字华容道等等等等,这些学习类APP里面都是动画和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即玩了又学习了,所以手机并不都是坏处,到现在我儿子还经常主动要玩这些内容,还让我给付费玩更高阶的学习。还有很多绘本故事,用IPAD看非常有意思,有声音有动画,而且也像真的书那样翻,儿子现在都很喜欢看,每天问我可不可以看,为他付费解锁更多书,还爱上了阅读。

这样我的孩子从一接触手机和平板就知道,哦,原来人人都有的手机或平板是用来接收资讯和学习的。那么他偶尔也在用来学习,他还会有瘾吗?自然不会,有瘾都是学习的瘾,这个当然是好的。

如果不是通过正确引导而接触电子产品,又没有高质量陪伴,一味的制止,就会换来过度迷恋。所以为什么好多青少年叛逆期都偷偷去网吧,整夜整夜甚至逃课去,就为了上网和打游戏。

适当的使用,并加以引导,电子产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你自觉不是一个知识面特别广的家长,那么把这部分交给互联网为什么不好呢,现在孩子大了,我经常和他一起看《最强大脑》之类的节目,偶尔看看亲子类的真人秀也挺不错,他自己偶尔看看喜欢的动画片,当然我要审片,毕竟现在「成人」动画片也很多,什么不适合的我会告诉他不要看,然后注意保护眼睛,不要坐太近,看一个小时左右又有其他安排了,自然他就关掉了,每天的时间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时间到该干嘛干嘛了。

有时候问我一个我不会回答的问题,我会说,要不然我们待会上网查查吧,我们不知道的事在网上一查都能找到答案。然后我会告诉他怎么分辨答案的真实性。所以孩子一接触上网就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它了。

第三点:特别重要,那就是家长不能每天拿著手机刷视频,看电视,打游戏,如果你是把手机用来干这些的,你的孩子自然也会认为手机就是干这些的。如果她看到妈妈也是用手机来工作和学习的(因为我的工作很多时候会用到手机和电脑),很少看到我拿手机在看电视或刷视频。我不是不看,我是不会当著他看而已,言传不如身教,这点非常重要。想要自己孩子对电子产品有克制,那就要让孩子看到,你是怎么做的就好了,别小瞧了孩子的模仿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对手机上瘾,那么按照这三个原则进行纠正也是非常有效的。

1、各种活动安排上,亲子陪伴时间多一点,让他没时间玩手机,慢慢淡忘掉那种依赖。

2、偶尔问你要手机的时候,可以玩,约法三章,玩40分钟~1小时,然后我们去干另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做不到就减少下次玩的时间。

3、主动拿出手机推荐一款游戏或学习类APP或电子绘本,说:「呀,这个好有意思,这关你能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从无营养的游戏转到有营养的游戏上来。

当然这些好的习惯也不是一天练出来的,帮孩子规划时间,然后自动执行也花费了我不少功夫才有这成果。关于更多育儿经验欢迎找我来探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