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计划或者动力自然而然没有能束缚你的东西。


那个梅花照片的回答成功地让我注册了知乎。啥玩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这完全是父母的答案。

一,你依赖你的父母,那你就得憋著。你无法摆脱父母的思想,是因为你还依赖他们,所以你无法解决,才在这里发牢骚。

二,不想憋著,想表达自己观点,有一方就必须痛著。你叛逆,你父母就得痛著,斗不过父母,你就慢慢磨,痛的一方是你。

三,经济独立的意义在于,他们手上的筹码少了。那么剩下的就是面子,尊严,孝顺等等方面的争论。你接下来有很长的一段斗争要走。

四,社会认可你,父母也会认可。这点并不能包括那些顽固不化的父母,但我认为至少你的父母是想让你被社会认可的。在努力方面,父母真的没有阻挡你。

五,一旦你战胜父母,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你发现,父母老了。你们之间并不在乎所谓输赢,只有互相关照,互相理解。你会发现,他们对你的固执像小孩子。

六,最后一点,你的环境给与你锻炼强大内心的机会。这是普通家庭不具备的,任何扭曲的家庭里,必有出人意料的优势。你有多少能力抗击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劣势,就有多少优势对任何困难的环境弄的风平浪静。

舒心的日子,是需要有抵挡过狂风暴雨的能力,才能过的好像很平凡。(狂风暴雨的意思是,你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经受地住他人的否定和嘲笑) 100%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自己的人生,100%负责。亲人爱人之间是击打对方最脆弱的地方为战争,如果对方能够尊重你,那么也没有战争可言,但凡出现脆弱,必有自我和他人的攻击。对于他人讲述家庭教育赋予的更先进的观点的时候,请表达出你羡慕或钦佩的真实感受和理由给对方听,我相信对方愿意帮助你(如果你真诚),给你讲述一个更高境界的世界,让你跳脱出现有父母思想的禁锢。


个人和世界的进步,都得仰赖脱离常规的人,而非适应社会、接受一切的人。进步所仰赖的人,是能创新、会反抗传统,改造世界的人。为了从「应付了事」转移为「有所作为」,你将必须学习抗拒教化以及促使你随俗的许多压力。为了充分作为,抗拒教化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你可能被某些人视为不服从,这是你为自己思考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你可能被视为标新立异,被贴上自私或叛逆的标签,招致许多「正常」人的非难,有时还遭到排斥。有些人并不乐见你抗拒他们已经采用的规范。你可能常听到一些争论:「如果每个人都决定只遵守他们想遵守的规则,该怎么办?那时候我们的社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的简单答案就是,不可能每个人都这样!大多数人对外在支持和各种「应该」的依赖,阻碍了这种立场。


我们在此所谈论的,和无政府状态无关,没有人想摧毁社会,但是许多人希望个人能得到更多的自由,不为各种无意义的「必须」与愚蠢的「应该」所困。


即使最合乎情理的法律和规则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一种环境。我们所要争取的是选择,也就是能够摆脱持续遵守规则的奴仆心态。你不一定总是要符合你的文化对你的期望;如果你这么做,而且觉得没办法实行其他方式,那你确实是个追随者,是让别人决定自己路径的那种人。想主导自己的生活,需要有弹性,并且不断自我评估,衡量规则在特定的当下可以运作得多好。没错,追随、盲目地依照指示来行事,通常比较容易,不过一旦发现法律是为了服务你而非要你服务它而存在,你就能开始排除那种「强迫执行」的行为。

想要学会抗拒教化,就必须做到不理不睬;其他人依然会选择遵守规则,即使那种做法会伤害他们,但你必须学会让他们拥有自己的选择,不要动怒,只要保持自己的信念即可。我的一位同事曾在海军服役,驻扎于旧金山的一艘航空母舰上。当时总统艾森豪威尔为了竞选而造访北加州,上级命令他们必须列队排成 Hi Ike(嘿,艾克;艾克是艾森豪威尔的昵称)的字样,这样总统从直升机上俯瞰时,就可以看到这个信息。我的朋友认为这个点子很疯狂,决定不予理会,因为这有违他秉持的一切信念。但他并没有作乱闹事,而是在那个下午偷溜出去,让其他人参与这个自贬身份的仪式。他拒绝成为 Hi 那个单词里那个小点的机会,但没有羞辱其他选择那样做的人,也没有做无谓的抗争,就只是耸耸肩,让别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行事。


抗拒教化,是指你为自己做决定,并尽可能有效益和默默地进行,不要见风使舵或是恶意地示威游行,那样没有好处。愚蠢的规则、传统与政策永远不会消失,但你不必成为它们的一部分。别人盲从附和时,你只要耸耸肩不予理会即可,如果他们想那样做,那种做法可能适用于他们,对你则不然。小题大做只会引起公愤,为自己制造更多障碍。你每天都可以发现几十件默默避开规定比引发抗议活动来得容易的事。你可以决定做自己想做的人,或是别人想要你成为的那种人,这全看你自己。


事实上,在社会中造成改变的所有新观念,当初都曾遭到蔑视,其中还有许多观念是非法的。一切进步都包括公然反抗不再适用的旧规则。人们曾经嘲笑爱迪生、爱因斯坦、亨利·福特,以及莱特兄弟——直到他们成功为止。同样,你如果抵制不合理的规定和措施,也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某些典型的「应该」行为


「应该」行为的清单可以列满一整本书。这些行为会在我们的文化中浮现,以下只是其中比较普遍的例子。

·认为每样东西都有一个位置,而且必须归位。这意味著,如果东西没有放在指定的地方,你就会感到不自在。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你的误区

韦恩·戴尔

博集出版社

¥17.98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19-07-11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白小昕白小昕

和父母谈话,改变他们的思想

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吧


和父母谈话,改变他们的思想

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本文作者拍摄

谢邀!从问题的提出来看,你应该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个人在成长阶段,是无法摆脱父母对个人成长教育的经历。因为父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对子女所赋予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是随著个人的成长,对人生阅历的不断提高,对社会,对人生有了自己的定义以后,作为一个成年人,对事物的理解,对是非,善恶的评判,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鉴别能力。这时,对待同一事物的认识,和父母的观点就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分歧。这一切,也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却又无法摆脱的过程。这一切的产生得根源,就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有些传统的思想,我认为不仅不能摆脱,而且还要继承,发扬和传承下去。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因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这里包含著一份沉甸甸的牵挂,一份与日俱增的守望,甚至是彻夜难免的思念。

至于个人追求自己喜欢干的事,我想只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自己力所能及的,利己且又不损人的事情,和父母坐下来好好沟通,一定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倘若自己所喜欢的,是一种不切合实际,一些玩物丧之的,像一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干自己所谓的喜欢的事情。这就不是简单的思想,观点不同的问题了。


去做 有成绩 父母也不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