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菩萨观择法性。

无性是法性。法性无自性。自性不可得。

无决定性是法性。法性根本 不可得故。决定事 亦不可得故。但为起颠倒众生 虚妄结缚。有所知故。

说言法性。欲令众生入无性故。故说是法性。

何以故。法性中无法性相。是法性从众缘生。众缘生法 即无自性。诸因缘中 无有自性。诸因缘皆从众缘和合颠倒故 相续而生。如来于此欲教化众生 说是法性。以世俗语言 示无性法。

是法性不在内 不在外 不在中间。但令众生知见善不善法。以法性说 离一切法相。知见毕竟空相故。

毕竟空即是法性

何以故。无所有是法性。法性中无决定有相。譬如虚空无决定相而数名虚空。法性亦如是 无决定相。

破法相故 说名法性。法性即是无性

何以故。是法性不在过去 不在未来 不在现在。但属众缘 与缘合故。数名法性 说名法性。如众生所知故。智者证知无性是法性

法性非合非散。法性中无法性相 无多无少。以示性方便故。说法性名为性。若行者实通达是法性相。即知见无性。

是三界法性中 无分别相。众因缘和合故。分别诸法故。说是法性。示无决定性是法性。

智者非以法性相故见法性。法性是无生相

何以故。法性中无有相。智者通达无相是法性法性中无分别相无相无分别故。说名法性

法性中无有住处。无处 无起 无住 无依止。是法性从本已来不生故是法性无有生者

何以故。法性中无性故

法性不以合故有。无合无散。无作无决定。名为法性

菩萨摩诃萨观择法性如是。所谓无性是法性。


《无字宝箧经》:「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复有一法是佛所觉。善男子,所谓诸法不去不来、无因无缘、无生无灭、无思不思、无增无减。善男子,若法毕竟自性法性非是自性,若法譬喻所不可说,若以名字亦不可说,此是一法如来所觉。」 

《中论》: 「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非有非无,从缘生故名之为有,无自性故名之为无。是故如来说言诸法非有非无。」


明心,要静到看念头如何出现,如何流过,如何消失。这都看不到的,属于睁眼说瞎话。所以,静坐没有达到欲界定的不要说什么明心。你连心这么运行都不明白,纯属瞎猜,还把瞎猜的告诉别人。

明心,是看到念头如何灭,身心舒爽伴随,知道念灭的时候并不是自己都消失。而是清楚整个过程。念都没了还有什么?只有体验了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见性的边。

缘起,就是这些念为什么升起?为什么有情绪?根源在哪里?有凭空出现的念,有引发的情绪,有诱惑出来的情绪。这些的来龙去脉都看清楚。而这些如过客,跟自己并没有关系。这些缘起,走马观花,没有自性,没有跟脚。没有依托。也不持续。叫自性空的存在。跟我们不同。我们是有这个持续的,不变的核心的。


「我」、「禅」


1、明心见性的「性」是指心的本来面目,因为有客尘遮障,心的光明无法显现,所以我们需要集资净障。

2、缘起性空的「性」是指万法的本性、本体。缘起是指显现的法是因缘生,它的本体是空性的;万法的本体并非实有,也非单空、无有,是显而无自性的。

3、两者的「性」表述上有不同,但它们是一致的,心的本来面目也是显而无自性的。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也就通达了缘起性空,反之亦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