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优酷看《贞观之治》,可从前天就没法选集和播放下一集了,于是我就上网搜一下原因,刚好看到这么一个词条,下面还列了几个数据: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显而易见。(这是我粘贴过来的,不知道数据真实性

面对这种观点,我这个还在看历史剧了解历史的学生,实在想不到可以反驳他的理由,请问各位知乎大佬们,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谁还有兴趣解释一下为啥优酷上贞观之治无法选集和播放下一集?


随手举两个槽点:

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

——且不说户大户小的问题了,那消失的2/3的户数哪儿去了?都被隋炀帝集体免疫了么???

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

按照汪篯先生《史籍上的隋唐田亩数非实际耕地面积——隋唐史杂记之二》,隋朝1亩=当今0.782亩。

又1顷=100亩

则 大业中期垦田地5585万顷= 55850000x100x0.728= 当今40.6588亿亩

查中国政府网可知,截止2015年底全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

看来我们连隋朝盛世的一半都没达到……

所以我总说,千万不要嘲笑108亿口罩了,就冲网上这无处不在信众无数的洗脑包,绝大多数人对「生产数据」都毫无概念。


更新一下,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宝藏,趁著这位没删之前一定要截图存档:

这位还曾经有过很多神奇的言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这一段话,让我确定了一件事:隋吹果然都是没脑子的。

听说过「总量控制法」吗?

行,咱就不讲事实,只讲「语言逻辑」:隋朝从开皇九年到大业中期,垦田面积从1944万顷增加到了5585万顷——这是20年间翻了三倍啊!

也就是说,隋朝人民为了「轮耕」,要在原来栖息地三倍大的范围里来回迁徙。

所以该怎么说呢?

震惊!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要把农耕民族改成逐水草而居???

---------------------------------------

好了,扯完逻辑现在来看事实,这是我前几天刚好看到的一张我国耕地分布图:

上图是90年代的,因为测绘技术问题,统计出的总面积约为19.51亿亩——依然比隋朝记载的「峰值」少1/2左右。

然后,这是中国的地形图:

现在问题来了:请大家结合这张地形图,把上面的「耕地区」扩大一倍。

然后你会发现山地、丘陵、沙漠、草场、高原都长出了大量耕地——

大隋朝Rio牛哔啊!!!

另注:隋朝时「东北平原」并不属于中原王朝的领地,所以画的时候呢,还要把东北那旮瘩的耕地全都扒下来,然后找个二倍大的地方再塞进去。

……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


隋朝的人口为何大增?

隋文帝受禅之时,有户约360万,平陈又得50万户,按每户五人计,全国人口约2050万。

隋炀帝时期,有户约890万,人口约4600万。

隋朝的人口为何会大增呢?其实并不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而是隋朝朝廷搜括出了众多隐户。

1、隋朝大力搜括人口

《隋书·乞伏慧传》:高祖受禅,拜曹州刺史。曹土旧俗,民多奸隐,户口簿帐,恒不以实。慧下车按察,得户数万。

《隋书·令狐熙传》:(令狐熙)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隋书·皇甫诞传》:上以百姓多流亡,令(皇甫)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

2、制定政策,让百姓离开豪强,成为国家的编户

《文献通考》:隋受周禅,至大业二年,有户八百九十万。盖承周、齐分据,暴君慢吏,赋重役勤,人不堪命,多依豪室;禁网隳废,奸伪尤滋。高颎睹流冗之病,建输籍之法,于是定其名,轻其数,使人为浮客,被强家收太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浮客悉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由此。 

3、设里闾之制,让百姓互相检举,「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

《隋书·食货志》: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畿外置里正,比闾正,党长比族正,以相检察焉。

《隋书·食货志》: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4、王夫之说,隋朝户口岁增,并非民之自增,而是「盖上精察于其数,以敛赋役者之增之也」

《读通鉴论》:今隋之所谓户口岁增者,岂徒民之自增邪?盖上精察于其数,以敛赋役者之增之也。人方骤蕃,地未尽辟,效职力于为工为贾,以易布粟,园林畜牧以广生殖者未遑,而亟登之版籍,则衣食不充。非民之数盈,地之力歉,而实籍其户口者之无余,而役其户口者不酌其已盈而减其赋也。乃欲夺人之田以与人,使相倾相怨以成乎大乱哉?故不十年而盗贼竞起以亡隋。民之不辑也久矣,考其时,北筑长城,东巡泰岳,作仁寿宫,而丁夫死者万计,别宫十二,相因营造,则其剔丁庄以供土木也,不待炀帝之骄淫,而民已无余地以求生矣。乃姑为均田以塞其匄免之口,故曰唯然而民困愈亟也。

5、隋炀帝即位后,又貌阅一次,「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隋书·裴蕴传》:于时犹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参考文献:

《文献通考》:炀帝大业五年,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极盛也(后周静帝时,有户三百九十九万九千六百四,至隋开皇九年平陈,得户五十万,及是才二十六七年,直增四百八十万七千九百二十二)。


人口骤减,好问题。

这就要问亿万骨一弟杨广广了。


耕地面积的数据 @秋菊落英 已解释的比较清楚。

人口问题,简单解释下:隋初的400万户,是不实数据。根据复旦大学新出的《中国人口史》第二卷统计分析,北周灭北齐后,中国北方人口户数约559万,经过发展与人口大索貌阁,开皇九年隋灭南陈前,隋的人口约700万户,开皇九年隋灭南陈后全国人口户数大约750万户,开皇末年达到870万户,大业五年最顶峰达到890-900万户。

隋朝人口的增长,除隋文帝功劳外,也是在南北朝后期原来自然人口就有约700万户基础上发展的。

唐初因隋炀帝一系列的大工程、三征高丽,人口已锐减,后面七年的统一战争人口又进一步减少,武德后期人口户数二百余万户。

————————

再稍做补充,很多历史爱好者(包括部分专业史家)没受过数学分析训练,对数据敏感度不够,隋初人口户数若只有400万户,而隋大业元年是870万户,也就是说24年增长470万户,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这是什么概念?以当代人均寿命比古代翻番,新中国各种条件远超1400年前,最巅峰的人口增长率,也只有部分年份接近3%,以古代的人均寿命、经济条件,4%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完全是无法达到的。所以,以后看到各类数据,建议大家进行估算,用类比法比较一下,就可甄别出不少不实数据。


你这观点啊让我想到了蒙曼在百家讲坛讲的大隋风云狂吹隋朝。。。。我就不去说为啥隋朝数据比初唐好看了。。。。按照这拼数据谁牛逼的思路那慈禧向八国联军宣战的时候是我旧中国史上最强的时代。。。可称慈禧巅峰盛世了。。。人最多呗。。。。我还是要喷一下隋朝。。。。他杨坚是站在北周巨人的头顶上篡夺的政权。。。。他李世民是在史上顶级败家昏君的尸体上基础上起飞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