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優酷看《貞觀之治》,可從前天就沒法選集和播放下一集了,於是我就上網搜一下原因,剛好看到這麼一個詞條,下面還列了幾個數據: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6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但唐天寶十四年才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時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纔有380萬戶,國力差距顯而易見。(這是我粘貼過來的,不知道數據真實性

面對這種觀點,我這個還在看歷史劇瞭解歷史的學生,實在想不到可以反駁他的理由,請問各位知乎大佬們,這是怎麼回事?

還有,誰還有興趣解釋一下為啥優酷上貞觀之治無法選集和播放下一集?


隨手舉兩個槽點:

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6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而唐太宗直到駕崩纔有380萬戶。

——且不說戶大戶小的問題了,那消失的2/3的戶數哪兒去了?都被隋煬帝集體免疫了麼???

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但唐天寶十四年才墾田地1430萬頃。

按照汪籛先生《史籍上的隋唐田畝數非實際耕地面積——隋唐史雜記之二》,隋朝1畝=當今0.782畝。

又1頃=100畝

則 大業中期墾田地5585萬頃= 55850000x100x0.728= 當今40.6588億畝

查中國政府網可知,截止2015年底全國耕地面積20.25億畝。

看來我們連隋朝盛世的一半都沒達到……

所以我總說,千萬不要嘲笑108億口罩了,就沖網上這無處不在信眾無數的洗腦包,絕大多數人對「生產數據」都毫無概念。


更新一下,因為我發現了一個寶藏,趁著這位沒刪之前一定要截圖存檔:

這位還曾經有過很多神奇的言論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就這一段話,讓我確定了一件事:隋吹果然都是沒腦子的。

聽說過「總量控制法」嗎?

行,咱就不講事實,只講「語言邏輯」:隋朝從開皇九年到大業中期,墾田面積從1944萬頃增加到了5585萬頃——這是20年間翻了三倍啊!

也就是說,隋朝人民為了「輪耕」,要在原來棲息地三倍大的範圍裏來回遷徙。

所以該怎麼說呢?

震驚!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要把農耕民族改成逐水草而居???

---------------------------------------

好了,扯完邏輯現在來看事實,這是我前幾天剛好看到的一張我國耕地分佈圖:

上圖是90年代的,因為測繪技術問題,統計出的總面積約為19.51億畝——依然比隋朝記載的「峯值」少1/2左右。

然後,這是中國的地形圖:

現在問題來了:請大家結合這張地形圖,把上面的「耕地區」擴大一倍。

然後你會發現山地、丘陵、沙漠、草場、高原都長出了大量耕地——

大隋朝Rio牛嗶啊!!!

另註:隋朝時「東北平原」並不屬於中原王朝的領地,所以畫的時候呢,還要把東北那旮瘩的耕地全都扒下來,然後找個二倍大的地方再塞進去。

……

怎麼樣,有沒有感覺:


隋朝的人口為何大增?

隋文帝受禪之時,有戶約360萬,平陳又得50萬戶,按每戶五人計,全國人口約2050萬。

隋煬帝時期,有戶約890萬,人口約4600萬。

隋朝的人口為何會大增呢?其實並不是因為人口自然增長,而是隋朝朝廷蒐括出了眾多隱戶。

1、隋朝大力蒐括人口

《隋書·乞伏慧傳》:高祖受禪,拜曹州刺史。曹土舊俗,民多奸隱,戶口簿帳,恆不以實。慧下車按察,得戶數萬。

《隋書·令狐熙傳》:(令狐熙)拜滄州刺史。時山東承齊之弊,戶口簿籍類不以實。熙曉諭之,令自歸首,至者一萬戶。

《隋書·皇甫誕傳》:上以百姓多流亡,令(皇甫)誕為河南道大使以檢括之。及還,奏事稱旨,上甚悅,令判大理少卿。

2、制定政策,讓百姓離開豪強,成為國家的編戶

《文獻通考》:隋受周禪,至大業二年,有戶八百九十萬。蓋承周、齊分據,暴君慢吏,賦重役勤,人不堪命,多依豪室;禁網隳廢,奸偽尤滋。高熲睹流冗之病,建輸籍之法,於是定其名,輕其數,使人為浮客,被強家收太半之賦;為編氓奉公,上蒙輕減之徵。浮客悉自歸於編戶,隋代之盛由此。 

3、設裏閭之制,讓百姓互相檢舉,「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

《隋書·食貨志》:制人五家為保,保有長。保五為閭,閭四為族,皆有正。畿外置里正,比閭正,黨長比族正,以相檢察焉。

《隋書·食貨志》:是時山東尚承齊俗,機巧奸偽,避役惰遊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詐老詐小,規免租賦。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4、王夫之說,隋朝戶口歲增,並非民之自增,而是「蓋上精察於其數,以斂賦役者之增之也」

《讀通鑒論》:今隋之所謂戶口歲增者,豈徒民之自增邪?蓋上精察於其數,以斂賦役者之增之也。人方驟蕃,地未盡闢,效職力於為工為賈,以易布粟,園林畜牧以廣生殖者未遑,而亟登之版籍,則衣食不充。非民之數盈,地之力歉,而實籍其戶口者之無餘,而役其戶口者不酌其已盈而減其賦也。乃欲奪人之田以與人,使相傾相怨以成乎大亂哉?故不十年而盜賊競起以亡隋。民之不輯也久矣,考其時,北築長城,東巡泰嶽,作仁壽宮,而丁夫死者萬計,別宮十二,相因營造,則其剔丁莊以供土木也,不待煬帝之驕淫,而民已無餘地以求生矣。乃姑為均田以塞其匄免之口,故曰唯然而民困愈亟也。

5、隋煬帝即位後,又貌閱一次,「進丁二十四萬三千,新附口六十四萬一千五百」

《隋書·裴蘊傳》:於時猶承高祖和平之後,禁網疏闊,戶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猶詐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賦。蘊歷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條奏,皆令貌閱。若一人不實,則官司解職,鄉正裏長皆遠流配。又許民相告,若糾得一丁者,令被糾之家代輸賦役。是歲大業五年也,諸郡計帳,進丁二十四萬三千,新附口六十四萬一千五百。

參考文獻:

《文獻通考》:煬帝大業五年,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極盛也(後周靜帝時,有戶三百九十九萬九千六百四,至隋開皇九年平陳,得戶五十萬,及是才二十六七年,直增四百八十萬七千九百二十二)。


人口驟減,好問題。

這就要問億萬骨一弟楊廣廣了。


耕地面積的數據 @秋菊落英 已解釋的比較清楚。

人口問題,簡單解釋下:隋初的400萬戶,是不實數據。根據復旦大學新出的《中國人口史》第二卷統計分析,北周滅北齊後,中國北方人口戶數約559萬,經過發展與人口大索貌閣,開皇九年隋滅南陳前,隋的人口約700萬戶,開皇九年隋滅南陳後全國人口戶數大約750萬戶,開皇末年達到870萬戶,大業五年最頂峯達到890-900萬戶。

隋朝人口的增長,除隋文帝功勞外,也是在南北朝後期原來自然人口就有約700萬戶基礎上發展的。

唐初因隋煬帝一系列的大工程、三徵高麗,人口已銳減,後面七年的統一戰爭人口又進一步減少,武德後期人口戶數二百餘萬戶。

————————

再稍做補充,很多歷史愛好者(包括部分專業史家)沒受過數學分析訓練,對數據敏感度不夠,隋初人口戶數若只有400萬戶,而隋大業元年是870萬戶,也就是說24年增長470萬戶,人口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這是什麼概念?以當代人均壽命比古代翻番,新中國各種條件遠超1400年前,最巔峯的人口增長率,也只有部分年份接近3%,以古代的人均壽命、經濟條件,4%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完全是無法達到的。所以,以後看到各類數據,建議大家進行估算,用類比法比較一下,就可甄別出不少不實數據。


你這觀點啊讓我想到了蒙曼在百家講壇講的大隋風雲狂吹隋朝。。。。我就不去說為啥隋朝數據比初唐好看了。。。。按照這拼數據誰牛逼的思路那慈禧向八國聯軍宣戰的時候是我舊中國史上最強的時代。。。可稱慈禧巔峯盛世了。。。人最多唄。。。。我還是要噴一下隋朝。。。。他楊堅是站在北周巨人的頭頂上篡奪的政權。。。。他李世民是在史上頂級敗家昏君的屍體上基礎上起飛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