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推明孔学抑黜百家的是董仲舒,为儒家公羊派代表,是汉代儒学的主流。同时期与公羊派抗衡的是谷梁派。

公羊学派是西汉前期和东汉时期的官学,属于今文学派,主要观点有两点。

1、要限制王权

(1)「天子一爵」,即天子也只是爵位的一种,天子并非「天」的化身。

(2)「天人感应」,即统治者的行为会带来灾异吉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申天以屈君」。

(3)「君臣以义合」,即君臣效忠关系并非生来就有的,不是绝对的,这一思想和孟子那一段著名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很接近。

(4)「通三统」,即王权没有永恒,历史是演进的。

2、如何对待春秋时代的上下失序、纷争乱世的问题

(1)「夷夏之辨」,一种朴素的文化民族主义/道德民族主义(不是完全的血统论)。

(2)「大复仇」,即抬高复仇(主要指公仇而非私仇)的地位。

(3)「张三世」和「经权说」,简单来说就是世道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小康世)、太平世(大同世)。春秋属于乱世,在乱世中推行周礼王制难以实现,维持一个稳定秩序已是非常难得。

这也是为什么孔子在著述《春秋》时要赞扬齐桓晋文,齐桓晋文显然不是「王道」而是「霸道」,但霸道适用于乱世,这就是权变,也被称为「实与文不与」——要在实践上赞扬这种霸道,这也是汉朝中前期在黄老之术之后行「外儒内法」的源来之一。

(4)「大一统」说,不赘述。

谷梁学派为西汉后期的官学,同样是今文学派。观点包括:

(1)相比公羊学派,谷梁学派更尊奉王权,讲「尊尊」、「君德」。

(2)公羊学派兼讲「微言」、「大义」,谷梁学派更主要讲「大义」;不太正式地,可以说公羊学派「尊理想王」,而谷梁学派则是「尊现时王」。

(3)公羊学派讲「经权」,所以天子不能履行职责的时候,诸侯(如齐桓晋文)可以代行其责、「尊王攘夷」;而谷梁学派反对这种行为。

(4)此外,谷梁学派对「君臣以义合」「大复仇」等理论也是不以为然的。

(5)公羊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孟子的思想,而谷梁学派的思想和法家更接近一些。

汉朝分裂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玄学,庄子释迦摩尼理论非常热门,儒学退居二线,世袭门阀掌握权力。

隋唐之后儒学复兴,此时儒学特征是吸收佛道思想,出现三教通一的说法。王通,孔颖达是代表人物。虽然韩愈对国家过度重视佛教提出抗议,后来学习佛教之后也接受一定佛教观点。

在宋朝儒学得到重视再次成为官方意志,并切实推广到民间,儒家社会从宋时开始形成。儒家理论开始深度完善,哲学思想吸收了佛道理论,形成了理学,代表人物是张载,周敦颐,邵雍,程颢,朱熹等。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明理学的特点:1、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3、再次是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到了明朝,王阳明龙场悟道,发展了心学派。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这构成了王阳明心学大厦的三个基柱,但最为核心的还是他的致良知的思想。

王阳明的心学,不同于儒家的其他的思想,强调心的作用。王阳明认为,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万事万物都是依靠人的认识而存在的。王阳明说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举了个例子告诉学生,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有人说这是唯心主义,其实不然,王阳明的意思是说,人认识了这个事物,这个事物对于我而言,才发生价值,否则这个事物对于我而言,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没有被我所感知。就相当于一个风姿绰约的美女,她漂亮的像天仙一样,但是我没有看见她,她就不在我的心里,这个美女于我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一旦我看到这个美女了,她美丽的倩影在我的心里投下了层层涟漪,她的美对我产生了价值和意义。所以,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哲学内涵并非是心产生了万物,而是心认识了万物,万物对于我才产生了价值。

王阳明的心学的独特价值在于,强调心的作用,强调人的生命洒脱活泼的灵明的体验。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心境澄澈,则心无挂碍,才能达到大境界。


这个题目可能更严谨的说法是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有何区别,汉代儒学在汉武帝尊儒前就有很大变化,和先秦儒学差不多是两种东西了。已有答主提到了汉代儒学主要是春秋学。这大体没错。但从先秦到两汉儒学的转变这个角度,还可以补充几句。

从现存的典籍来看,先秦儒学主要是一种人学或者说社会学本位的儒学,而两汉儒学是经学本位的儒学。也就是说,先秦儒家主要从人和社会本身出发思考问题,而两汉儒学主要从经学出发思考问题。因为经有包括尚书,诗经,易经,礼经,春秋等在内的多种,而且每一种经都有各种解释,所以秦汉后实际上有许多派别的儒学,像专门研究诗经的三家诗,专门研究尚书的今文派和古文派,专门研究春秋的公羊学派,谷梁学派,专门研究易经的孟氏,梁丘氏,京房易,专门研究礼的大小戴等等诸多流派。其中主流是公羊学、谷梁学这种春秋学派,但其它学派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先秦儒学具有一种社会学视野,比较关注社会现实,但两汉儒学则属于经学解释学,常常用经学权威曲解现实。此外,两汉经学并不仅限于后世所说的儒家经典,有其他一些经例如《道德经》也曾有博士。

先秦儒学强调的是士人或者君子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所谓「今欲治平天下,舍我其谁也「,在君臣关系上,更加强调「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强调君臣关系的对等性。但两汉儒学认为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君王,强调改造社会的主体是君主而不是士君子,所以强调要「屈臣以申君」,君主对臣子有绝对权威。不过汉代的儒生同时又主张「屈君以申天「,对皇权又有抑制的一面。

先秦儒家主要靠士君子的道德教化和实践改变社会,强调士君子的自身努力。到了汉代,这种德化传统产生了重大变化,德化的主体由「予将以斯道觉斯民」的士君子,转化为抽象的、独一无二的皇权。「德」不再是简单地「先知觉后知」,而是要通过皇帝的行政权去完成。所以汉代儒学有「王正」的思想,这一思想也是从孔子「政者,正也「的思想发展而来的,但汉儒更注重君主的作用,德治不能由士君子来推动,而必须从君主开始,逐级往下传递的:「「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大化行。」所以实际上赋予君王某种神巫的色彩。

先秦儒学比较有现实主义精神,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的,孟子是主张反身而诚,一切从自己做起的,荀子是根本不承认天事对人事有任何作用的。但汉代儒学吸收了很多阴阳学的东西,形成了天人感应,天人谴告,天赋人数的思想,认为人事和天象息息相关。人事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天。不仅如此,汉代儒学还有很多繁复的仪式去调和影响天与人的关系,因此先秦儒学更像思想和哲学,两汉儒学则更像是典章制度,经常探讨怎样求雨,怎样祭天,怎样封禅,怎样建明堂辟雍之类的技术问题。汉代的经学尤其是今文经学沿著这个方向演进,最后发展出谶纬这种迷信的东西,把儒学变成了一种神秘学甚至是宗教。(当然被宗教化的不止儒家,道家也一样)

先秦儒学有明确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但两汉儒学则实际上是一种阐释学,换句话说,两汉儒学重形式而不重内容。它是当时社会尤其是朝廷里一种通用语言规范,无论你要表达什么观点,都要通过引用儒学经典来表述。所以儒学其实是一个盒子,里面可以放进去各种思想主张。这也就是汉武帝尊儒的根本目的,即「以儒术缘饰吏法「,汉武帝时候儒生是尊而不用的,他是典型外儒内法的皇帝。汉代春秋学特别发达,而春秋学就是一种经学阐释学,它认为孔子把治国的微言大义全部藏在《春秋》里面了,春秋其实不是一本记载历史的书,而是暗藏著孔子设计的理想盛世的蓝图。这种理念到了东汉时发展成了何休的张三世的学说,即孔子在春秋中预言治理国家需要经过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三个阶段。这个就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类似。前面有答主提到的公羊学的种种理论,如尊王,大一统,辨夷夏,讨乱臣贼子,讥世卿,大复仇,通三统等等,都是为当时的政治现实提供经学上的理论支撑。所以汉代儒学其实比先秦儒学复杂很多。到东汉时,经学已经变态到解释经典里的一个字要用上百万字篇幅的程度,很多人皓首不能穷一经。这和先秦儒学简洁明快的风格差异很大。后来的两晋玄学用道家的思想简化儒家,正是对汉代儒学过度繁琐的纠正。

总之汉代儒学和先秦以及现在的人们所想像的儒家思想很不一样,其中很多东西只在那个时代有意义。除了专门研究这个的学者,基本上没有什么现实作用了。尤其西汉儒学原本只是为现实政治提供一种粉饰和理论支持,但最后变成了一种狂热的近乎宗教的东西,导致人们反过来希望把现实完全变成典籍里的样子,这就是王莽窜汉的思想背景。


草鞋无样,边打边像。草鞋打成了,原来是什么样子还有人记得么?


可能是孔儒修正主义吧,我猜。


这个问题需要放到儒家史中去看,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具体问题,所以对儒家思想的运用与发展也不太一样。但总体出入不大。


汉初,一直是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在统治中国,可是经过吕后和诸吕的折腾,特别是经过七国之乱的血与火的洗礼之后,统治者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无为而治,不过就是没有治!所以汉武帝也急需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治国之道!可供选择的思想,首选当然是商鞅之法,但是商鞅那种赤裸裸的霸道,在战争年代还有些借口,在和平年代实实在在难登大雅之堂。而孔子的父子关系之说,除了能给商鞅之法罩上脉脉含情的面纱,只要给父亲们赋予血腥统治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了!于是才有了父皇,儿臣,父母官,子民这种等级制度,和父亲们的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以及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权力分配方法!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是巧妙,真是集中国人智慧之大成的创造!只要父亲们有了这两种权力,其实就是直接拥有了天下所有可能存在的,可能想到的所有权力了!侏儒们总是喋喋不休的表儒里法,其实是他们根本没有充分理解这两句话的登峰造极的严厉,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程度!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敢承认罢了!至于以后填充上去的那些所谓的仁,善,孝,信;中庸之道;学习方法;修齐治平等等,不过是给这种凶残的,无所不能的方法,穿上一层又一层皇帝的新装罢了!两千年来,父皇,父母官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些什么样子,还用多说吗?中华民族付出的尸山,血海的代价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可是父皇,父母官们为什么乐此不疲,从来不愿意接受一点点教训,而宁愿重蹈覆辙呢?就是因为这两种权力实在是太诱人了,这种权力的分配方法,实在难以抗拒啊!别看侏儒们喋喋不休,气壮如牛!其实是色厉内荏,不堪一击!面对新儒家众多教授的甚嚣尘上,我曾经邀请他们,组织队伍,人越多越好,时间地点他们自己指定,我将单枪匹马去到他们指定的任何地方,公开辩论,就问他们敢不敢?他们的回答就是,彻底的作鸟兽散!现在,除了极个别文化义和团还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耍无赖之外,已经没有任何知识分子敢于正面坚持了,他们的手法,也不过就是,罔顾事实,只管重复那些皇帝新装罢了,真是黔驴技穷,乞死白赖,臭不要脸到了极致!


西汉独尊儒术尊的不是孔子,而是董仲舒改造了的孔子。孔孟是一脉相承的,认为天下是百姓的,不是君王的。所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虽然居高位,但是他要与民为善,爱民如子。如果不爱民,民就推翻他。所以,孔孟都推崇尧舜禹,他们不以地位为重,而是以民为天,所以才会禅让。同时有推崇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他们都以民为重,推翻夏桀商纣。所以,王是百姓的公仆。

董仲舒改造了这个理论,认为皇帝是天子,替天行道。天下的所有土地都是王的;天下所有的人也是属于他的。皇帝可以对臣下、百姓,随意处置,像处置财产一样。所以有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条律。

孔子解释「忠」,是对他人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拿今天的话就是先人后己。董仲舒把所有人们忠的对象都归到皇帝身上,之后忠君了。


儒家或者说入门学子的底线随著皇帝本身素质的不断突破新低而不断跌停。

孔子尊奉远古的先贤圣王,垂衣裳而天下治,认为只要定立好等级制度,所有人各安其职,就可以天下太平无事,百姓丰而有积。

及至始皇封禅泰山,刀把子的威力明显强于礼对人的约束,此时的儒门弟子仍以礼制作为安定天下的核心,对祖龙并不认可,乃至于有所讥议,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焚书坑儒并非只因为这个,仅做讨论,抛砖引玉之用)

汉武泰山封禅,彻底明白嘴皮子干不过刀把子的儒门学子走上了与国同休的道路,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对上确立了君王的正统法理性,对中确立了臣子的忠君爱国性,对下确立了百姓的不要早饭性。作为称手的统治工具包裹在了「法」的表面(儒皮法骨、王霸道杂之)。但这件统治工具对君王的使用要求很高(智力、政治〉80-90的那种)

乱孝宣帝之家的汉元帝后,儒家一发不可收拾,逐步占据庙堂,好处坏处都很明显。

好处在于儒门倡导的忠君爱国的价值观催生出了大批愿为信仰赴死的能人忠臣,包括但不局限于(只挑最耳熟的来讲):三国时的荀令君、诸葛丞相、关二爷,晋时的祖逖、刘琨,唐时魏征,宋时宗泽、岳飞、文天祥,明代于三样儿(bushi)、李定国...

坏处在于儒家学说的感召力太强,政治素养不到位却对天下事影响最大的皇帝被忽悠瘸了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汉哀帝(...啧啧)的落幕和唯一公选出的王莽(hetui)上位都能看出儒家学说无与伦比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从西汉到东汉,虽然出了王莽这样一个大范例,但光武的认可和盖棺定论,仍令儒家占据著最高位。

直到sima的司马家,司马懿指著洛水放了后劲儿千年的一个屁和曹髦的拚死反击让司马家和儒家都傻了眼(儒家:WDNMD),从此五常崩坏,妖孽横生,天下正式进入了民族大融合阶段,所有人都要开始认真探寻生存与相处之道,在这过程中弑父杀君之事不绝于书,衣冠南渡。

南北分裂战乱三百余年,忠孝二字还能得见实例,实在不可抛开儒家这位裱糊匠不提。

至于唐之政变,宋之重文,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一家之言,不足为信。毕竟我是个宅男。


诸侯分封的封建制土崩瓦解,中国版印度种姓制度的先秦礼乐制度不再有存在土壤,儒家董仲舒编出新的神话,给孔孟不可能成功的封建复辟续命,转型成帝王家养的狗,兼职起洗脑传销的神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