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我觉得父爱是后天形成的,从自身经验出发,我曾经是个觉得孩子跟宠物没太大区别的愤怒青年,后来有了孩子,一开始觉得孩子就是个只知道索取的丑丑的小混蛋,还是没有太多感觉。当然,我知道很多男人有了孩子那种仿佛换了个人一般的喜悦恐怕是掺杂著别的执念或者心结。

孩子一岁前基本就是这个感受,带著打疫苗带著看病给买最好的一切,大概都是出于责任吧。一岁到两岁半之前,我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只是会一周跟孩子视频两三次,只是慢慢觉得孩子变好玩了,除了负担孩子的生活我并没有做到更多。

两岁半之后,我把孩子接到了加拿大做了单亲爸爸,才慢慢体会到了孩子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了互动的感觉。跟孩子相处其实就是最简单的人际关系,甚至像谈恋爱,你对他们所有的爱都会得到回馈,在相处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欣赏对方的优点包容彼此的缺点,就算有再大的焦虑和挫折也不想轻易影响他们的情绪。当她在我臂弯里静静睡著的时候,看著她熟睡的满足感就像看著恋人一般。

如今孩子九岁了,一直保持平等的对话,陪著她满满拾起了自信,看著她不再羞涩的不敢张口说话,享受著她灿烂的笑容和大大的拥抱,就仿佛看到了伴你一起成长的恋人变成了你心目中的模样。可以和她像成年人一般的聊天,可以放心得讨论没有妈妈的单亲生活,可以坦然得告诉她我的未婚妻可能不会来跟我们一起生活了,她告诉我要加油也许过几年她会改变想法。

总之,我觉得父爱和所有的爱一样,都是相处出来的。我很享受这个相处的过程,我觉得她也会成为我最好的朋友。


后天行成吧,说实话,孩子从产房抱出来的时候,感觉这完全是个陌生人啊,再到后来陪伴她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教她说话,吃饭,走路,陪她住院,打针,换尿布,换床单,在付出和辛苦中越来越喜欢,同时,孩子也就开始表现出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这种感情就进一步加深。

现在孩子快3岁了,晚上看著她睡著,躺在她旁边,真的是感觉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不是事儿,就看著她,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怕的是,我清楚的知道,孩子一天天长大,总归要远离,要放手,就特别不想她长大。


后天形成的。

实话实说,我的妻子告诉我,她好像怀孕了,当时的我并没有如电视戏剧般地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懵逼,不知所措。后来陪著她去做产检,一样的懵逼,只是一直想著,我怎么就当爸爸了?我怎么就当爸爸了?甚至妻子一度怀疑,我是不是不想要这个孩子。

直至孩子出生,你抱著他,看著他,每天给他洗尿布,拍奶嗝……渐渐地,这种情感就会慢慢地升级,渐渐地明确,看,这就是我的儿子。

男人就是孩子,没有女人怀胎十月的辛苦,所以这种父爱的感觉是在哺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确定和升级的。

现在的我,离不开儿子,就像鱼离不开水,如呼吸一般,爱他,哺育他才是我最希望做的事情。


父爱是天性。因为知道那是自己的后代,即使是在母亲的身体里孕育,父亲只提供了种子,没有过多的参与孕育的过程,但生出来依然很喜爱,这不正是天性吗?

按之前大家的说法,是后天养成的,那就是说刚生出来的时候,父亲都不爱自己的孩子?我觉得不是。

母爱才是怀胎十月一天天养成的。


其实我觉得母爱和父爱都是后天形成的。

以下纯属个人看法,如不赞同,可左上角↖退出。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各位见谅,或温和的批评、讨论。


因为子女是独立与父母之外的独立个体。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的感情是在不断的联系和沟通下不断产生与增进的。之所以很多人觉得母爱是天生的,是因为婴儿一出生就由于生理原因与母亲产生更多的接触,于是母爱增长的速度十分明显的超过了父爱的增长程度。但如果父亲积极的与婴儿互动,那么父爱的增长程度其实也可以与母爱增长程度不相上下,甚至超过母爱的增长程度。

当然,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在出生之前就建立了,而此时母亲更具有优势。但其实,此时的胎儿还不能算作生命个体,因为还不具有明显的思维能力,做出的反应也基本上都是生理性的本能反应。

所以说真正的联结是在出生后逐渐建立的。父母可以观察婴儿的表情,看著ta吮吸乳汁时的样子,感受ta吮吸乳汁时的动作,触摸ta的肌肤、毛发,熟悉小小婴儿身上的气味等等。当然父母做这些的同时,婴儿同样在感知父母的存在和对ta的态度。所以,接触的更多的那个人,更容易建立更多的联结。而这种联结,反映到父母身上,就是父爱与母爱的产生与表达;反映到婴儿身上,就是婴儿对双亲的依赖。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不喜勿喷、不喜勿喷。你要非得喷,我就拉黑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