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欲界色界天子恭敬合掌俱白佛言。

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 极难信解。

世尊。无上正等菩提。亦最甚深 极难信解。

世尊。无上正等菩提。既难信解 亦难证得。

尔时佛告诸天子言。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诸有情 成就恶慧。下劣精进 下劣胜解。无方便善巧 为恶友所摄。于深般若波罗蜜多 实难信解。于佛无上正等菩提 亦难信解。由斯无上正等菩提 亦难证得。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

如世尊说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既难信解 亦难证得。

云何无上正等菩提 极难信解 亦难证得。此中都无 可证得者。

何以故。以一切法 毕竟空故。空中无法 能证余法。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 自性皆空。若为永断如是法故 说如是法。此法亦空。

由此义故。于佛无上正等菩提。若能证者。若所证法。若能知者。若所知法 一切皆空。

由此因缘 我作是念。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易可信解 易可证得。非难信解 非难证得。以一切法 无不皆空。如是信知 便证得故。

佛告善现。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能信解者及证得者 不可得故。说难信解 及难证得。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非实有故。说难信解及难证得。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积集故 说难信解及难证得。

时舍利子语善现言。

以一切法毕竟空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极难信解 甚难可得。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都无自性 皆如虚空。

譬如虚空 不作是念。我于无上正等菩提。当生信解 及当证得。诸法亦尔。皆如虚空 都无自性。是故无上正等菩提。极难信解 甚难证得。

复次善现。若佛无上正等菩提。易可信解 易可证得。则不应有如殑伽沙诸菩萨众。发趣无上正等菩提 后还退转。故知无上正等菩提 极难信解 甚难证得。

时具寿善现白舍利子言。

于意云何。色 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受想行识 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色 有法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受想行识 有法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色真如 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受想行识真如 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色真如 有法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受想行识真如 有法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复次舍利子。于意云何。色 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受想行识 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色有法 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受想行识 有法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色真如 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受想行识真如 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色真如 有法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受想行识真如 有法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复次舍利子。于意云何。真如 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真如 有法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复次舍利子。于意云何。真如 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于意云何。离真如 有法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复次舍利子。于意云何。颇有法 非即色等。非离色等。非即真如。非离真如。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复次舍利子。于意云何。颇有法 非即色等。非离色等。非即真如。非离真如。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时具寿善现。谓舍利子言。

若一切法 谛故住故 都无所有 皆不可得。说何等法 可于无上正等菩提而有退转。

时舍利子语善现言。

如仁者所说。无生法忍中 都无有法 亦无菩萨。可于无上正等菩提说有退转。若尔 何故佛说三种住菩萨乘补特伽罗。但应说一。

又如仁说 应无三乘菩萨差别。唯应有一正等觉乘。

时满慈子便白具寿舍利子言。

应问善现。为许有一菩萨乘不。然后可难。应无三乘 建立差别。唯应有一正等觉乘。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

为许有一菩萨乘不。

善现报言。

于意云何。真如中 颇有三乘差别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真如尚无三相可得。况于其内 有别三乘。

于意云何。真如中颇有一乘可得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真如尚无一相可得。况于其内 而有一乘。

于意云何。颇真如中 见有一法 一菩萨不。

舍利子言。

不也 善现。

时具寿善现谓舍利子言。

若一切法 谛故住故 都无所有 皆不可得。菩萨亦尔。云何尊者。可作是念。此是声闻。此是独觉。此是菩萨。如是为三 如是为一。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 都无所得。于法真如 亦无所得。于诸菩萨 亦无所得。于诸如来 亦无所得。当知是为真实菩萨。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闻说真如无差别相。不惊不怖 不沈不没。是菩萨摩诃萨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于其中间 定无退转。

尔时世尊赞善现曰。

善哉善哉。汝今乃能为诸菩萨 善说法要。汝之所说 皆是如来威神之力。

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 于法真如不可得相 深生信解。知一切法 无差别相。闻说如是诸法真如不可得相。不惊不怖 不沈不没。是菩萨摩诃萨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佛讲经说法是自性的流露,佛经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经。受持佛经,就是回归自性,怎么受持?受是接受,多听经明理,明白佛在经中讲的真实殊胜义理,依据佛在经中的教戒落实到生活中;持是持有用上,怎么持有用上,自己听懂听明白了,依据佛经,帮助别人也懂也明白,已经不会讲经说法,可以把如理如法讲解这部佛经的资讯介绍给别人,这就是受持,就是尽自己全部力量受持,护持弘扬这部大乘佛经。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371893?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自性是一个很普通的名词,含义是:自己、自身、自体、自己的存在, 我 等等。不必往玄妙模糊的方向去理解。

通常的句子中表达是:什么什么有自性, 什么什么无自性。即:什么什么是存在的,什么什么是不存在的(无自身的)。

比如:孙悟空是个小说里虚构的人物,就可以说孙悟空是没有自性的,即孙悟空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臆想中的一个小说人物)。比如你做梦,梦见了很多东西,可以说你梦见的东西都是没有自性的,即你梦见的东西不存在(只是做梦迷糊的时候觉得它们存在)。

佛法是说我们所知的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即我们所知的一切法其实都是没有的、不存在的。原因:我们处于轮回梦中。梦中所见的一切其实都没有自性、都是假象。

而会做轮回梦的心是存在的、是有自性的。


  就是一念未生之前宇宙的本来面目,无法用语言文字完全形容出来,只能在正确引导下亲自体验到。


仁清法师:有情众生,自性本空

「阿弥陀佛放大光明」,这是上品上生的那一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劝进其心,赞叹行者:你做了很多功德,现在因缘已经成熟了,你可以往生西方了,我们来迎接你,「劝进其心」是什么意思呢?你要继续精进,尽快证得佛果,广度众生,就是这个含义。「行者见已」,现前境界,「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就是上品上生的人他自己见到自己的身体乘金刚台,坐到阿弥陀佛的金刚台上,「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就这么简单,很快就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了。

  这个弹指,在佛教经典当中经常出现,弹指有很多的意思。第一种意思是表示时间很短,刚才这个就是弹指的时间;第二个意思是表示警策。如果说我们大家都在一个地方听课,看到你的熟人了,或者你想叫你的熟人递给你什么东西;或者你的熟人要昏沉、打瞌睡,你一弹指警策他一下;或者是赞叹,如果一个人讲经,或者一个人给你交流佛法、交流心得体会,你听得很入心、很相应,你不用说好,一弹指,这是许多修行者都喜欢用的,这也是赞叹。警策,赞叹,允许,在这儿表示时间。

  「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就是生到阿弥陀佛那里以后,「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你看那边「光明宝林」就讲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用请哪个师父来讲法,风一吹,「当啷」「苦空无我无常」,风一吹「当啷」「阿弥陀佛」,「闻已,即悟无生法忍」。「光明宝林,演说妙法」,一听马上「即悟无生法忍」,马上体悟到、证悟到「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经须臾间」,很短的时间,你就能有很大的神通。「历事诸佛」,一个一个地供养很多佛菩萨。

  「无生法忍」,「即悟无生法忍」,过去一听「光明宝林,演说妙法」就马上证得「无生法忍」了。「无生法忍」,这个在经上有好多不同的解释。我们一种通俗的解释是这样:没有众生自性的那种境界,你能忍受认可、承许他、不怀疑、安住于那种空性状态不动,那属于忍,这是一种状态。无是没有,无生忍、无法忍和无生法忍,这样合起来讲,好多种讲法,这些资料大家都能查得到。「无生忍」、「无法忍」和「无生法忍」,这三个不同的词,相当于说,生是有情众生,自性本空,没有自性,有情众生没有自性的空,就相当于有情众生的空性,我证得有情众生的无我空性了,而且是能够安住在这种境界当中,毫无障碍,不惊不怖,能够接受,这叫「无生忍」。「无法忍」,是能够理解和体悟到万法皆空而且我完全接受、完全证得,而且是不惊不恐,安住无碍,这是「无法忍」。「无生法忍」,相当于我们说证得有情众生的空性和无情众生的空性了。这个「无生法忍」,根据净土法门的经典,相当于八地菩萨。因为你证得八地菩萨了,「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授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这个上品上生,证得八地菩萨,「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

  根据五部大论的《地道》来讲,证得初地菩萨,于刹那间你能分化一百个身形,这一百个身形干什么呢?去往到一百个佛国,干啥?供养佛菩萨和听闻经法,相当于这个说的化身「历事诸佛」,历事诸佛,事是供养承事的意思。「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授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想再供养个孤寡老人?哎呀,再回我们娑婆来,西方极乐世界找不到,一看都是十七、八,很漂亮的,相好庄严,紫磨金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供养孤寡老人怎么办?上山东去吧,山东曾是我们老家。所以说你有神通了,于刹那间往生其他国度,是这意思。这是上品上生。

  ——摘自仁清法师《念佛你登几品莲》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