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某天全世界的人都思考哲学,没有农民和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


这个题目认为人可以在「道」和「器」之间自由选择,在加上流俗意见中「哲学」与「饿死」的天然关联,搞出了一个哲学大兴=全人类饿死的荒诞结局。

其实思考哲学不只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权力。当你没有实现物质上的存在,即肉体的存活时,思维的存在是无所立足的。哲学思考必然以物质生产为前提。但是几千年来,「道」和「器」之间的劈分如此清楚?为什么哲学仿佛取得了脱离物质生产的独立性?

因为社会权力——支配他人劳动的权力。

思考哲学的前提就是闲暇,就是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被别人承担。只有受他人供养的人才能够脱产成为专业的哲学家(或者其他形式的脑力劳动)。这样,一部分人成了「大脑」,一部分人成了「身体」。如果「身体」妄想擅离职守,做「大脑」该做的事,他就会饿死。

马克思强调,只有在社会分工表现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时,它才真正成为分工。

分工就是一种社会权力(Social Power)。支配他人劳动的权力。也就是私有财产的权力。在阶级社会、私有财产存在的剥削社会,只有能够支配他人劳动的人,才有资格思考哲学而不会饿死。所以你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当然,这样的社会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少数人可以思考哲学、创作音乐、进行科研等等创造性劳动,而大多数人一生都在为温饱奔忙。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成为一个自由的劳动者,「上午捕鱼、下午打猎、晚上做批判」而不必被自然分工也就是被他人的权力强迫、一生从事同样的枯燥劳动。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人对人的统治权力,从而消灭自然分工、消灭分工的自发性,让分工从强制必然性成为自由选择。让所有人从事生产,生产为所有人服务。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必要劳动降到最低限度。在这个社会里,社会财富由人的闲暇时间衡量,而不是由工作时间衡量。

这样,在每天四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工作之后,全人类都可以在有兴趣的时候思考哲学,或者自由地从事任何一种自己真心喜欢的事业,而不至于饿死。

也只有在那时,脱离物质生产而独立的「哲学」被消灭,哲学本身——哲思,对自由自觉的生活自由自觉的反思——才能真正「大兴」。「不消灭哲学,就不能实现哲学」。人类将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脱离人类历史的史前状态,真正自由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在那时,剥削社会无法想像的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成果将不受束缚地迸发出来。因为全人类的智慧都被解放了。


这个问题有些滑稽了。似乎要表达哲学无用的观点,但该问题的核心不在哲学,把哲学换成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也是可以在理论上成立的。

然而这个假设仅仅是在理论上成立而已。题主描绘的现象是理想中的理想,完全忽视了社会的发展情况,其出现的概率可以媲美太阳从西边升起的概率。

首先,社会上没有纯粹的「哲学家」这个职业

「哲学家」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也没有以「思考」为生的人。斯宾诺莎贫困潦倒,以磨镜片为生,终生不忘哲学事业;康德成名前也是以家庭教师为职业,潜心学习哲学。现在的哲学家都是以大学老师、作家或学者的身份存在,如果有人只「思考」而不从事任何职业,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爱思考的无业游民罢了

其次,职业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而消亡

《荀子·王制篇》有言: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群体,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人有意识,更在于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分工合作的关系,每个岗位都必须有人去填补,可能出于兴趣、可能出于责任,这是必然的,不可能因为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而放弃日常生活的需求。

最后,哲学真有机会大兴吗

哲学目前属于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会很乐观,思想内容晦涩难懂,怎么可能大兴呢?现在讲究实业兴邦、讲究提高GDP、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子若隐若现,又有多少人能在浮躁的世界中静下心来思考?哲学始终固守著一方土地,来者是客,去者不留,感兴趣之人自然会驻扎此处,别有用心之人自然不会久留。

倘若真的有题主设想的那一天,「朝闻道,夕死可也」,那应该是人类史上最悲壮的场面吧。


若有帮助,希望能点赞、收藏加关注哦。


古往今来哲学就没有大兴过,只不过那些名垂千古的哲学家备受重视,碌碌无为的人就被历史遗忘罢了

您是不是觉得古希腊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几个大牛,就代表那个时期希腊全民都在思考哲学呢?

您是不是觉得德国出了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几个大牛,就代表德国人上上下下全都沉迷于思考哲学呢?

你不也就只认识这几个人吗,其他那些不研究哲学的希腊和德国普通人你认识吗

整个历史上根本就没存在过您说的这个问题

所以我就觉得您的这种提问很无厘头,毫无意义。说白了您不就是瞧不起哲学这个学科,甚至瞧不起整个人文学科吗,以为什么都是科学专制就完了,太年轻了

提点无厘头问题谁不会呢

假如人类有一天突然都住进森林里去了,重新回到原始社会。那么七十亿人,应该如何在森林里存活下来?

问这种毫无意义毫无可能性的问题谁不会呢

今天心情烦躁。这两天都烦。现在逐渐改正


从这个问题上我感到某种深深的恶意。当然,这种恶意并不罕见,在知乎各种打著哲学标签的问题里,你经常能感受到这种恶意,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恶意呢?

就拿这个问题来说,同样的说法,如果全世界都去搞文学、经济学、数学,那全人类也会饿死,甚至全世界都去搞计算机、搞航空航天、搞建筑机械,那全人类也会饿死,但我们并没有看到类似的问题,只有问哲学。

所以我猜大概在提问者眼中,学哲学就等于饿死吧。

可能学哲学是不太好找工作,但毕竟我也不是哲学系毕业,具体有多难找没有发言权。不过我想既然同样是高考这种正规途径考进去的,我国各大高校断不至于开一门专教人饿死的课程。此外我们现在是全面小康社会,把人活活饿死的可能性也不太高。而且说一千道一万,就算有人想饿死自己那也是人家的人身自由,除非你是他孝子贤孙,否则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没有太多发言权。

所以就像学了计算机不一定保证进BAT,饿不饿死只是种个人行为,和一门学科不太搭边。但当然,哲学是不如计算机那么有用,还有其他很多学科,比如化学让我们用上了肥皂,物理学让我们坐上了汽车,建筑学让我们住进了高楼大厦。换句话说,即便和自己的本职专业无关,但我们或多或少都从这些学科里得了些好处,自然对其心生崇敬加以赞美了。

而在这方面哲学明显占了劣势。我听过两个关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位年轻人向某个哲学家请教:「学哲学对他有什么好处?」然后哲学家说:「给他一枚金币,他居然想从哲学有什么好处。」说完就打发走了年轻人。第二个故事说的则是有一位整天抬头看星星的哲学家,一天掉到了井里遭到周围人嘲笑。他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根据星象判断明年的橄榄要减产,囤积了一大堆橄榄油然后好好赚了一笔。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哲学家的外强中干,赶走了那个大胆质疑的年轻人,活像被小孩拆穿了新装的皇帝;第二个故事则告诉我们哲学家的卑鄙虚伪,明明利用了气象学的知识,却还要归功到哲学的头上。

所以哲学不是一门那么「有用」的科学,这似乎也是某种必然。巴门尼德区分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而柏拉图区分了现实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在那以后似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有一个羞于启齿的想法:那就是在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表象世界背后还有另一个世界,而后者才是真正重要的。

但是结果呢?苏格拉底反对教授「有用的学问」的智者,结果在监狱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现在看著满大街教你「好好说话」的新媒体课程,会觉得笑到最后的,是苏格拉底,还是智者们呢?

而在现在,哲学又面临新的问题,原本哲学的组成部门,包括科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纷纷独立成为了新的学科,不断接近著各自的真理。而哲学作为母体,却面临内容不断空洞的危险,于是越发远离日常人的生活。

可这一现象并非哲学独有,绝大多数人也不会理解文学或者历史学研究是在干什么,但类似这个问题般的诘难却偏偏落在哲学头上,这种恶意又出自哪里呢?

我猜在于「哲学」这个名字吧,「哲,智也。」在中国语言中「哲」是个分量很高的词,先哲、哲人、圣哲,连带著「哲学」这个词也变得高大上了起来。而「哲学」的原词也是「爱智慧」的意思。于是乎,人们可能想当然得认为学了哲学就能世事洞明从此高人一等一般。

但是,并没有哪个哲学家给你保证过这种话,也没有哪门哲学,甚至没有哪门学科给你保证过这种东西。所以失望在所难免,更何况绝大部分人对哲学的理解不会超过高中和大学的政治课本,即当你满怀欣喜和期待想要得到人生的至高智慧,结果只学了一堆屎。

当然,从哲学角度看那确实是一堆屎,所以你这么感觉也没错。

所以哲学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往哪里去?哲学家会问你这三个问题,门卫也会问你这三个问题,但是哲学家和门卫的区别,就是对哲学家和门卫来说,这三个问题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而这个不一样,也就是生活方式的不一样。

那么,哲学有用吗?

没有用,至少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评判一种生活方式是有用还是没用。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高于另一种,所以我不会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学哲学,更不会认为懂哲学是某种值得骄傲或者需要自卑的事。

那为什么还有人学哲学呢?

不为什么。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出生、你的成长、你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现在的你,你就是你意识到的以及你所意识不到的一切的总和。所以有的人会学哲学,有的人则不会,佛家讲「佛度有缘人」,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有时候我觉得普及下哲学还是有用的,起码每天刷知乎的时候,能少遇到点这种无聊的问题吧。


哲学这玩意,得吃饱了才会去想。而且即使吃饱了,不同的人也会走不同的支线。

就好像你玩rpg,现在LV1,会考虑最终BOSS怎么打死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