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几点关于为什么物理学家瞧不上哲学的简单猜想,不限于费曼。

一是物理学是从哲学分化出来的最成功的学科,学科概念及本体论相当完善。没有哲学,现代物理学也可以自给自足。而且物理学产出知识的质量的确比哲学高不少。这份独立性和优越性使得物理学家有资本瞧不起哲学。相较之下,像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基础不是很牢固的领域,对哲学的需求就会大一些,态度也会好一些。

二是科学家和哲学家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式很不一样。例如,对于科学家,一个概念只是研究的起点,重要是这个概念有什么用,所以科学会下一个定义,并强调定义的可量化、可操作性。而对于哲学家,一个概念可以是研究的终点, 有些哲学分支的全部理论就是解释『概念x是什么』。

三是我认为量子力学构建中的根本性困难(测量问题)把物理学家更多地推向了工具主义,如『闭嘴计算』,『反正这个理论预测结果的实验精度很高』等态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学校的物理学教育肯定不会跟学生讲,量子的测量问题是什么,以及哥本哈根诠释有什么问题等等。相反,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会被认为是浪费精力和时间。经历这种教育的人会对一些相关的问题感到反感,然后说『这些问题就交给哲学家了』。。。

四是部分哲学家,尤其是过去的一些哲学家,科学基础的确太差,一说到和科学相关的内容就漏洞百出,怪不得科学家看了反感。不过话说回来,当科学家谈论哲学的时候,也是基本满嘴跑火车。。


现代物理完全与哲学毫无关系,有很多人把哲学对现代物理学的意义所夸大,但自然科学有天然排斥哲学的属性

我个人认为哲学很容易影响普通人的认知能力,以建立起不利于生活学习中判断能力的世界观。人们往往因为科学源于哲学这个事实,而误认为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和未来,然而科学的衍生却是哲学不断的净化,进化,变化而来的,将哲学中的「哲学」这一污垢不断清洗,剥离后,剩余的精华和改进之处,而给哲学以新的命名:科学

引用一段我后来看到的总结非常好的话:

科学研究起源于哲学,而哲学研究所建立的逻辑化正是科学方法的一个关键内容。在使用哲学的逻辑化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定量化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定量化,就无法通过归纳建立模型,也无法通过对模型的演绎做出预言,并被进一步的观测或者实验检验。数学研究所建立的各种计算方法和工具,使得科学研究和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研究分道扬镳,而科学研究的定量化又使得科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得到实际应用,这是科学和哲学彻底分离的最显著标志。


@贾明子

关于玻尔兹曼谈哲学……

科学家认为哲学家总是流于思辨,一点不假


物理学早期其实跟哲学差不多,但是物理学有实验技术跟数学技术两大法宝辅助,后期是飞升上天了。

但哲学,几千年来,似乎感受不到明显的发展。哲学层面,现代人并不比春秋时代的人更聪明。


许多搞哲学的人在谈到物理学的时候,表现出了民科一样的数学修养。

这也就罢了,关键还喜欢装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