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有不同的理解,并且有不同的语境,所以不能笼统地评价它的好坏。

孔孟之道的本初含义是孔子孟子倡导的思想主张。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它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整体上是有益的,当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孔孟之道被董仲舒固化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朱熹神化为天理并成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代名词,它的反动性便日益暴露出来,以致于鲁迅愤怒声讨仁义道德吃人,礼教吃人,以致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今天,孔孟之道不再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它的道统地位已然丧失。孔孟之道也重新回到其本初意义。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它曾经产生的消极作用甚至毒害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弄清其危害其实与孔孟二人无直接关联,更要认识到,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思维方式和言行方式,是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并迅速崛起的文化密码。从这个意义上说,认为孔孟之道害人毫无道理,并且十分有害,是典型的文化自戕,也是典型的文化虚无主义。

今天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首要条件是建立传统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下,就要重视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首先是善待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怎么样,读过四书才知道。否则只是人云亦云的瞎掰。


这世界上没有不害人的「道」,区别只有害哪些人而已


首先:有两本书可以读一下,钱穆的《论语新解》和杨伯峻的《孟子译注》,通俗易懂,一看就明。至于是非,自己就有个基本的判断。

别的就不说了,没什么好说的。


仁义礼智信和民主自由和爱国敬业是一个东西。

任何一种思想在野就危害统治者,入朝就为统治者服务。


儒教者,合一之道,有益于人


什么东西不都是学好了有用,学歪了就坏事吗?


看自己了,文艺复兴和中国的新文化都提倡的是个性解放。

如果被别人忽悠瘸了,那可就蠢了。

孔孟之道,是别人的道,谁研究都可以,但如果强迫别人接受(你还不能表示反对)那就是邪道。

法律和孔孟之道的区别在于 法律的普适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0等,甚至法律来源于自然法和实在法。而孔孟之道,如果是个人休养之道,那是个人选择,如果强迫他人遵守,就是传教。


竟然问不种问题,怕不是中学没毕业?

孔孟之道当然害人,不然为什么中国还不是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科技不是最先进?为什么国民素质普遍那么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