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与其它国家相比


中国文化传承的希望在00后身上,因为中国文化在50—80后身上出现了4代严重的断层。只有到00后才有希望和资源解决这个断层。

傅高义著作《邓小平时代》提到:美国科学家在1973年5月访问过中国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后的结论是,该校的科学教育大体相当于美国初等技术学院的水平。

罗斯·特里尔版《毛泽东传》提到:当年晚些时候,毛泽东接见一位教育 家 蒋 南 翔,他在「左翼」风暴中从高位上被清除。当蒋南翔进来时,正在毛泽东的床边转来转去的江青警告他说,他就教育形势给毛泽东的汇报「不能超过三分钟」。蒋南翔曾是清华 大 学 校 长,现在对政策不再抱希望,他冷冷地低声说:「我的汇报30 秒就够了。」他直截了当地为毛泽东概括说:「大学生在学中学的课本,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当于小学生。」老年的毛泽东,这位教育衰落的幕后制造者,叹了口气说:「这样下去,要亡党、亡国。」

70年代,中国最顶尖的北大、清华都只有初等技校、初中的文化水平,其他学校可想而知。连基本的教育都不能保证,何谈「文化」这种奢侈品。

80后教育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饭碗,上大学是找饭碗的工具而已。「情怀」是八零后欠缺的,少谈点「诗和远方」,多学点实用专业,是80后应有的价值观。加上前三代文化断层造成师资水平低下、家庭文化教育匮乏,文化熏陶无从谈起。

四代人的文化断层,最直观的社会后果就是几代人中面对庸俗文化缺乏抵抗力的比例比较高。很多这个年代的人,一有钱、有权就变坏:所谓娱乐不是嫖娼,就是偷情;不是赌博,就是抽烟、喝酒;连看电影这种大众娱乐都成了「艺术」。因为文化素质不够的人,只能体会到生理享受,达不到精神享受的层次。同学聚会时,把挥霍金钱、玩弄异性这样的道德沦丧行为当成吹嘘的本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50—80后的另一个普遍特点是崇洋、文化自卑。这几代,经历的是西方如日中天、中国砥砺前行,从小的经验就是洋人的产品好、文化好、制度好。这几代人有钱多半不买国货,因为用「洋货」是成长经历中身份的象征。这是给LV、玛莎拉蒂等西方奢侈品交「智商税」的几代人。

90后是补短板的一代,开始有所重视文化。然而,毕业就面临高房价和996、就业压力。90后虽有传承文化的兴趣、志向、潜力,却无物质基础支持,也无时间和闲情逸致。90后,正赶上悲催的「后浪」时代。但个别家庭条件优越,且没有被上一代物质、生理崇拜腐蚀的90后,有机会在传承文化方面有所成就。

00后是华夏文明迎来文艺复兴的一代。他们伴随著中国崛起而成长,从小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和自豪。而他们的家庭普遍实现了小康,不用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用再为饭碗而放弃兴趣,不用一辈子打拚就为了那三室一厅。

他们成长为中流砥柱的过程中,中国终于熬过了物质短缺恐惧症,开始重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文化需要」,将压倒物质需要,成为中国的新增长点。第三产业,将压倒第二产业,成为这一代人主要的就业方向。或许,随著互联网的发展,这代人根本无需被放进养鸡场一样的工业化车间、写字楼,而是普遍成为随需工作的自由职业者。

而中国为了不再「落后挨打」,为了效率不得已牺牲的「公平」,也将在这代人身上得到弥补。这是能赶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的一代人。

高收入、时间自由,无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负担,又深深热爱中国文化,从小教育条件又好,全世界还有巨大的学习中国文化需求。中国文艺复兴的光荣使命不落在他们身上,又能落在谁身上呢?

因为物质和科技的落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压抑了高雅的文化需求,用180年的时间终于能够在科技和物质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十几代人的付出,将成就专属那一代人的辉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都说「以人为本」,只要人活著,只要人能过上好日子,一言一行皆是文化。如果人都过不上好日子,天天被压榨剥削,天天在困苦中挣扎,被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什么文化传承,见鬼去吧。或者去大英博物馆待著也不错——那么多传统文化可不就在大英博物馆住著吗?

要是传统文化真那么有用,宋朝怎么就被辽金压著打、被蒙古灭了国呢?要是传统文化真那么有用,明朝怎么就亡了呢?要是传统文化真那么有用,近代怎么就被英过法国压著打、被日本差点灭了国呢?

承认吧,传统文化真的没那么大的价值值得中国人去传承——没事做的时候挑选几件拿出来玩玩可以,剩下的该送博物馆的送博物馆,该送垃圾焚烧厂的送垃圾焚烧厂吧。

你要是整天想著传承这个传承那个的,恐怕八国联军又要过来把这些传统文化送到大英博物馆去了。


中国文化的问题被过于妖魔化了,不少人缺乏对于中国文化的信心,觉得中国文化一无是处,与西方比就是落后,腐朽的,甚至觉得不废除汉字中国必亡等等。但我觉得,其实很多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自己都不清楚中国的文化底蕴,以至于过于妄自菲薄。高中课本就有一篇文章《范进中举》,透过这篇文章,其实能了解到这种现象的本质。外人在范进中举前嘲笑范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似官样,但是范进中举后,又夸他文曲星下凡,天生福相。其实,大部分人都并不具有识别潜力的能力,他们只会根据一个人现有的状态来评价一个人。比如在这个金钱时代,有钱的人似乎说啥都有道理,而没钱的人干的任何事似乎都是他没钱的原因。这个道理拿到世界文化领域也一样,中国自1840年来的落后,使得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是处,似乎用筷子吃饭都是中国穷的原因。说到底,现在世界的主流文化是西方文化,原因就在于西方在殖民时代传播了自身文化以及近代以来的经济,科技先进。但说到根上,文化的优秀与否和经济发达与否并无直接关系。很多人义西方文化为标准,来评价中国文化先进与否,这本来就是不公平也不够客观的。

此外,我觉得文化的本质不在于服装,习俗等外在形式,而是蕴含在这些外在媒介之中的内在精神因素。比如,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但是,端午节真正的文化内涵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古人的家国情怀,如果忽略这点,那么端午节吃粽子,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形式永远不等于文化本身。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可能对于一个长期呆在国内的人来说,并不那么清楚。但是当一个人与外国人接触后,他就会逐渐明白,什么是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很多人说中国已经没什么自己特别的文化了,我想说这太天真了,你真的觉得你和外国人一样吗?有著相同的价值观念和信念?

在我看来,中国文化有著极其深厚的底蕴。近代,当中国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走向尽头时候,许多前辈都试图建立一套新的制度,但他们大都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都只是直接引用外来制度,而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思考,导致这些制度大都水土不服,革命也一直遭遇挫折。很多文人墨客便自怨自哀,觉得中国没有前途,中国人过于愚昧,奴性等。而这正是真正的英雄和普通人的区别,普通人总是过于悲观,在他们眼里,不好的一面会无限放大,而英雄总是非常乐观,总能找到不可能中的可能性,进而创造奇迹。后来的历史我们的都知道了,是毛主席洞悉了中国的文化特点,紧紧团结人民,建立了一只创造世界奇迹的人民军队,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创建抗日敌后根据地,后来解放全国,并在朝鲜击败世界第一的美帝。同样的中国人组成的军队,在清朝手上,在国军手上,可曾有此傲人战绩?溯其根源,是因为这支军队汇聚了中国优秀的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吃苦耐劳和乐观精神,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敢抗争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集体精神等。

中国真正的文化内核,集中体现在这些宝贵的精神上。5000年来,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正是这些宝贵品质,使得中华民族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其实沁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我们不必附和于西方的文化,要坚信我们自己的文化,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援引隔壁一个问题的回答,中国人和穆斯林是最难被同化的两个民族。

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过了好几代依然在遵循著传统的「祖宗礼法」生活,这样的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做的怎么样,我觉得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文化这个东西,你身处其中的时候也许感受不到,然而,你的思考方式,你的一举一动,这些东西无不深受「文化」二字影响,文化传承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个人认为本国人民的文化传承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差的是文化输出,是让「外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

不过,以目前的国际形势来说,文化输出这个东西说实话我们目前是基本做不到的,我们没有有效的输出渠道也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并不是说学一下隔壁日本就能把咱们的文化送出去,至少就现阶段来说,这是个没办法的事。

此外,我反对前面把「汉服复兴」作为传承文化的代表的答案,汉服不能也不应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这所谓的汉服复兴运动说白了就只是一桩生意,说不得是什么高尚的事业。


看了某些人的回答,我非常确定中国已经不是中国

目前的中国多数人早就被米国殖民化,思想跟米国人一样,可悲阿

被英米抢走的国宝与文物是还打算送给它们更多吗? 你们说话可以这样无耻吗?

身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守护自己的文化与传统,是值得骄傲的?

反看米国,保留了多少英国文化与传统? 在看欧洲,哪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在看中国,保留了多少米国与欧洲的文化和建筑? 你还有脸说啥? 被人殖民过很骄傲吗?

老祖宗被人侮辱,文物被人掠夺,你还有脸留在中国吗?

一个没有文化与传统的国家,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米国四百年却死命不敢遗忘英国与罗马文化,中国五千年,却急得切割????? 你们真的是不要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