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觉得佛道修行很是不一样。后来越来越觉得相同了。。。请问两者异同。

另:佛教有修命的部分吗?


其实在实修的层面上,丹道与佛家禅定功夫最大的区别是,丹道讲究神气合一功夫,禅定没有这个功夫。这两者并不兼容。

这个气是先天气,非后天气。别看丹经上龙虎,铅汞绕的人头昏脑涨,其实说穿了,核心内容就是神气合一这四个字。

所谓命功,其实是为神气合一功夫打基础的。没有后天具足体,你不可能完成神气合一功夫。第一先天气很难显现,第二你合不住。

而佛家的禅定,并不需要具足体作为基础。

而在理论层面,丹道追求阳神长生久视,佛家追求涅槃寂灭。从字面上看,应该不是一回事。但实际上是否相同,那需要层次很高的人才能明白,知乎上只怕很难有达到这个层面的人。


佛法中认为一切现象皆为无常之显现,从最初步的小乘四念处开始,就教导学人观察身心的各种现象而证得无常,这个问题下所有涉及到「观察」这个词的修法,最多就是小乘的四念处,甚至都没有到达大乘佛法的生圆二次第。四禅八定也不是佛法核心内容,甚至谈不上接近核心,严格来说,四禅八定只是在静坐过程中走入细微心理的一个过程,任何宗教都可以引发这种体验。佛法中的核心内容是地上菩萨所独有的「阿底上师瑜伽」亦或者说是「明觉」,该禅定直接安住于佛的正遍知,修习此法最快六个月内可以激发佛性中本有的潜能,从而成就妥嘎虹光身,禅宗里常说的「五八果上圆」就是基于此禅定的操作,此禅定可以在一座内具足且超越小乘的四念处及大乘显密的生圆二次第,更是超越了一切世间禅定的范畴。当然,在修习四禅八定时也有可能有极小的概率气入中脉而暂时体验到明觉,但是若没有名师指点你也无法体认无法安住了,也就和成佛失之交臂。


四禅八定其实是共法,当初释迦摩尼曾和外道学习过,并证得了非想非非想定。但释迦摩尼仍认为不是究竟解脱,于菩提树下打坐49天,夜睹明星终于悟道。他起坐时感慨,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可见,对空性的了悟认知,是佛教所独有的。如果执著于四禅八定,或者执著有一个阳神可得,终不究竟。如果认为有涅槃可得,有果可证,有入定出定,有凡夫与圣者的区别,就还是有所执著。从佛法角度来讲,阳神接近意生身的一种(佛法的意生身还包括物质世界,包括西方极乐世界整个是阿弥陀佛的意生身),是第七识末那识包裹阿赖耶识中的少许见分形成的,要想成就必须打破第七识的包裹,与整个法界融为一体。如果执著于阳神,肯定不是最终成就。但到唐朝,从吕祖开始,丹道与禅宗合流,在炼气还神上增加了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粉碎虚空等修行步骤,所以到了最后两者是一样的。而在佛教中,密宗的一部分修法与丹道比较相似。根据雪漠老师考证,莲花生大师的一位师父,叫吉祥狮子,是中国人,精通丹道。而在六成就法中的幻身成就法,与丹道非常相似。总之,我国的宗教不像西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相排斥,而是不断交融。历史上有很多佛道双修的成就者。

1.雪漠老师:

道家很重视身体,所以有很多健身之法,追求长寿、强身健体。它源于老子惜身的理念。身体是精神的房屋,身体是神庙,肉体是神灵的宫殿,所以,对身体的热爱是必要的。但佛家有另一种观点。佛家追求破除对身体的执著,首先破的就是身执,也叫我执。佛家把我执和身执作为人生中最大的敌人。最明显的就是苦行僧。当然,佛教更提倡中道。

我看过很多关于苦行僧的资料,最早的时候,和尚头上烫戒疤。后来出现了燃指供佛。所谓的燃指供佛,就是把手指头放在火上烧,来供佛。这种行为很极端,一方面代表了行者的虔诚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身体的不在乎。有一个九指头陀,他是个诗人,他对信仰非常虔诚,他之所以叫九指头陀,就是因为他燃指供佛。还有个和尚,他用胸膛当烛台,点上酥油灯供佛,最后在胸膛上烧出了一个大洞,甚至能看见心脏。后来,此人被称为高僧,很有名。

诸如此类的做法,都是在表达自己对身体的不在乎。

还有一个例子也很有名:二祖向达摩求法时,达摩说,除非天降红雪,否则自己是不会传法给他的。于是,二祖马上就砍断了自己的胳膊,鲜血染红了雪地,也等于天降红雪了。

我的《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有段偈颂,源于一个非常有名的传承,它体现了佛道两家在追求上的区别:

心极法依止,思维暇满时。

无常若现前,除法无依止。

极致的心灵训练要以正法为依托和依靠,要多想一想:如果这个身体毁坏了怎么办?我们还能依靠什么?我们只能依靠正法——也就是真理,才能解脱。你可以想一下,那么多人拼搏了一辈子,什么都有了,家庭也很美满,突然有一天,他猝死了,他的事业地位和财富也都不属于他了,他生前的好名声也会慢慢地消失,他什么也留不下。怎么办?佛家知道人必然有这么一天,所以不追求保全肉体,只是依靠正法。但道家却注重修炼身体、以求长生。

法极穷依止,沦为乞丐时。

亦不舍正法,永无退转时。

穷极死依止,牺牲身命时。

一心系正法,富贵勿贪痴。

不管修道多么困难,哪怕沦为乞丐,吃不饱、穿不暖、没地方住、不被人尊重、甚至饿死,也没关系,也不舍弃正法、一心一意追随真理,永远都不后悔退缩,永远不贪恋富贵权位。在这里,佛道两家有相通之处,就是都不追求富贵权位。但佛道两家的底线不一样,正法也不一样。道家是惜命的,道人希望能保全身体和性命,他们的正法是丹道等;佛家的正法是解脱的空性智慧,也就是真理,佛教信仰者为了追寻真理,可以舍弃一切,连命都不要。

死极依荒沟,弃尸荒野时。

如狗无尊严,正念无顾忌。

死了怎么办?大不了被弃尸荒野,狗见了叫狗吃掉,狼见了让狼吃掉,没关系,哪怕没有丝毫尊严,我也不会舍弃正法、动摇正念。香巴噶举的训练是可以超越肉体的,因为它有一种中阴身修法,就是说,你到了中阴身,仍然有解脱的机会,就算没有肉体也没关系。但道家的修道必须依靠肉体或阳神。这是佛家和道家的另一个区别。

事前无牵累,事后无愧悔。

同行无执著,金刚无能摧。

在这一点上,佛道两家是相通的,因为佛道两家都追求宠辱不惊。做事前不会瞻前顾后,事后也不会一直牵挂,既不会后悔,也不去愧疚,做了就做了,坦然接受一切。只要没有执著,就连金刚钻也摧毁不了你的道心。虽然佛家和道家在这里有相通之处,但他们的程度还是不一样。道家的修依托于身体,但佛家只注重自性。

出于人群日,入于狗伍时。

舍弃诸尘累,圣位正晰晰。

不管是在人群之中,还是与狗为伍,都不要紧,能舍弃红尘中的一切,那么超凡入圣就指日可待了。

过去有个狗大师,叫古古如巴,香巴噶举的玛哈玛雅法就源于古古如巴。古古如巴就是与狗为伍的人,人们称之为狗大师。他老是跟狗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睡觉也在一起。有人也说,这其实不是一群狗,而是化现为狗的空行母。《玛尔巴传》中记载,玛尔巴曾经去毒龙岛——也就是狗大师的所在——向古古如巴求法。当时,古古如巴像鸟一样蹲在树下禅修。古古如巴问他是谁的弟子,他说他是那诺巴的弟子,古古如巴就开玩笑说,那诺巴哪有资格教弟子,他能给弟子教什么?然后就把教法传给了玛尔巴。玛尔巴回去之后,把古古如巴的话跟那诺巴说了,那诺巴就反唇相讥道,古古如巴那么丑,连个空行母都找不上,只能找一群母狗。其实,那诺巴也在开玩笑,他和古古如巴心里都很尊重对方。这故事说明,佛教修炼超越了一切外相,超越了所有的二元对立。

不过,道家也很了不起。道家炼丹多能长生。很多人先修命后修性,先修好身体,再提升智慧和境界,所以,道家有很多长寿者,上百岁的有很多。不过,全真七子不长寿,他们大多五六十、六七十就死了。他们的长生是靠阳神来实现的,他们全都修成了阳神。据说,这个身子一旦修成,他的肉体就算腐烂了也没关系。如果他们接著往下修,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也能修成大罗金仙,也能解脱,只是有志于此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会执著身体。如果执著于身体,就容易变成守尸鬼,得不到终极解脱。

中国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内丹修炼之法,这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也是中国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但有时,对身体的执著,也会障碍解脱,所以,到了清朝时期,道教开始学习禅宗,强调明心见性,强调心性训练,强调长生后的破执,出现了许多非常了不起的人。这是中国道教的一次革命。

最有意思的是,我修密乘时,发现密乘和道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道家的武火,有点像密乘的宝瓶气;道家的存想,很像密乘的观修;道家的天尊,很像密乘的本尊。注意,实际上本尊和天身合在一起,就是天尊。

我还看过一个资料,公元4世纪前后,印度有个叫吉祥狮子的人,他是莲花生大师的师父,他不是印度人,而是中国人,他精通道教的丹道。当时的印度有一种大支那功,被认为是来自中国的一种法门。我觉得,佛道两家在那个时候,曾经在印度有过相遇。我说的「相遇」,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意思。

所以,到了后来,佛道两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有对身的训练。密乘中的动功,如大礼拜,还有香巴噶举的奶格体操等,都是对身体的训练,也都是非常朴素的瑜伽。它们的目的,都是打通中脉,有点像道家的导引术。佛家也有很多长寿的高僧,比如虚云老和尚,他活了一百二十岁,琼波浪觉活了一百五十岁,热罗多吉扎活了一百八十岁,唐东喇嘛也活了一百二十岁。他们都是在破执境界中实现长生的。而且佛家也有长寿法,比如香巴噶举就有长寿法的传承,它跟道家有点相似,都强调身体。

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过分强调身体不好,不在乎身体也不对。比如,有些人过分爱惜身体,吃很多保健品,老是干预身体,结果把身体给吃坏了。相反,我年轻时很不在乎身体,每天睡得很少,更多的时间用于禅修。如果定力很好的话,禅修可以代替睡眠,那么就没关系;如果定力不够,睡眠时间过少,会影响健康的。所以,我提倡中道是,过犹不及。

要适度地爱护身体,按时作息,科学饮食,每天锻炼,像《黄帝内经》所说的那样,遵循身体的规律养生。因为,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我们必须尊重它、爱它。同时,我们要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自己的事业,爱惜别人。老子说爱天下,我们就把家庭、事业、朋友和家人当成天下,像爱惜自己一样爱惜他们,也像爱惜他们一样爱惜自己。慢慢地,我们把对自身的爱放大、让它遍及出去,也把对天下的爱收摄于心,让两者达成一味。

生命非常脆弱,每个人都必然慢慢老去,不要为一些未来不可能发生,或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担忧,从容地活好每个当下。身心皆修,让自己的生命成为道的载体,让世界变成调心的道具。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宠辱不惊、物我两忘、逍遥自在地度过一生。

2.◎专家(是否是陈全林老师?我不得而知。但两位陈老师经常一起交流。):雪漠老师对老子、庄子一向是非常推崇的,我平时也喜欢研究道家的学问。《道德经》中讲到的一些东西和雪漠老师所讲的无修瑜伽很像,无为而无不为。其次,雪漠老师谈到,一个人证得空性之后,他的罪业是能够消除的,道经上也提到,一个人真正得道之后,他的罪都是可以免掉的。道经上的这些说法,和雪漠老师所说的证得空性有没有一样的地方?道家的修行,包括见解,与大手印有什么相同之处?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去河南,他说道家修得不究竟。我说,是的,道家的修行有很多是不究竟的,但「道」是究竟的。在这里,我想请雪漠老师就道教的修行与大手印之间的异同之处,为我们开示一下。

●雪漠:道家的许多修行都很接近大手印,我经常提到老子的一句话:「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其中的「为道日损」就很像大手印修行。就是说,它不是要让你增加什么东西,而是要让你每天减去一些东西。比如说,你的心是一间房子,这间房子里充满了垃圾,你每天扫出去一些,直到没有垃圾可扫的时候,你便成就了;又比如,你的心是一面镜子,它有很多污垢,你每天擦去一点,擦到最后,再也没有可擦的东西,镜子里明明朗朗,能映照出世间一切的时候,你就证得了大手印,也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了。所以说,道家的修行,跟大手印的修行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道家有很多修炼方法和密乘也非常相似,比如道家的「气沉丹田」就相当于密乘的「中住气」,甚至有很多呼吸的方法也非常相似。除此之外,在持咒、仪轨等方面,道家和密乘也很相似。因此,我甚至怀疑,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密乘和道家有过很好的融合,而不只是交流。关于这一点,我曾在一本流传不广的书中看到过这样的一种说法:很久以前,印度有一种「大支那功」,据说是从汉地传过去的。莲花生大师的一位上师吉祥狮子就是汉人。那么,道家和密乘在那个时期是否有过交融?很有可能。所以,我认为道家和密乘也许曾经相互影响、各取所需,有过交流和融合。我一直对道家充满敬意。

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的境界非常高,一点也不逊于佛教智慧,只是表述略有差异而已。就是说,不管出于哪个话语体系,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都是同等的。除了老、庄之外,清朝黄元吉的丹法也很好,它是典型的心性学说,里面的很多修法都和大手印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道也有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但是,道教的境界有高有低。注意,道家和道教不一样,东汉时期才出现了道教,道家却是先秦时期就有的。道教的有些东西境界很高,但有些东西的境界非常低,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我刚刚谈到的黄元吉,他的境界就很高。

大手印和道教的区别首先在于入道方式不同:大手印的次第非常明显,道家也是如此,但密乘修生起次第,道家却不强调这一点。其次,道教和佛教的区别还在于破执,以及对无明的扫除——这也是道教与佛教最重要的区别。大手印修到最后,要连「大手印」都从心里扫出去,要把证得的空性也打碎,把法执也破除。如果道教修到最高境界,能把这些东西都破除掉,它就进入了出世间法;如果不破执著,道教就只是有为之法。

道教的修出阳神和密乘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之后出现的幻身非常相似,但其中仍有区别:阳神是精、气、神,在物质层面还有一种执著的东西存在,而证得幻身之后需要破执,需要光明心和幻身双运。当光明心与幻身双运时,虽然幻身是心气构成的存在,但光明却是破执后的无为。

《金刚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它的意思是,我们看待任何宗教、任何教派的时候,不要只看有为法的部分,要看它有没有破除一切执著,也就是要看无为法的层面。伊斯兰教的近主修炼达到很高境界时,其状态的表述,跟大手印很相似,也有空乐,有人称之为「陶醉」,达到那种境界后,那近主修炼者就认为自己和真主一体了。但因为修炼者执著于真主,认为真主是一个实体,所以这种修行仍属于世间法的范畴,不能实现最后的超越。基督教中苏菲派的修炼,修到和上帝合二为一的时候,也有空乐,也有陶醉,也有相似于空性的某种状态,但是它破除不了对上帝的执著。只要它破除不了最后一种执著,就属于有为法,没有超越世间法的范畴。道教也是一样。如果修到最后,也不再执著「道」了,它就是无为法。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区别就在于破执——破除我执和法执。破除了所有执著,就是出世间法;还有执著破除不了,无论你修到多高的境界,都仍然属于世间法。一有执著,便难证法身,所以说「有执著,必无解脱」。

道家修到最后也会出现「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行者仍执著这个「道」,那么就属于有为法,修道者就难以实现终极解脱;如果不执著这个「道」,就能进入无为法,修道者就能得到究竟解脱。不过,虽然道教有人修成了阳神,但他们都没法再往下修了,因为他们觉得阳神实在太好了,三山五岳任你游,没有肉身的束缚,非常自在,非常逍遥。这个时候,他们会认为自己已经寿同天地了,就不想打碎这个东西。所以,证得阳神之后的「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是很难完成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完不成,就是因为执著于阳神。舍不得破除对这个身外之身的执著,他们就永远得不到解脱;如果他们能把这个东西也放下,破除对它的执著,也就是打破了所有执著之后,就会真正地解脱。

因此,面对所有宗教的时候,都不要看它的名相,要看它是不是破除了最后的执著,破执之后就和大手印一样。如果不能破除最后的执著,哪怕你修出惊天动地的神通,也仍在六道之中,至多达到天人境界。

选自《光明大手印:当代妙用》雪漠著


就是一个东西,当然我指的是内丹。一心寂然不动这个道教的追求确实和四禅八定一模一样,另外我的想法里有截图,里面那入了真定 后五气朝元百脉聚通的真定,也很明显 和四禅境界一模一样。

道教内丹学说呢在后期本来就是建立在一群不好好读书的祖师胡乱抄袭佛教的基础上的,不要怪我看不起道教,从全真历代祖师胡乱解释佛教名讳的时候 我对道教的心理形象就一点点崩塌完了。 给你个教道教修行的截图。 注意里面的南无,我真的笑死了这个念Namo本意是膜拜,皈依。这帮子道教以前的人真的是自说自话,满口胡话却不会踏踏实实读书做研究。 这个我能笑一年,堪比道教口中本体论的佛教和长生的阿罗汉。笑死了。


最近这位佛的人,只要求大家八正道,其他的都是舍近求远

八正道最根本的就是,正见

但是修行方法遗失

道家,因为密码系统,没有被历朝历代统治者篡改

路有很多,没有差别,也是正见的基础

万物如一

万法如一

打破分别的心,停止解释万物所谓的意义,时刻处于观察者的角度欣赏这个小千世界,以后可以练习小周天,然后采取自然的气,为我所用,加速小周天,让气出去再进来,谓之约大周天,再后面,随缘


禅定就是丹道,只是表述方式不同。佛家喜欢就主观做法而言,所以偏向心境的描述多些。道家喜欢就色身这个客观实在而言,所以偏向描述身体的效验。其实两者没有区别,偏执任何一方都达不到它应有的效验,必须两者兼顾才行。比如初禅得喜乐,为何得喜乐,因为招感了先天一气。为何得了喜乐不能沉浸在里面,因为一旦沉浸在里面,先天一气就化作后天了。进入二禅,为什么没有喜乐了,因为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就四禅来说,境界差不多,不过也可能是抄了道教的东西改的,因为我没见过四禅的具体修法,当然大家不用扯什么初禅就要十几年的那种东西,道门练丹法也不会在入门停那么久,三个月入不了门,不能开始炼精直到化炁,那基本这辈子不用练了,好好做好事吧,所以关键的引真息炼精第二步是关键中的关键,既然是这样,二禅的息住是怎么修到的,方法有人懂的贴一下,息住自然长生久视,无常不拘。所以有谁懂得可以贴一下四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概念,如果是唐代开始的,那么基本可以肯定是佛教抄的,修这个大概率修不到息住,除非有人把道门的炼精法诀泄露了


四禅八定更偏向于静的境界,一门深入,但是智慧打不开定成石头无知无觉也没有用,而且一动就散,这也是佛陀最终还是靠机缘悟道的原因。丹道和禅宗前期重合度极高,强调不迷不乱不守,无心无妄,不取不舍,不一定要把打坐看的那么重要,更强调见性起修,动静知宗主,必须要找到那个不动的「我」才好入手。后期禅宗依然可以无所谓,不追求炼神练气,生死随缘。丹道则继续修命,勇猛精进,直到能够任意返老还童法天象地身外化身,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地步,某些关键时刻要进行跃迁还是要闭关防止外部干扰。禅宗和丹道除了需要见性起修以外,智慧不开,担当不够,纠结生死,不能当下直了,都很难完全成就。

补充一点:丹道还比较靠外缘,天时地利人和因缘具足,老天爷格外垂青,会源源不断有「飞来一物」填充身体,伐骨洗髓,惊天动地………指望自己身体里那点,是远远不够的,当然普通人得到一点点还是大有好处的。不太明白的,可以看看《超体》


除了 @冯宣 自称同时经历过四禅和丹道对身体的改造其他都是推测,可惜 @须深 大佬不来了,不然还能做个比对。我倾向于认为,丹道更接近于把色界天和无色界天的体验在欲界具象化


只能说最后追求的不一样这俩东西是完全两个体系。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去搞佛道双修。用佛教的名词来解释道教。而且还解释的不伦不类。唉,人家佛教本来就骂我们当守尸鬼。我们偏偏还要用人家的名词,这不是去找不自在吗?我就好奇了,难道我们自己的名词用起来不舒服?就拿这个问题来讲,他们走的原来就是两条路。佛教把肉体当成臭皮囊,但是真正的道教这里说的道教不是指三教合一的那群人。他们把肉体看得非常重要。所以这两个东西他们要去的终极目标都不一样。


丹道走的是身体,也就是物质。四禅八定走的是思维,是心,结果不同。物质最高境界是欲界。 佛法为什么究竟在于真心本来具足一切,走心就行了。 但是你身体不好的时候走心也不顺利,因为心物一体,你身体痛苦,心就乱。 同样如果你心非常稳定,身体所有疾病统统都没办法干扰你,甚至会随著心的高级状态,变得非常好。 一个是走心,一个是走物质。区别在这。但是物质始终都会消亡,身体没办法永久存在的,条件没了,就没了,所以修行就是修心。


丹道是一种反应,四禅是一种经历,在我眼中并不重要。


题主,建议你好好查资料,系统学习一下四禅八定,实在不行,也要看一些。

先明确一个概念。四禅八定是什么。

四禅八定不是打坐,不是数吸,不是观想。

四禅八定是一个世界观。

题主,一定要明确知道,四禅八定是一个世界观。

很容易查到,三界概念,欲界如何,色界几层,个多少寿命,他们的寿命合当下人类是多少年,无色界如何;在这个世界观下,众生为什么如此,才有禅定修行。


丹道先结丹,结丹身得止定,以这个为基础的性命双修,觉得丹道应有偏向于童身入道这个要求,以结丹为基础的修炼,相对占个大平宜,四禅八定则重于心灵的升级,顺带完善自己的身体,


我觉的丹道中的气,实际上就是四大,气的暖流动推动就是四大的某些特性,不过修道者认为气乃先天之本,所以觉得练气可以长生,丹道就是修四大,还是属于禅定。


清静经讲的内容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四禅和四禅之后的定,佛教有性命双修的法门,道家也有,但四禅八定不等于丹道,丹道里有四禅八定,不修丹道也能做四禅八定,修丹道的想合道就必须要做到四禅和之后的楞严大定,修佛的想得如来真性也要做到四禅和之后的定,就是真清静,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所物就是真清静也,目的是为了进入虚空


就我所了解的,四禅八定和丹道其实是一个东西,都是属于定的修法,但禅定以「舍」来入定,而丹道则是「自然」,这也造就了其中部分内容的不同。

(建议看看须深和冯宣的文章)


四禅八定是佛家禅定修法之一,四禅和八定是几个阶段。实话实说,就是一种心理游戏,没什么实际用处。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承认的。

丹道是道家修仙方法,初证百病不侵,再证长生不死,终证白日飞升,都是师傅找弟子,与拙火定极像,始于远古,终于唐宋。自唐宋之后,全真之流创伪法,旁门左道流行于天下,修行者多得奇疾,且多为精神病。我讲的丹道是前一种,非后一种。

两者什么关系?毫无关系,风牛马不相及。四禅八定是修心的。真正丹道与修心无关,要龙虎相啖,抽添铅汞。

自宋以降,全真之流搞什么仙佛合宗、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皆因未得真传,企图博采众长开创新局面。殊不知丹道是真功夫,无须狗尾续貂。


曾经关注过这个问题,但仅是文字研究,没有实修。参考依据为伍柳丹法及天台宗四禅八定。

伍柳丹法应该工夫次第描述比较清晰的著作应该是仙佛合宗,分最初还虚即炼己,筑基,炼精化气水源清浊,炼气成神,炼神还虚,破碎虚空

两者有共通之处,在于以下几个点。

炼己相当于九住心第五住心,智者大师所说的粗住,表现为粗昏沉掉举的调伏。部分内丹学者不断提高炼己的内涵,将其与明心见性相提并论,考虑存在止观不分的问题。

阳子时与轻安,初禅未到地定。炼精化气开始标志是阳子时,道家描述侧重身轻安,心轻安略少,其结束标志为马阴藏相或不思色,约等于初禅。

炼气成神与四禅八定无明显相似处。

炼神还虚以阳神外出为主要内容,类似空处定。破碎虚空一灵独存,类似识处定。

以上是部分粗浅的研究,仅是文字讨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