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发病用稻瘟灵或者春雷,根据田间情况用两次……建议前期预防用好三环唑


叶瘟病是稻瘟病的一种,通常叶瘟病发生在3叶期至穗期,以秧苗分蘖期至拔节为盛期。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大小、形状和色泽表现不同,主要分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

1)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

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叶片两面都能产生灰白色霉层。多为感病品种、环境条件特别合适、或氮肥过多情况下产生。急性性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稻瘟病大规模流行的先兆。

3)白点型: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高温晴天时急性型初期可转变为白斑型 。

4)褐点型: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

2)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主要是避开夏季(一般是8月)低温,大家公认早栽增产,在适时早栽的前提下,提早结束栽期就显得重要。

3)合理施肥是稻瘟病防治的难点。它要求各种养分要配合适当,施肥时间要及时,施肥方法要对头。做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不疯长,不脱肥,出现正常的两黑两黄,后期不恋青,不早衰。掌握水稻生育过程中,「两黑两黄」的生长发育规律。

4)达以水调温,调气,调肥的作用。分蘖末苗够晒田(晒到田成「鸡脚裂」时即可灌水),对预防穗瘟有好处,在水源条件差的情况下,就要慎重行事。

5)种子处理。用56℃温汤浸种5分钟。用10% 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 402抗菌剂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也可用1%石灰水浸种,10-15℃浸6天,20-25℃浸1-2天,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cm,静置,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用多菌灵0·2%多菌灵,多福粉或福美双药液浸种48小时,不洗净催芽播种;在没有药的情况下用石灰浸种。

6) 药剂防治:

⑴ 抗侵入剂包括黑色素合成抑制剂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⑵ 部分三唑类、米唑类、苯并米唑类、无机硫类

⑶ 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⑷ 部分抗生素类:春雷霉素(影响蛋白质生物合成)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水稻知识请关注「史丹利研究院」官方微信。


水稻叶瘟容易出现在温差较大,时晴时雨的时节,而且往往是因为疏于管理所致。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水稻叶瘟防治技术是必备的技能。

水稻叶瘟的症状

(1)慢性型病斑。褐色,纺锤型。病斑外围黄色,中层红褐色,中央灰白色,上下两端有沿叶脉发展的褐色线条。病斑大小不一,但形状基本一致。

(2)急性型病斑。椭圆型,水渍状,暗绿色,病斑上有浓密的灰色霉层,传染快,在环境改变时,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当水稻发生了叶瘟病,应采取药剂防治。叶瘟要早发现早防治;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6%的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40克/亩次,或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亩次。以上任一种药剂兑水45-60公斤喷雾防治,6—8天后再防治一次,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须补喷,以期达到理想防效。


水稻病害一般分为苗期病害和生长期病害。生长期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干尖线虫病等;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生理性烂秧、苗期侵染性病害。在北方粳稻区,一般常见的苗期侵染性病害有立枯病、腐烂病、恶苗病等。希望可以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可以对症下药,适情况而定。


稻瘟病以防为主,发生后治疗效果并不好。可以选择抗稻瘟病的品种,现在市场上挺多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