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發病用稻瘟靈或者春雷,根據田間情況用兩次……建議前期預防用好三環唑


葉瘟病是稻瘟病的一種,通常葉瘟病發生在3葉期至穗期,以秧苗分櫱期至拔節為盛期。因氣候條件和品種抗病性,大小、形狀和色澤表現不同,主要分慢性型、急性型、白點型、褐點型。

1)慢性型病斑 開始在葉上產生暗綠色小斑,漸擴大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外有淡黃色暈圈,葉背有灰色黴層,病斑較多時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這種病斑發展較慢。

2)急性型:病斑暗綠色,水漬狀,多數為不規則圓形或近圓形,葉片兩面都能產生灰白色黴層。多為感病品種、環境條件特別合適、或氮肥過多情況下產生。急性性病斑的大量出現往往是稻瘟病大規模流行的先兆。

3)白點型:感病的嫩葉發病後,產生白色近圓形小斑,不產生孢子,氣候條件利其擴展時,可轉為急性型病斑。高溫晴天時急性型初期可轉變為白斑型 。

4)褐點型:多在高抗品種或老葉上,產生針尖大小的褐點只產生於葉脈間,較少產孢,該病在葉舌、葉耳、葉枕等部位也可發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2-3個適合當地抗病品種。

2)充分利用光熱資源,促進早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主要是避開夏季(一般是8月)低溫,大家公認早栽增產,在適時早栽的前提下,提早結束栽期就顯得重要。

3)合理施肥是稻瘟病防治的難點。它要求各種養分要配合適當,施肥時間要及時,施肥方法要對頭。做到前期轟得起,中期穩得住,不瘋長,不脫肥,出現正常的兩黑兩黃,後期不戀青,不早衰。掌握水稻生育過程中,「兩黑兩黃」的生長發育規律。

4)達以水調溫,調氣,調肥的作用。分櫱末苗夠曬田(曬到田成「雞腳裂」時即可灌水),對預防穗瘟有好處,在水源條件差的情況下,就要慎重行事。

5)種子處理。用56℃溫湯浸種5分鐘。用10% 401抗菌劑1000倍液或80% 402抗菌劑20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天。也可用1%石灰水浸種,10-15℃浸6天,20-25℃浸1-2天,石灰水層高出稻種15cm,靜置,撈出後清水沖洗3-4次。用2%福爾馬林浸種20-30分鐘,然後用薄膜覆蓋悶種3小時。用多菌靈0·2%多菌靈,多福粉或福美雙藥液浸種48小時,不洗凈催芽播種;在沒有葯的情況下用石灰浸種。

6) 藥劑防治:

⑴ 抗侵入劑包括黑色素合成抑製劑和細胞壁合成抑製劑

⑵ 部分三唑類、米唑類、苯並米唑類、無機硫類

⑶ 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線粒體呼吸抑製劑)

⑷ 部分抗生素類:春雷黴素(影響蛋白質生物合成)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更多水稻知識請關注「史丹利研究院」官方微信。


水稻葉瘟容易出現在溫差較大,時晴時雨的時節,而且往往是因為疏於管理所致。對於水稻種植戶來說,水稻葉瘟防治技術是必備的技能。

水稻葉瘟的癥狀

(1)慢性型病斑。褐色,紡錘型。病斑外圍黃色,中層紅褐色,中央灰白色,上下兩端有沿葉脈發展的褐色線條。病斑大小不一,但形狀基本一致。

(2)急性型病斑。橢圓型,水漬狀,暗綠色,病斑上有濃密的灰色黴層,傳染快,在環境改變時,可轉變為慢性型病斑。

當水稻發生了葉瘟病,應採取藥劑防治。葉瘟要早發現早防治;從分櫱期開始,如發現發病中心或葉片上有急性病斑,應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常用藥劑:6%的春雷黴素可濕性粉劑30-40克/畝次,或75%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40克/畝次。以上任一種藥劑兌水45-60公斤噴霧防治,6—8天後再防治一次,噴葯後4小時內遇雨須補噴,以期達到理想防效。


水稻病害一般分為苗期病害和生長期病害。生長期病害主要有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葉枯病、胡麻葉斑病、幹尖線蟲病等;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生理性爛秧、苗期侵染性病害。在北方粳稻區,一般常見的苗期侵染性病害有立枯病、腐爛病、惡苗病等。希望可以讀一些專業方面的書籍,可以對症下藥,適情況而定。


稻瘟病以防為主,發生後治療效果並不好。可以選擇抗稻瘟病的品種,現在市場上挺多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