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多的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的事故,越来越多的黑人,真的有意义嘛。


2018年,我从第一次跑10公里,用了不到半年,跑进了大众精英水平,体重减了30斤,马拉松确实很有魔力。

国内马拉松能火起来绝非偶然,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

一是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著这一转换,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调整加快,消费驱动增长的趋势日益显现。国外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该国多个城市会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即所谓「马拉松周期」。我国人均GDP于2011年达到5000美元,这正是马拉松热的经济基础。马拉松运动产业本身又将带动经济增长。2017年12月,由国家体育总局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的《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将达到1900场,各类路跑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二是相关体育政策支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中国田协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国内马拉松比赛不再由田协划定专门城市定点举办,赛事审批权归至各个城市,并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申办程序,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瞬间激发,国内「马拉松热」由此被彻底激活。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确立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主题,马拉松运动正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载体。

三是大众健康意识提高。从「马甲线」到「A4腰」,从「平板支撑」到「路跑」,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近年来国家对全民健身理念的宣扬,大众健康意识得以迅速增强,为了健康长寿,越来越多的人群投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当前,马拉松赛事的主力军集中在上班族、公务员、企业高管等中青年,反映出城市居民在满足温饱以后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于大众跑者来说,马拉松在不仅是一项健身运动,同时也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此外,跑者还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手环等设备记录运动数据,再通过各种附带社交功能的跑步软体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向好友展示自己的运动成绩,从而满足其社交需求。

基于上述分析,正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爆发促成了马拉松赛事的兴起。而马拉松代表的又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时代洪流,这股洪流将与国同兴、与时同行。

——————————————————————————————————————

然而,凡事都有然而……

马拉松的突然火爆,也带来了国内赛事总体结构失衡,主办方对本土文化挖掘整合不力等问题,导致赛事严重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优质赛事资源紧俏,品牌赛事较为缺乏;暴露出安全事故多发、严重堵塞交通等乱象,出现了替跑、蹭跑、「套牌」以及选手服用兴奋剂等悖离体育道德风尚的问题。

马拉松是超长距离跑的极限运动,盲目参加会带来运动伤害,常见运动伤害风险主要有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疾病、运动性损伤和兴奋剂风险,其中运动性猝死是马拉松赛事最为突出,也是最为严重的风险。2014年到2016年期间,国内马拉松赛事中,共有14名跑者发生猝死事件,平均发生概率为每10万人猝死0.34人。运动伤害风险问题的出现,就参赛选手而言,主要原因在于健康和安全意识的淡化、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缺失,过分追求大型赛事、参与场次和个人最佳成绩等。特别是由马拉松猝死牵涉出来的「替跑」「名额转让」等问题,反映出少数参赛者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的缺失。对于赛事组织和监管方来说,主要原因在于赛事法律规制不健全,组织管理能力有限和医疗保障机制堪忧,公共急救设备严重缺位。此外,参赛选手使用兴奋剂,不仅关系到赛事的公平、公正,也关系到运动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对兴奋剂的监督检测也是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国内马拉松因为马拉松赛事筹备、管理、运营、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不良事件,如2013年北京马拉松出现的「尿红墙」,2014年大连马拉松的起点表时间没有校对,2015厦门马拉松因路线折返设计问题少了4公里;2016广东清远马拉松高达61%的伤病率,2018年苏州马拉松的递国旗时间,此外,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以及事故灾害、拥挤踩踏事件、恐怖袭击和冲突骚乱等问题在国内外马路松赛事中曾有发生。即便是城市马拉松赛事组织经验最丰富的美国,2000至2010的10年间,总人次近1100万的马拉松参赛者中猝死42人,发生率为0.38/10万。

——————————————————————————————————————

作为一个国内爆炸式发展起来的现象,城市马拉松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有必要以包容心态去看待和接纳,毕竟健康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运动是比较难以坚持的一件事,需要不断的刺激和鼓励,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而马拉松的赛事刚好满足这个需求。

2017年,27岁,在这之前基本不怎么运动,所以身材偏胖,并有重度脂肪肝等问题。

2017年12月3日,海南石梅湾举办半程马拉松。这是我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啊,出于对老东家的感情以及湾区的美景,跟老婆一起报名了5公里打酱油。关门时间1小时,当时想著即使走也能走完了,就没有在赛前进行准备。同时,也忽悠好基友报名了。

2018年1月14日,海口马拉松。当时也想报5公里的,好基友忽悠我报半马,说跑不下来就退出回酒店呗。所以,两个人报了首个半马,顺利完赛。

2018年3月11日,三亚马拉松。我开始忽悠好基友报名全马。理由一样,跑不下来大不了就回家。最后,他有事没有参加,我一个人咬牙坚持完赛。

2018年12月2日,海南清水湾沙滩半程马拉松。又是跟好基友一块报名,然后他又因为工作没有参加,我一个人参赛。完赛后决定再也不参加沙滩赛了。软的地方根本没法跑,还容易崴脚 。

附上四次完赛奖牌??

2018年12月9日,海南石梅湾半程马拉松,继续参赛。

截止到今天,今年已经跑了686公里,今年目标800公里。配速还跟大神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是持续的参加赛事,估计很难坚持跑下来吧。


大学后两年跑得比较多,毕业之后少了。我个人比较喜欢地区性和特色化的马拉松赛事,我也觉得这是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有些乡村风景很好,人也热情,但是缺少标志性景点或者旅游开发得不是很完善,专门去游玩的人不多,这类地方举办小成本有特色的马拉松赛事,一方面可以吸引一些游客扩大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当地和周边区域的跑者,比起大型赛事更像是个乡村派对。这种赛事参加过一次,哪怕你去过就忘了这个地名甚至以后再也不会再去了,这次经历也是很独特美好的。中国的路跑历史还是太短,如果这类赛事能够一直办下去,农村包围城市,整体的跑步文化和氛围都会提高,比那些跟风搞的城市马拉松要有意义。

一些城市里举办的为了搞怪而搞怪的赛事和我上面说到的又不太一样,属于凭空制造概念,如果是为了娱乐、公益或者让更多人参与到跑步中倒是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实在是为了引人注意而举办的。不是反女权,现在的女子马拉松越来越多我是不太能理解,放在城市里一年办个两场左右就差不多了,我看到还有搞乡村女子马拉松的,这种又偏远又只能女性报名的,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参加。男性既然不能参加比赛,又要专门设置男性的兔子、保障、摄像之类的服务人员,比较让人无语。

一些大神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和拿到更多奖金参加大城市的大型赛事可以理解,还有很多没跑过的新手也只把目光放在大型赛事,觉得小型赛事就不是赛事,这就是盲目跟风了。虽然大型赛事的保障可能更好,但是我参加过的较小型的赛事保障也都还不错,有些因为服务对象比较少甚至会更贴心细致,体验更好。所以我怀疑很多新手只看准大型赛事更多是为了炫耀,这种就很LOW。


其实马拉松是一个很好也很有意义的活动,他的入门门槛很低,对装备的依赖性真的很小。并且更多的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很多事情你不去试试永远不知道原来你其实是可以的。14年意外的被朋友拉下水,跑了一个5KM,跑完感觉原来马拉松就那么回事嘛,回家的路上立马买报了一个月后的一场10km和一场半马,并且当即下单了一块佳明的手表开始跳这个坑。一个上学期间跑步一贯要补考的人居然就这么意外进入了这个圈子。后来又跳了越野跑的坑,不过这么些年下来不管是马拉松还是越野跑,单趟赛事距离一直没有突破25km。打算2020年认真的训练突破一下。不过其实对我来说,我在意的是那个过程,我经历了体验了那个过程,这样就够了。


很好的活动啊,很有意义


必须参加大型赛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