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万历中期以来,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覆亡不可避免,接替的可能是大顺王朝,可能是清王朝,甚至可能是孙可望掌握实权的朝廷,也不能排除在较长时间处于分裂的局面.——《南明史》


并不一定。在当时历史大环境下,满清统一中国更像是蚂蚁吞象,出乎多数人意料。

明末大乱之际,以时人视角看天下局势,满清并不具有问鼎天下的资本,甚至是可能性最小的一方。明朝灭亡后,除却入川的大西军,当时共有三方势力存在:满清、大顺军、南明。

实际上,在1644年3月19日,即大顺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后,按照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明朝天命已失,攻占北京的大顺政权将代替朱明,成为下一个中原王朝。因此,大批官绅将明亡顺兴看作是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纷纷望风而降,以至「衣冠介胄,降叛如云」,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都已归顺大顺政权。

然而大顺政权瓦解的速度,丝毫不亚于它的扩张速度。依照顾诚《南明史》,大顺政权迅速败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对满清威胁程度人数不足,并没有将其视为争夺天下的头号敌手,对山海关防备不够重视,再加上对吴三桂处置不当,最终导致山海关战役大败于清军;

二是没有及时调整政策,从打击缙绅转为与地主官绅合作,而是继续实施追赃助饷政策,令缙绅希望破灭。为维护自身利益,大批投降官员在听闻大顺军兵败山海关后立即反复,对抗大顺政权。

政治与军事双重失误,令大顺军丧失了大部分领土,兵败后只能匆忙西撤,丧失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至于南明。北京陷落后,南明仍占据著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而江南为膏沃之地,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每年通过漕运为北方供给大批粮食,地位举足轻重。再加上北方当时反正的官员仍奉明朝为正朔,打著「反顺复明」的旗号,并无投清打算,如果南明朝野能上下一心,联通南北坚决抵抗,北伐中原,收复北京亦有可能。再不济也能自保于江南一隅。

但再庞大的疆域,富裕的领土,也无法阻挡南明腐朽衰败的趋势。南明政权的迅速垮台,根源于各派系的内斗。在清军饮马于江北的危急时刻,南明内部却围绕著继统问题反复拉锯:先是弘光朝福王与璐王继统之争,再到隆武帝与鲁监国争立。南明一直陷在无休止的纷争中,甚至同室操戈,爆发内战。

同时,南明地方军队各为其主,大批文武官军只为个人荣华富贵著想,面对满清兵锋一触即溃,再次上演望风而降的戏码。

讽刺的是,清军南征部队的主力基本由新近投降的汉军组成。为了在新朝立功,诸如金生桓、李成栋之流积极充当了清军开路的急先锋,为满清征服南中国贡献良多。

木已成舟,历史事实无法更改。满清统一中国既是奇迹,又是必然,崇祯末年的明朝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被新政权取代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新政权既可以是大顺,也可以是满清,只不过仅凭区区数十万男丁就能问鼎中原的满清,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罢了。


历史是已经注定的,假设一个点不同,都会带来全方位的蝴蝶效应,明亡清兴恰恰说明中国过去很脆弱,太依赖地缘,正如卢梭所说"若中国真的繁荣,又怎会数次被异族统治?"


可以假设下,如果吴三桂和李自成能联合,把后金拒之山海关之外,然后变成关内乱战?

以后金的实力,他也可从别的地方入关,只是没山海关方便。

李自成的大顺尚不是一个成熟政权,在北京的做为已经不得人心,缺乏统一实力。

南明既不是李自成的对手也不是后金的对手,本身的党争,军权问题严重,大西更不用说。

看当时的几方势力,还是后金最强大,最有机会一统天下。我对明清两朝都无特别好感,但即使后金未能统一,有一个汉人政权,我也不觉得后来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实是有的,那就是崇祯帝的南迁。在李自成攻克北京之际,崇祯曾经小范围的讨论过南迁的可行性。崇祯本意是自己南迁,留太子在京。而廷臣们却一致要求太子南迁,崇祯留在北京拒敌。

自己南迁要求不果,崇祯帝只好负气,哪里也都不去了,同时也禁止在讨论南迁问题。

试想如果崇祯南迁成功了,而且南京也有一套班子在。再来一次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撑上二百年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大顺与大明对峙期间,短时期内也就没有满清什么事了。如果再进行大胆的假设,过了五六十年,满清强盛起来逐渐把大顺蚕食灭亡掉了之后,夺取了中国北方的土地,接著又是在和南方大明直接对峙。

而此时大明出现了一位更加英明神武的君王,不甘被虎狼之国满清欺辱,于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亲率王者之师与满清展开殊死搏斗。

最终在军民协力之下,大明终于打败了盘踞中原半世纪的满清,一直将其赶到黑龙江以北,蛮荒之地。经过五十年的卧薪尝胆,大明终于复我故土。于是皇帝于北京社稷坛亲祭天地,昭告天下,大明复国成功。

而被赶回关外老家的满清不甘心失败,但又慑于中华的强大实力。于是重振旗鼓,向库页岛进军。由于库页岛还属于部落文明,所以已经进入农业文明,会使用火器的满清队伍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库页岛上的原住民征服了。而欲壑难填的满清军队,一鼓作气又把当时还是部落文明的北海道给吞并了。

身在日本江户的德川幕府惊闻北海道被吞并,又惧自家领土受吞。于是幕府将军向天下各藩徵调兵力二十余万,列阵于青森秋田以待满清之军队。

可惜的是日本军队已承平日久,都是人心思安的小绵羊,还是难敌久战为虎狼的满清军队。耗时一年有余,满清军队便把日本全体征服了。而日本天皇当亡国之时,派信使出使中国,要求内附。大明皇帝,觉得天朝不受外狄,又念其请辞真切,便把天皇君臣安置在了朝鲜,作陪臣之陪臣。

于是乎满清就在日本开始了剃发易服的殖民诛心统治。

当然以上皆是臆想之词,但是也有现实基础的。

假若崇祯没有殉国,那么迁都南京,江南士大夫团结在大明皇帝周围,是完全有可能保住半壁江山的。

而且崇祯的南迁也避免了南明时期各藩王争当帝王,内讧的可能,而且可以团结绝大部分的力量进行复国战争。

历史既然可以假设,还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南迁之后的崇祯仍然是继续执行党争的施政方针,任人不信,最终在内讧中灭亡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