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利益还有永恒不变的?


清朝有三百年,时势是在不断变化的。满汉之间,有些时候利益是一致的,有些时候利益是不一致的。有些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有些问题上利益是不一致的;有些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有些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例如反对分裂、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时候,满汉的利益是一致的,康熙征伐噶尔丹时、对抗沙俄侵略者时;近代抵抗英法联军时,抵抗八国联军时、甲午中日之战时,满汉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在农民起义和地方起义时,有些人是一致的,有些人是不一致的,例如对抗吴三桂的三藩之乱时,对抗川楚白莲教大起义时,对抗太平天国运动时,显然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曾国藩绝不会因为满汉的因素就投靠太平天国。

在满清南下灭亡南明时、在满清搞剃发易服时、在搞嘉定扬州大屠杀时,在满清搞圈地运动时,满汉的利益是高度对立、尖锐对立的。

怎么可能一概而论?

因时、因事而论,才是真正的唯物的历史观;不论时、不论势,不区分阶级,只能是机械的历史观,注定得不到正确答案,用之指导行动,只能身败名裂。

例如曾静,以为凭借满汉矛盾,就能鼓动岳钟琪造反,最终如何?

还有龚橙,也就是龚自珍的儿子,外号「龚半伦」,也就是无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爱一个小妾,五伦去了四伦半,故曰半伦。传说英法联军侵华时,为了反满,给英法联军指路去了圆明园(只是传说,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里写过这个情节,但极可能与史实不符,这里只是打个比方),这种情况下汉族人也只会视他为「汉奸」。

不懂得辩证唯物历史观,分不清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只懂得机械地以民族矛盾来区分敌我,不出大问题才怪。


他塔拉·刚毅(1837年—1900年),字子良,满州镶蓝旗人,世居札库木。笔帖式出身

名言:「汉人强,满人亡。汉人肥,满人瘦。


看对谁。

只要不涉及满汉冲突,整体上对外利益还是偏汉的。

参见回乱,金丹道事件地方官处理,汉人人口膨胀和蒙古人人口萎靡。

满汉冲突时自然利益不一致。

提一嘴,大清时汉人二到三等,旗汉人一等。蒙古人差不多,也是二到三等,蒙古旗人一等。一般你是这里面几等人还要看贫富。

除了汉人和蒙古人,其他民族在大清眼里人都未必算得上。洋人来了以后,洋人一等,其余皆下于洋人。

觉得大清对汉人不好的可以自行类比,好好琢磨。


你这可以换个问法:明朝时,老朱家利益跟李自成他们那帮泥腿子利益是相同的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