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位置对调的话,明朝只会灭亡的更快。

崇祯和天启都是年轻人,但性格却恰恰相反。

崇祯刚愎自用,脾气暴躁,和清朝的光绪一样都是愤青皇帝,想要有所作为,奋发图强,却只能见到大明江山万劫不复,气数落尽,最后在煤山自缢而亡,也没有天启什么事了。就当李白那句预言「明断自天启」没有生效

明朝的烂摊子,衰败的万劫不复的颓势,从正统年间就开始显现出来,一直拖了200多年直到崇祯上吊。

然而,然而

西汉从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到公元8年王莽篡位,颓势持续57年

东汉从公元74年汉和帝即位外戚干政,到公元220年三国开始,颓势持续146年

唐朝从安史之乱的755年,到灭亡的907年,颓势持续152年

清朝的烂摊子,从1797年白莲教起义到1911年灭亡,持续114年

朝代更替,是历史的规律;是必然的结果。现在仍然保留王室的的西班牙,泰国和日本都想搞总统制,尤其是西班牙,90%以上的民众都希望搞总统制,泰国新国王被废除指日可待,日本也有好多民众要废掉天皇搞总统制,认为天皇是落后的象征。还有澳洲和纽西兰,民众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变成总统制。像希腊,尼泊尔都曾经是君主制,但是现在都变成了总统制。


谢邀。

这种问题真是......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只能说,大明朝时候到了,气数已尽,该亡还是得亡。

我猜测题主可能是根据现有历史结果,觉得朱由校比朱由检强不少,能挽救大明,但我个人以为朱由校虽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个大字不识的傻叉文盲,但你太过高看他,视其为大明朝的救世主,那就真的图样了,至少就现有史料来看,没看出他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

何况明末那些问题不是你把朱由检和朱由校两兄弟对换就能解决的,就历史细节上来说,变数太多,历史上朱由校只当了七年皇帝,你怎么知道如果他多干两年就不会做出更坏的决定?

真按题目说的这么YY,明朝或者早亡几年十几年,或者晚亡几年十几年,这些都有可能。谁知道朱由检会不会更早就把局势弄得更糟,或者朱由校身边的魏公公、客妈妈直接三五年就把明朝给折腾亡了,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明朝一定药丸。

我真心不觉得崇祯天启这俩兄弟能解决明末时期的各种问题,换成他们老祖宗朱元璋重新上山打游击不知道行不行,反正我也不知道换他们朱家哪位祖宗能解决明末这个烂摊子。

另外,我不觉得这是个历史类问题,建议将标签中的「明朝」和「明朝历史」改为「穿越网文」和「脑洞YY」,这样也方便各类答主脑洞大开,金手指就可以随便点。

那么你想剿贼就剿贼,想灭虏就灭虏,想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外殖民,都可以随便侃,至于西伯利亚外东北、交阯缅甸东南亚,乃至澳洲、美洲,你想要哪我就给你打到哪,星辰大海也不是不可能啊,我曾经就看过某穿越网文写在古代发明了无线电啥的。

至于你想要哪位大帝成为「明圣祖」,那就全看个人喜好咯~


明照亡不误,明粉开始给崇祯洗地,崇祯任何行为都是下大棋,天启变成明粉口中不懂政治平衡,专门听信文官集团,废除商税的傻子。


很可能明不会亡。

崇祯其实不好面子,不制造大捷,那么袁小猱就不能上位。

天启多过几年储君培养,应该比现在的天启更出色


崇祯和天启顺序对调?那还有天启什么事儿啊!崇祯一早就弄亡国了啊!


明朝就是被崇祯作死的,天启最大的错就是没留个储君。

对调了很可能天启都没上位明朝就亡了。


结果不会有太大改变,东林党或许败得更彻底,熊廷弼会死得更早,后金入关时间应该不会变。

整个明末辽东,最关键的人物其实是熊廷弼,而非袁崇焕。熊开启了一种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被后面的孙袁等人全盘继承。看出熊模式真相的最先是天启,拚命保护熊的东林诸人也是因此罹难。崇祯经过己巳之变,也逐渐看清了事实真相,对东林也失去了当初的热情,始终不给熊廷弼平反就是证据。

所以不论二帝如何调换,下面做事的人还是这些人,故事不会有太大变化。


崇祯煤山老歪脖子树自挂东南枝以后,天启会把那棵树砍下来给崇祯做副好棺材就地埋了

然后天启被杀或者逃到民间做几年木匠病死(天启作为明朝最短命皇帝应该活不了多久)或者被杀


会好很多。

天启个人能力不见得多强,但是他重用魏忠贤(无论是什么原因),阉党是一支足以制衡东林党朝堂的势力。他们的特点是手段很黑但是比较实际,不搞意识形态(儒教道德)至上论,这就意味著朝廷能够对很多危机作出反应,比如策动陈兴甲的与后金议和,以及见势不妙迁都南京,这些重大决策应该都不会卡壳。

祟祯不敢决策不敢负责,尤其是在大事上过于顾忌舆论正确(儒教道德意识形态至上),决策中枢失灵是明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导致这一切的,正是他没有意识到太监势力实质是皇权的衍生和延伸,是为了对抗东林党人发明的儒教道德至上意识形态而存在的。

他自断了手脚,他的所有决策就都受制于大臣朝堂上的道德之论。他找不到朝堂上支持自己的力量,也就做不出符合实际且有利的决策。而其实这些决定他自己是想干的。这可以称之为「崇祯的无奈」。

儒教道德至上论是怎么流行起来,并成为皇权与朝廷必须遵守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按毛主席的话说,这是「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其诞生与目的,就是用来制约明朝皇权过于强大的,所以后期文官都拚命坚守这条原则,不肯后退。

都是制度之因与果,说到底,这就叫「气数已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