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说明吧,请看图


哲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问题本身比答案更有意义。


胡适有人生观,没有世界观。

所以虽然是哲学教授,但严格的说,胡适没有哲学头脑。

金岳霖绝对是20世纪中国哲学家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可惜他在日常生活和实际事务中很迟钝和幼稚。

这一点和胡适正好相反。

胡适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但是他确实对人生和社会有比较健康的看法。

-------------------------------------

我不大懂胡适-随笔杂文-金岳霖网-头头网

我不大懂胡适

作者:金岳霖

2011-12-15 16:11:28

  我认识的人不多,当中有些还是应该研究研究。胡适就是其中之一。我不大懂他。我想,他总是一个有很多中国历史知识的人,不然的话,他不可能在那时候的北大教中国哲学史。顾颉刚和傅斯年这样的学生,都是不大容易应付的。

  这位先生我确实不懂。我认识他很早的时候,有一天他来找我,具体的事忘了。我们谈到necessary时,他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必须的或必然的事要做。」我说:「这才怪,有事实上的必然,有心理上的必然,有理论上的必然……」我确实认为他一定有毛病,他是搞哲学的呀!  还有一次,是在我写了那篇《论手术论》之后。谈到我的文章,他说他不懂抽象的东西。  这也是怪事,他是哲学史教授呀!  哲学中本来是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我回想起来,胡适是有人生观,可是,没有什么世界观的。看来对于宇宙、时空、无极、太极……这样一些问题,他根本不去想;看来,他头脑里也没有本体论和认识论或知识论方面的问题。他的哲学仅仅是人生哲学。对这个哲学的评价不是我的回忆问题。  按照我的记忆,胡绳同志告诉我说,他和毛主席曾谈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毛主席说对资产阶级,这二者是有分别的;对无产阶级,情况不同。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以后,世界观就是它的人生观,它没有独立于革命的世界观的人生观了。这是很重要的指导思想,现在也仍然是。  1944年,赵元任、杨步伟、饶树人同我都在纽约胡适家里,讨论胡适到哈佛大学去讲学的事。赵主张胡租住一所有设备并可找临时厨师的房子,为期三个月。胡适说三个月不到。赵说,那就找一个人顶替房子。我说,这样一个人不好找。赵问为什么?我说,一个人总要替自己打算一番。赵说「替自己打算为什么不行」。我说: 「他大概会认为太……」说到这里,我做难说姿态。赵追问「太」什么?我说: 「太伊于胡底了呀!」我们四个人都大笑。赵笑得特别厉害,说好得很,完全是临时想出来的。胡适没有笑。  在国外留学,写中国题目论文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胡适。他写的博士论文好像是《在中国的逻辑发展史》胡适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92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刊行的英文本底稿的标题是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lt China,并有中文标题《先秦名学史》。198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以《先秦名学史》书名出版了中译本。。在论文考试中,学校还请了一位懂中国历史的、不属于哲学系的学者参加。这位学者碰巧是懂天文的,他问胡适:  「中国历史记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准确的?」

  胡适答不出来。

  那位考官先生说:  「《诗经》上的记载『十月之交,率日辛卯,日有食之』,是正确的记载,从天文学上已经得到了证实。」  这个情节是我听来的,不是胡适告诉我的。虽然如此,我认为很可能是真的。

不受人惑 (豆瓣)

目录 · · · · · ·

? 人生问题

? 一个困扰人的问题? 哲学与人生? 人生有何意义? 科学的人生观

? 工程师的人生观

? 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 不朽——我的宗教? 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我的人生观和宗教? 新生活?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大宇宙中谈博爱? 我所提倡的拜金主义? 但愿不白说的话(一)爱国

? 但愿不白说的话(二)独立

? 但愿不白说的话(三)苟且? 但愿不白说的话(四)名誉? 少年中国之精神? 学生与社会? 依兴趣去选择? 关注未解决的活的问题? 做个不受人惑的人? 人生的知识准备? 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 说婚姻

? 论家庭教育? 「我的儿子」? 女子问题? 敬告中国的女子

例如:在生活中,坚信「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就会尽可能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找方法上,而不是找理由上,最终走向成功和幸福。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哲学是一整套的世界观和你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内化于心的,你无时无刻都在用你信仰的哲学世界观解决问题。不会说今天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解决这个问题,明天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哲学观解决那个问题。这必有一个是违背自心的。

你可以用一点比较入门的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辩证法


可能具体要看这个哲学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是西方哲学体系,什么美学,诚实意志之类的,个人觉得对过去的事有启示作用,但要电石火花之间醍醐灌顶,解决问题,很有难度。

如果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比如老庄,大多数是具体情景下提出的,可能用起来会好用一些?

当然,他们也很有启示意义。但中国人讲道理的套路比较津津教导,必然是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再引出一个道理。所以在生活中猛然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样一件事...」的感觉(略抄一下红楼)。而他们提出的方法论也就自然可以借鉴(当然是要取精华,去糟粕的用)。

以上,抛砖引玉罢了。


谢邀,国内的哲学学习通常会让人产生与题主一样的认知,哲学是拿来解决问题。

其实不然哲学的学习只不过是问题的开始,而不是方案的学习,更多的是你不停的发问不停的质疑,所以国外有一部分人认为哲学是无用之学。

但是我们在发问的过程中不停的思考,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会对我们解决其它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寥寥浅见,一家之言

以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