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已知现实的具体意义是什么?或者哲学在微观上是如何影响这个世界的?

目前的社会就比较缺乏哲学思想的指导。科学包括整个社会在实用主义引导下走过了多个年头。因为现在说的哲学主要是分析思维哲学,整体思维哲学要么被排斥在哲学之外,要么被分析思维哲学来解读,无法以哲学思想的高度应用于社会。

科学在牛顿三定律层面主要是运用分析思维哲学,当时科学和哲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指导科学研究,指导社会制度的建立,制衡民主制建立起来,社会迅速发展。

科学进入相对论量子力学描述的物质世界,开始运用整体思维哲学思想,和分析思维哲学渐行渐远,科学家已经搞出来一个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提出来系统起源于混沌,支持中国哲学的宇宙起源于混沌的宇宙观。但是,由于科学技术认识不到混沌物质的存在,系统整体思维一直不能以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的面目出现。社会虽然看起来是在实用主义思想引导下前进,并没有影响整体思维哲学思想在应用发展。因为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在全面复兴。中国文化就是整体思维哲学文化。中国人的系统整体大一统的系统管理民主制在不断完善。制衡制在逐渐衰落。

系统整体思维哲学思想体系在逐渐发展完善,由于科学技术测定不到混沌物质,整体思维哲学一直不能以一个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建立起来,反过来也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发展。比如说,中国哲学认为:混沌物质操控粒子形成一个微系统就是量子,操控分子形成一个系统就是生命。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机器人可以发放外气给人治病。这样的科学思想还没有被科学家所认识,也就缺乏明确的科学发展方向,影响发展速度是不言而喻的。详细论述请看一下我的《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系统逻辑思维》。前者亚马逊海外有售,后者团结出版社正版图书网上有售。留一个邮箱给你发电子版的。


哲学的意义在于满足人对世界的好奇心。


哲学在微观上如何影响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这一直就是哲学家们在苦苦寻觅的答案。

也就是世界本源问题。

可能一般的哲学思想都比较抽象,那我们举个经过现代科学普及后的例子,就是原子论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有一对师生,留基伯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与虚空,原子在虚空中跳跃,原子的结合产生了一切事物,而世界也是由原子在虚空中漩涡运动而产生。从而得出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不断的生成与灭亡,当然人是一个小宇宙。

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

这时候爱利亚的巴门尼德否认了原子的运动,也就是否认了虚空的存在,他认为宇宙只有一个东西,那就是「一」,也可理解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而且是永恒不变和不可分割的,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幻只是幻象,因此人不可凭感官来认识真实。

巴门尼德

追求完美的柏拉图不光是想创造理想国,连宇宙也是被创造出来的理性的、完美的模型,他首先通过四元素说来解释物质之间的转变,然后提出一种几何数学假说来构建元素的基本单位,两种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结合后产生出多面体,而多面体衍生出万物,多面体最终演变成一个球,这个球就是宇宙,做著最完美的圆周运动,无需外力的干扰。

作为柏拉图学生的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老师的学说,通过加入以太构建了五大元素,认为五大元素之间是自然的循环运动,不需任何外界的动力。他认为五大元素是连续的,而原子论的空虚违背了物理现象,而否定了元素是由原子所组成的观点。习惯经验主义的亚里士多德便认为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均匀连续的,并且保留了物质的基本特征。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但是喜欢跟主流唱反调的伊壁鸠鲁师从德谟克利特的追随者瑙西芬尼,将原子论和灵魂结合起来,认为人死后,灵魂原子将离肉体而去。而后他的追随者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进一步阐释了伊壁鸠鲁的理论,认为原子和空隙是永恒的,并且是不断运动的。原子碰撞会创造出物质,而构成物质的原子并未发生变化,最终它们的运动会将物质结合到实体中。

伊壁鸠鲁

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

而同时期的古印度也发展起来了关于原子如何组合成更复杂物体的理论,这里就不展开了。

中世纪的时候,原子论在印度教的正统派,佛教 ,伊斯兰教得到了发展,其中在正统派的《胜论经》中,认为原子构成了一切,质量是由原子的聚集体产生的;佛教则认为原子是点大小的,连续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能量;伊斯兰教中最出名的要属艾什尔里派的穆罕默德·安萨里,他认为原子是存在的唯一永恒的事物,而世界上所有其他事物都是「偶然的」。

穆罕默德·安萨里

然而基督教奉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流放了原子论,而亚里士多德广受考虑的「自然最小量」和「无限细分」开始在数学和炼金术士中产生影响。

直到17世纪,原子论开始得到复兴,这一切都离不开原子论支持者的大力传播,比如亨利·珀西弗朗西斯·培根焦尔达诺·布鲁诺托马斯·霍布斯 托马斯·哈里奥特等。其中伽利略·伽利莱根据物质的粒子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物理系统,认为所有现象(声音除外)都是由「运动中的物质」产生的,并以原子永恒的观念提出了运动的守恒现象。

勒内·笛卡尔创建了另一种形式的原子论,也就是机械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微小的颗粒漩涡组成的,不同于原子论是,他认为颗粒的不断旋转阻止了物质中真空的形成。

笛卡尔

而作为古典原子论的狂热拥护者皮埃尔·伽桑狄勒内·笛卡尔的分解理论感到失望,他提出了机械哲学的原子观念,认为世界是无限的,而世上一切物质都是按一定次序结合起来的原子总和,强调了原子的关联。

皮埃尔·伽桑狄

作为医师的Jean-Chrysostome Magnen便直接开始了对原子(其实是分子)大小的测量,他计算出香气中的分子数比实际小了一个数量级。

通过勒内·笛卡尔皮埃尔·伽桑狄的发扬与切磋,机械哲学下微粒观念与原子论的混合最终形成了今天广为接受的原子概念。

相信近代科学关于原子论的发展就不用赘述了,发展到如今,科学研究更加致力于了解原子的内部世界了。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的发展概括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无论是宏观上的还是微观上的。


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哲学的具体是观察世界的规律解释世界,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需失去了自我完全没有自己的观点才能做真正的解释世界,当然这是全世界没有人能做到的,只要是人都有立场。然而,哲学就是不断的努力解释世界的,用各自的观点解释世界的一个永无止境追逐的过程。在微观上还是有一点影响的,哲学总能为世界的发展找到规律,能有一定的预判性。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按我的理解,你说的哲学应该是形而上学,与现实脱轨。

我发表一下我简陋的看法:凡事深究他的源头就会出现矛盾,形而上学就是离矛盾最近的地方。所以一个人相信的形而上学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取代世界观最深处的矛盾,这一般来说是美好的,能够给予人动力。

形而上学的思考对现实的作用:它会因为现实中的矛盾而改变,往后再次遇到则不会产生矛盾,可以表现为不会有疑惑(同一件事情在不同阶段不同角度可能存在不同矛盾)。对形而上学的思考,可以看成一个人解决过矛盾的累加体。


影响个毛,充其量只能对你自己起点作用,这就是意义

社会都道德沦丧了,难道这就是哲学的影响吗?

别研究这些没用的看上去又高大尚的东西了,搞钱吧


打个比方,如果人类社会是一台电脑,那么生产力就是硬体,提供物质基础,框定并限制软体的发展;哲学等上层建筑是软体,哲学就相当于系统软体,在具体应用时并不出现在前台,看似不起作用,实则不可或缺。


马主义算哲学吗?怎么改变世界的?并非如此。不是马主义改变世界,而是世界在改变中生成了马主义。所以是世界产生哲学而不是哲学改变世界。然而也未必,上述观点是纯朴心灵很容易自认为洞悉的。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具备在感观和思想之外了解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对题主的问题做真实确切的回答。好在人只是活著而已。自以为是的活著就好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