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逻辑是不同的。。

大逻辑那个更好点,本质论末尾,尺度那里由于量自身是同质性,所以无法在自身中真正产生一种质的区别(对立)而不造成矛盾

换句话说,量的区别无法构成真正的区别。当异质性被看作是彼此在量中直接互相对立的时候,都会导致异质性甚至量自身被消解。当对立双方平衡时,双方同归于尽。当双方不平衡的时候,即一方克服另一方时,由于对立的方向彼此相互依存(左只有相对于右才存在),一方被克服另一方也会消失。。结果就是质上对立的量在逻辑上根本不可能成立。。(尺度后期,量转而成为统一,质成了杂多,颠倒了尺度里先前的关系)

这一矛盾导致质的差异完全无法建立,量作为质的同一性完全吸收了质,但因为内在区别随著质的消除而消除,量自身也随著质的消除而扬弃了自身,现在就只剩下同质性的的总体了(没有数量区别的量就是抽象的同一),但这种同一体原则上又是要自我内在区别的只是无法建立这种区别,而由于这个统一体已经是存在的总体了,它的区别应该是在自身之内建立但区别又无法建立(不像自为之有可以在自身之外建立自身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因此,作为直接性的存在论内的范畴,如果自己和自己区别,只能想像为两个相同的自己互相并列,但因为统一体是自我区别的总体或者说大全,不可能在自己之外建立任何东西(像自为之有那样,这也是为什么范畴没有返回自为之有),区别只能在自己之内,而直接的存在是不可能产生一个自我区别的单一体的(桌子就是桌子,要么桌子分裂出相同的桌子和自己并列,而不可能有两张实际存在的桌子还只有一个桌子单一体,这样存在,作为直接实际存在的存在论范畴就无法处理这种内在的而又无区别的自我区别)。这种在自身之外没有它者,自己和自己区别,区别又内在于自身并与自身同一表现为无区别,就只能是反思的规定了(在桌子=桌子这个公式里,两个桌子从属于同一个单一的桌子,一张存在的桌子等同于自身就可以既产生一种无区别的区别,即存在的桌子和反思的桌子,桌子的存在和本质的区别又等同,同时只有单一一张存在著的桌子),这就超出了整个存在论的基础——直接性能理解的范围内,过渡到本质的范畴了。

小逻辑那里就是质量互变需要提供一个同一性的基质,因为质的不断变化需要一个统一的总体作为底物(这也是量作为多样性反而成为质的统一性导致的后果),简化了太多。。


在质那里,有限物与无限物被严格分开,尽管无限物作为自为之有统摄著有限物,并把有限物转化为自为之有的环节,但有限物的有限性仍然固执地坚持著,这体现为一与多的矛盾与质的扬弃。量作为质的扬弃,即无质的量,也就在其对待无限量的态度上乎不同于实有对待其无限的态度,这种区别在于,量自始自终都是自身的彼岸。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量的定义,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是排斥与吸引的统一,即是自身不同一与自身同一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却依靠于对质的概念的否定。最终量在其规定性「理屈词穷」的时候迎回了质的规定性,即我们所看到的尺度。但尺度在其实在化、特殊化的过程中同样把自身给扬弃了,即把自身建立为无尺度之物。这个对自身的返回,这个尺度的无限,就是对质与量的双重扬弃与其绝对同一性的建立。尺度的无限对于质的扬弃是一种绝对的扬弃,因为量的环节的中介,它不再随后把质的规定性给建立了起来,而是在概念上绝对与之对立并封闭自身向质过渡的可能性。从量的角度来看,对量的扬弃就在于对它的漠不相关的扬弃,质的这种同一性之所以产生区别在于量所造成的区别,即一切区别都是量的区别,但量就自身而言并无差别,所以当我们把一切差别都归结为量的差别的时候我们就扬弃了量的概念,这种扬弃在于回复到质的同一性之中。因此质与量的彼此过渡到对方又扬弃自己就建立为一个既是排斥与吸引,既是自身同一又是自身不同一,建立为一个质、一个自身规定性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就是对有的绝对否定,在这个否定中我们就建立起本质。

因此,存在过渡到了本质。

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但是存在之所以存在,在于它有一个本质,因为那个扬弃了存在的东西就是回归到自身的绝对者,正是这个绝对者使自身过渡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就能够明白,纯有与纯无并不存在,它们并不是存在的规定性,纯有纯无的这种统一就是本质。本质就是使存在得以存在而自身不是存在的某种东西。我们不能仅仅说,当绝对被建立为本质的时候,不过是意味著存在是一个被误解的概念,在概念上已经被取消了。这种说法具有它的正当性,这个正当性在于最终我们仍在本质中以本质的概念恢复存在(本质不能存在,又不能不存在,因此它必须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自身之外,把自己建立为绝对否定自身的存在,因而本质作为与存在有别之物,它对存在的否定就是对自己的否定的体现),但其片面性在于,如果本质绝对地取消了存在的概念,取消了存在之于存在,那么它就使得自身回复到单纯的有与无之中,因此它也就不是本质。本质之为本质在于,它既是存在的前提,又后于存在,是作为存在的扬弃而建立的自身关系。因此在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中我们就看到了一种存有论上的自洽,即「为什么有某物而不是空无一物」的解答,即绝对者只有作为存在,才能够建立起自己得以存在的前提,建立自己的「过去」,绝对者在现在中建立自己的过去,在存在中建立自己的本质并使自己从本质中发源。


首先要明白,存在和本质都属于客观逻辑。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的区别是什么?客观逻辑是有直接性的。如果直接性你不太清楚的话,说明你还是对黑格尔哲学不入门。

既然存在和本质都属于客观逻辑,也就说,本质也是有直接性的,只不过那个直接性被扬弃了,被建立为现象,被建立为现实等等而已。

那存在和本质在直接性中的区别是什么呢?

在存在中存在的直接性就是存在自己,存在的规定就是自己的规定,这个规定构成存在自身。

在本质中存在的直接性被扬弃为本质,不过这个本质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自为存在,这个自为存在被设定为本质。

要害:本质是被设定的,那个自为存在被设定为本质。

过渡论述完毕。


存在是直接的,但它要变成有中介的和设定出来的。所以黑格尔说,在各层规定中,尤其是在说明的进程中,或更确切地说,在概念展开的进程中,主要的事情当然是要经常区分什么还是自在的,什么是已设定的。


看到存在到本质的过渡这一段,觉得黑格尔写的很绕,自己总结一下,可能说的不对。首先存在是直接性的,本质是间接性的,比如说我们看见了桌子,这就是存在,当我们在自己的回忆中说桌子这个东西,其实他并没有直接在你面前,也可以说这个东西不存在,但它是存在的,本质就是不存在的存在,它比存在高级一些,是因为他是间接性的,有人的反思在里面。

另外,存在为什么会过渡到本质呢?我觉得主要是质与量的运动,也就是说尺度与非尺度并不是坏的无线的进展,而是回复到自身的运动,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更真的事物,就是本质。例如冰在零度以上变成水,水在沸点变成蒸汽,但是无论怎么变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h2o,这就是不同形态水的本质。所以说本质是靠人的反思得来的,是间接性的,是人为设置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