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事 1昰形而要学上 metaphysics = 中间 = 苏格拉底&< 2 是黑白 2 是好赖 2 是形而下 1 无所昰处?


真的想为形而上学正名一下。最初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之一,其本命原叫《物理学后编》,只是标志它在文集中的位置即在有关物理学的后面。后来形而上学(metaphysical)一词便由此得来,但是亚里士多德本人从没使用过这个词,他称初始本源的讨论为「太初哲学」(first philosophy)。后来明治时期的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将其翻译为形而上学,而严复则将其翻译为玄学,后来逐渐采用了形而上学的翻译方法。

形而上学研究的问题,是要发现终极的本源,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早在前智者时期,就已经有大量的有关方面的讨论。其主要的讨论在于变化的问题。

赫拉克利特认为宇宙处于永不止息的变化状态中,变化是一个绝对过程。而埃利亚学派则认为绝对的变化是不存在的,变化具有相对性。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学派也都对世界的本质产生了思考。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数;原子论者,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分的元素或原子组成。

柏拉图则在此基础上,综合了前人的基础,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即理念论。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当然柏拉图在后期对伦理学的研究也走向了神秘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质,亚里士多德摈弃了柏拉图的超验的理念,同时也摈弃了德谟克利特及其学派的运动著的物质原子。他设想了一种本身永远不变而使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和生长的性质(形式)。亚里士多德否定了唯物主义所主张的由纯无目的的机械运动来说明问题,认为形式是具有目的的。并且为了说明运动和变化,他引入了一个永恒不动的第一推动力,推动了宇宙中的物质的运动,进而演变成了今天的世界。

关于形而上学的定义,按照创立了形而上学的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说法 是研究事物根本的或初始的原因的科学或哲学。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人类探求世界本源过程中建立起的科学体系,并不能单纯的用唯心主义活著超验主义来笼统的概括它。在这个探求的过程中不只有唯心主义的作用,唯物主义也参与了这一探求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显而易见,形而上学并不是静止的,它并没有否认变化的存在;它并不否认辩证法,反而十分重视思辨的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是获得真正知识的重要工具,除非我们已经掌握分析学,否则就不要进行研究太初哲学活著关于事物本质的科学。很显然形而上学不只是简单的用神秘主义的方法来解释世界。

最后我想说,形而上学是在那个实验科学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代,人类为了探求世界的本质所创造的伟大思想。也许用今天的角度来观看,它确实存在著许多不足甚至是荒谬的地方,但是也有许多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正是有了这些前人的铺垫,才有我们今天关于世界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不能单从现在的成就来贬低古希腊的这种看似幼稚的世界观。从当时的观点来看,人类最初努力了解世界而形成的这种世界观,显然是划时代的事件。

第一次在某乎上写这么长的答案,如有错误请务必指正。

参考文献:《西方哲学史》梯利著


本学期有幸选修了《形而上学》(分析为主)这门课,可以说,过程是十分煎熬的,但学过之后再慢慢回味起来,便越发地感受到它的魅力,也算是痛并快乐著。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对他人乃至社会来说,形而上学与实用性的知识相比,自然是一无是处,因为它是建立在具体知识基础之上的一种「反思」。但对个人来说,形而上学给人带来的思想上的冲击和洗礼却是任何实用性知识都不能做到的。与其说它是一门学问,更不如说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它会使人变得更深刻,也能帮助我们以批判的眼光更好地理解其他的知识,这也称得上是一种间接的「有用」吧。


评价形而上学的前提是一定程度的理解形而上学。

基本的需要对笛卡尔、康德、海德格尔等形而上学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形而上学,最核心或许的是作为理性本身的展开。


形而上学:「我情商低,不会说话,还是个神精病。」


形而上学是对事物本质客观全面深入的认识,但是容易被过度放大。

形而上学体系的延伸之一就是三观,三观又涉及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怎么能没用

而且驱动人做事情的动力之一也有,精神力量,这些都是形而上学的延伸。只有和物质需求相结合成为双驱动力,才会正且久。


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有长短,看你如何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