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思考一下

1,形而上的第一特征是清晰的可能,无限可能和虚构,明确的,没有约束的想像、理解和讨论一切可能。不仅仅有本体,认识,还有价值道德以及意志等。不设实体,不直接引入感性。

逃离实体,这是形而上的启蒙,自我思想可以自由无约束。这也是孤立的来源,不是孤立了世界而是孤立了存在者自己,局外人世界之外的人。逃离实体,却往往落入某种理智的囚笼,透明而坚硬。

2,形而上学如何可能?以理性体系化形而上,包括数理逻辑、先天直观和体悟等,依赖纯粹理性(包括可理解性和推理)、道德意志理性(体悟中的理性、主体意志性,间接引入感性)或者纯粹事物(包括对因果、经验的观察总结和归纳)客观理性。

保持纯洁才能理解和明确,从简单直观延伸到复杂困难。这是片面的来源,因为总有些延伸不到。这是哲学的贫穷 ,目前能够理解明确的形而上领域是非常小的,只有认识论、价值论和本体论等,而没有实践论。

3,排除作为实体的时间,抽象出观念时间。时间不被当做存在的本质,而是与静止孤立的本质相结合形成现象。这是静止的来源。

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可能世界,而不一定是现实,甚至可能适用于虚拟世界,如果真的认同上帝,也应该认同佛陀,甚至应该认同荒诞的虚拟世界,多么荒谬。物自体不可知,这里只能悬置。形而上的世界是可能的世界。

形而上学的价值道德观是以主体为实体的虚构,主体包含非理性,如存在感与虚构的「存在」相结合,理性不作为目的,但要产生容纳和引导非理性的虚构。如虚构的人生意义与虚无感、激情结合,虚构不作为本质。

相对的,理解辩证法。如唯物主义预设物质存在作为唯一存在实体,其它为延伸,联系和发展的看待事物,融入作为实体的世界,把时间当做实体的本质,以此引出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往往是基于历史实体的真实情况。

一般情况下的辩证法并非以事物为矛盾者,而是以自身为矛盾者不断正反的考虑事物,通过对否定的否定获得进一步肯定,螺旋上升。唯物主义则进一步以事物为矛盾者,对立统一。

辩证法的世界观是永恒的真理世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还没有想清楚。辩证法的价值道德观是纯粹感性的伦理观。其人生观是重点,在实体中行动的实践论。而唯物主义者又有了新的特点。


那是马克思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1、行星&>地球&

如,a=a:

2、形而上静止&>形而中间=主词无谓词无所谓&

3、形而上学当然是以「上」为主,也是以「静止的方式」为主看问题;

4、但如果说,形而上学是片面的、孤立的,这倒有点儿冤枉,譬如上述那个公式:

5、上&>中&


因为马克思重新定义了形而上学

原来的那个东西他对付不了,所以就用那个名字又定义了一个稻草人,然后对付那个稻草人

恩格斯在某本书的序里面也提到这一点


按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因为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外在的、主观的、任意的否定,是绝对否定、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割断了事物联系,使发展中断,不承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不承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