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错了啊,并不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

是所有人。


从古至今 留名青史的有几人 能成为圣人的屈指可数啊, 俗的好


因为无私不利于个体生存,为了群体的生存而选择无私被视为崇高。


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围绕自己的需求展开的,都是以自身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

如果我只以我本人利益为中心,就是典型的自私行为。

如果将家庭纳入自己的范畴,一切言行都是以家庭利益为前提,那就是小格局之人,只顾小家。

如果将部门,企业纳入自己的范畴,那就是典型的爱厂如象,被人称为企业象,或老大,boss。

如果将某一类人纳入自己的范畴,如爱自己一样爱他们,那么就慈善家,父母官,儿童保护组织,环境保护者。

如果将整个社会当成自己一样爱惜,那就是……,英雄。

当我们将自己的范畴从个人向外扩展时,不可避免地进入利他行为的领域。自己包含的范畴越宽广,其行为越利他,越能使更多社会他人受益。

所以,利己和利他一点都不矛盾,关键就在于这个「己「包含多少程度的他人他物。


所有人都是自私的,不是绝大多数人,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已。


生物生存延续繁衍兴盛之本能


世界上无私的人有很多,只是你的世界里还没遇到或者遇到的很少而已。命由己造,想要遇到更多无私的人,那就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无私的人。你会发现无私的人都会来到你身边。阿弥陀佛!


人类中无私的个体已经有一定的量,即使只有0.1%,已经是巨大进步,远远超过其他动物。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绝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这是因为存在于我们身体里面的基因都是自私的。

我们表面上的合作、友善以及同情,其实深究起来都掩藏著我们那自私的内心,而且这个现象也是普遍的,大到国家的外交再小到生物细胞的共生和寄生,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贪婪性,只要这两点依然满足,我们就永远逃不出这个魔笼。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在不必要自私的情况下,虽然你也知道有些友善是刻意的,我们最好还是尽量去营造一个友善的环境。生活的竞争已经这么让人烦躁和精疲力竭了,我们为什么不就此享受一下这「虚假的善意」呢。


是每一个人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不自我的话会导致什么都做不了,比如你不为了维持自己生存,会去喝水么?

任何行为的动力源泉都是为了自我的生存与发展,除此之外还有我的……,比如为了我的朋友,我的儿女,我的家人等等,这也是追求自我的体现。

自私是自我的一种表现,他是比较极端的自我,人应该正确追求自我,但不能绝对自私,否则就会遗患无穷。


世间万物都是利己主义,程度不同而已。况且所谓的利他主义者本质都是利己而已。


这个问题,甚至可以更恰当地改为: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呢?

确实如此,没办法。比如,昨天去理发,理发师问我,要用什么洗发水?我答:免费当中最好的。——这就是我的自私。为什么不挑一款付费的,让他们多赚一点呢?

不利他,并不奇怪,这是人的生物性决定的。生物都是自私的,这是生存的要求、进化的要求。对此,火了N年的经典著作《自私的基因》已经讲清楚了。

不过,我们可以把「自私」这个词换成「自利」。自私,往往带有道德判断、价值判断的意味;而自利,基本上只是中性的描述。

如果我们把自私理解为自利,那么趋利避害属于每一个人的本能,本来就应当如此,无可指责。

如果我们从题主的提问语气中听出了报怨,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说明:自私也好,自利也好,虽然无可指责,但一个人为了自己的趋利避害,不能侵犯别人的利益、公共的利益。——当然,这是一般的原则,法律上还有紧急避险、正当防卫,规定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可以合法地侵犯别人的利益、公共的利益。

因此,人为什么自私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了标准答案,或者至少可以说,已经有了广泛认可的答案,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当一个人出于本能而趋利避害时,如何与他人的利益、公共的利益保持平衡,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由的边界等等。


自私是人的本性,无私是自私发展的高级形态。

正是因为无私宝贵,所以才称赞无私。

如果自私为基石,无私就是塔尖,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单纯的自私是人的本性,是自然规律,作用范围是人的本身,是客观且合理的。

单纯的无私则是更大的罪恶,因为忽略了人的本身需求,作用范围属于更大的人类群体,造成的后果更具有危害性。

唯有建立在自私之上的无私,才是真正的无私,因为这是建立在以人的基本需求之上的无私,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连自己需要什么都无法判断的人,又怎么会知道身为同样人类的他人真正需要的什么。


因为纯粹利他的物种在进化史中灭绝了。


第一次看完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以后感到三观被毁:自私是本能,是写在基因里的,如果一种基因会导致个体为了其它个体而「无私」牺牲(献出自己生命or把交配权主动让出等等行为),那么这种基因不会延续下去的。

p.s.这本书还从自私基因的角度揭露了一些「利他」行为的动机,你会发现很多「利他」行为也是出于基因的「自私」目的,只不过体现在个体身上就成了「利他」行为。

然而,道金斯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让大家屈服于基因的力量,而是告诉人们,人类是唯一有能力用自己的理性和道德对抗基因的暴政的。

希望你看透了世界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这个世界。


这个问题有点歧义,自私不是一个绝对的非是即否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私,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利他。自私的原因很多人都能说出来——因为如果一个生物完全不自私——即完全不顾自己生命,不顾死活的话,那么这个物种是没法传承的。但猜您真正想问的是:绝大多数人是不是完全自私,一点都不利他的。如果是这个问题的话,确实是可以进行长篇大论讨论。

因为广泛的利他性如何进化出来是一个学术界未能解答的问题。因此,大部分看过《自私的基因》的人都存在这样的观点,自私是进化的规律,是由于基因自私所导致的。但其实这是不完全正确的,人类是具有很广泛的利他性的,而且是人类至关重要的特征。至于为什么呢?需要仔细看看这个新理论:

Wing:第五章:好善恶恶主义之章(上)(利他悖论、针锋相对、绿胡子模型)?

zhuanlan.zhihu.com图标Wing:第五章:好善恶恶主义之章(中)(利他的起源、善恶定义、善择)?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摘录:

自私基因的利他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好善恶恶主义并没有脱离「自私基因」的框架,它揭示了一种在生物界非常罕见,几乎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非常高明的自私基因的策略。它开辟了一条自私基因到互助利他个体的渐进演化通道。最终能达到ESS的稳定状态(在没有后面所谈到的其它对抗策略大量出现前)。

更重要的是,自私基因的推论不像道金斯所说的那样「基因的自私性会导致个体的自私性」,而「普遍的爱」和「共同的利益」等被道金斯认为「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概念」,恰恰在好善恶恶机制上非常有意义的。善者之间的利他是可以不求回报的(但是有要求的,对方必须也是善者)——前面也已解释过,这样能释放出比针锋相对大得多的合作红利。

善择

实际上,好善恶恶主义实现了一种自然选择之外的,善者选择善者的机制,即善者择善,本文把这种机制称之为「善择」,这种机制使得人类可以脱离自然界底层规律的演化压力,颠覆夺利化的易演倾向,进而反其道而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对于那些研究过最优化或者深度学习演算法的朋友,我们可以从演算法的角度来理解善择,从这个角度可能会更加清晰,善择其实相当于自然选择之外的一个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这个损失函数是跟原来的个体适应度损失函数一起影响模型的迭代方向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广义适应度评分,进而影响了人类的演化方向。


这个「自私」我估计是道德观念,阶段性的东西。不过为什么现在会是这样,还是环境决定的,和经济基础有关。

摘一段《宣言》原文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著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著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人不一定是自私的,而且人在自私的状态下生活是卑微的


我理解的自私行为,是属于一种情绪指导行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种人类共有的情绪能够被他人所感受,那么逐渐被人们认知到这一类行为或思维方式会让对方感到不开心,那么我们就会把这种选择权在对方手里,不随己愿的行评价为自私。

自私这一种情绪是复杂的,高级的,年龄越大才越能有清晰的体会。

小孩子一出生是没有自私这种情绪,要在理解所有权或者拥有某样事物的前提下,才会有嫉妒,分享,保护,破坏,等这些行为,然后才会在必须分享的前提下,对自身利益产生保护甚至破坏的行为,而被大人的角度解读为小孩子的自私。

至于绝大多数人都自私,这个说法本身并不成立,首先是没有调查数据而直接说一个结论是不负责的,另外自私是一种介于外人的认知,不可量化。

每个独立的个体意识都是由不同的情绪认知组成,截然相反的行为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并不稀奇。


因为物竞天择,人也是动物会追寻丛林法则。不利己自私可能也不能得到进化和发展,或者说没有更好的办法。还有精神上没有进化到更高的层面,很多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本能。当然大部分人根性如此,这件事情不必纠结,在某种事情上自己也是如此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