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绻l生了有没有办法补救?近几个月我都在四点以后睡(游戏中毒),因为时区原因游戏是在早上四点作为分界线的。正题是我睡前或者深夜都会不自主地可以感受心脏的跳动,有时候感受得太深了(姑且这么形容),心脏就有一些悬,然后呼吸会不平、很虚,心脏也会慢慢痛,似乎有一种随时都会停下的感觉。所以想知道一下如果心脏骤停会有什么征兆和补救办法?


虽然对猝死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但是绝不仅仅是心脏问题,今天刚看到一个同学转发的一个学长关于差点猝死的亲身经历,所以来知乎搜搜,看到了你这个问题。

这是那个学长的说说

还有一个舍友的高中同学,五一回家之前参加了一些英语竞赛,那几天也很忙活动比较多,放假了和男朋友一起回来,刚走到家门口就倒下了再也没有醒过来,至今我舍友接受不了那个好好的人死了的事实,之前毫无预兆,是毫无预兆。家里人不愿意解剖所以真正死因是什么永远不知道。大概可以归到猝死的一类去?


亲身经历:

网吧通宵后(时间大概是早上8-9点)上完厕所起身,心脏突然一痛(像是一拳打在脸上的那种),然后感觉心跳变慢变沉重,呼吸虽然在持续,却似乎吸收不了氧气,又深呼吸了几下还是觉得闷。靠在门上十几秒钟也没缓过来,当时就觉得大事不妙,只能强撑著打开门出去(有不能死在厕所里的念头,也觉得如果倒在外面有人能救一下)。

出去之后走了两步,走第三步的时候感觉腿软了,就停了下来,再想用深呼吸平复一下,并没卵用。后面急了(黔驴技穷),抬脚,眼一黑,人事不知。不知道在地上趴了多久,嗯,趴著,厕所边上,右边厕所,左边都是电脑,前面好像是门口,正门还是后门我忘了,有个吧台,记得我醒来的时候看到有2个人从我边上路过,冲卡上机。

醒来后第一感觉是呼吸弱、短,但没有之前的沉闷感。全身无力,没有立即起身,而是挪到了墙边靠著,双脚伸直摊开,慢慢的平复呼吸以及知觉。头和地面应该亲密接触过,眼镜掉了,没在边上。身体大概是软下去的,所以没有多大冲击,或者感觉还没上来,当时不觉得多痛。

在墙边靠了一两分钟吧,软绵绵的起身找了个座位坐著,买了瓶水喝了,才觉得活过来了。

以上是全部经过,猝死初体验。

后来也有复发,从凳子坐久了上起身,从靠枕上靠久了起身,从厕所蹲著起身。心脏突然变调,沉闷,沉重,虚弱的感觉涌上来。不过我总结了一个对策,能缓解。

有点不想写,怕增长熬夜之风。

也不知道是好是坏,能救命虽好,但是打心底觉得能熬夜到猝死的人实在不值得救,包括我自己。

方法并不出奇,但如果到时候想活命的话就这么做吧:

在熬夜后突然起身时感觉到心脏沉重,呼吸困难。就请慢慢蹲下,身体前倾,有地方靠,就用手臂靠著。

千万千万别强行站起来,这个时候除了自己没人救的了你。

补充:当时没有人扶起我,也可能是我活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条补充纯属个人臆测,接受反驳。


猝死之前往往身体会发出一些危险的信号,最好在身体「报警」之前就做好万全准备。


比如胸闷、胸痛、晕厥


这是因为很大一部分猝死是由于心脏缺血造成的,特别是如果自己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抽烟、平时睡觉严重打鼾,更要引起重视。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不能放下手头的工作,症状不严重,再忍一忍,结果就猝死了。我们应该在平时就注意观察自己是否经常出现活动后胸闷的现象,并且胸闷在休息之后即可缓解。


这很可能是猝死的前兆,提示你患有冠心病了,冠心病随时会引发心梗引起猝死。


另外,呼吸困难、憋气、心悸、心慌、全身发抖、头晕也是猝死的前兆。

心慌往往是一种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的出现心率加快预示著心脏电紊乱异常、心律失常。多数的心律失常危险性比较少,一般不会引起猝死。但是如果频繁的发作,则有发展成为室颤的风险,室颤是很可能引起猝死的。


在没有进行剧烈活动时却频繁出汗,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则很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另一个信号。


但是这个现象很容易被人给忽视,过度的出汗提示可能是心梗,是很可能引起猝死的。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当自己出现了心前区疼痛或不适,胸闷气短等症状,要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不要进行劳力性的活动和其他的活动行为,这会加重病情。


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它能够帮助扩张血管,改善血流速度,缓解心前区不适。同时尽快呼救,千万不要自己强忍,立即告知家属并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情况,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另外在自己还能支撑的时候,尽量把门打开,方便救援人员进入。如果到医院后确诊为心肌梗死,及早送到医院的导管室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的几率。


如果是发现自己的家人因为连续熬夜而出现猝死的情况,应该马上让病人平卧,停止一切活动,绝对静卧。


拨打 120 请求医护人员前来救助。如果平时有心脏的问题,例如冠心病等情况,可以给予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给予现场口服,然后耐心等待医护人员前来救助。


此外,平时可以学习心肺复苏术,在关键时刻使用。心肺复苏术通常是先做 30 次胸外按压,然后再做 2 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


如果在家里做心肺复苏术之后患者意识慢慢恢复,应该马上给予病人保暖、平躺,不要随便搬动。

可能引发猝死的内外因,你有吗?


猝死一般分为心源性的和非心源性的猝死两类,绝大部分都是心源性的。所谓心源性,就是说发病是和心脏有关系的,是心脏出了毛病,一般心源性猝死都是心肌梗死或者恶性心率失常导致的。


很多人奇怪,年轻人怎么好端端地就猝死了呢?其实,大部分猝死的人都是内、外因一起作用的结果。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18 节内容

盐选专栏

读懂身体求救信号:警惕身心俱疲的健康隐患

医学作者团队 医学作者团队

18 小节 | 2 小时

¥49.00 会员免费


真正重要的,不是看有什么征兆,而是预防!

最近几年,「猝死」相关新闻屡见不鲜,不管是娱乐明星、运动健将、医护人员,还是寻常百姓,都可能遭遇这种突如其来的悲剧。

据统计,发生率最高的「心源性猝死」,中国平均每天发生近 1500 次,而抢救成功率不足 1%。

今天,我们基于最新科学证据,特别梳理了一份「预防猝死实用指标」,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一定要注意这些指标!

(PS:如果你懒得看证据,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我们整理的极简表格。)

01 必查项目

很多人每年都做例行体检,那么,哪些体检指标最应该关注呢?

下面,首先推荐一组「重点关注项目清单」。

腰围

参考值:小于身高的一半。比如,我的身高是 170cm,如果腰围大于 85cm,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腰围在家就能测,它的本质就是不要太胖,尤其是肚子不要太大。因为,「腰粗肚子大」往往是内脏脂肪过多的表现,而内脏脂肪过多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尤其是心血管病变。

血压

参考值:120 / 80 mmHg 左右。

这个指标在医院、药店,或者使用家用血压仪都能测。如果太高或者太低,就需要注意了。尤其是超过 140 / 78 mmHg,就是「高血压」了,这意味著心血管系统可能已经出问题了。

血糖

参考值:

空腹:< 6.1mmol/L

餐后 2 小时:< 7.8mmol/L

随机血糖:< 11.1mmol/L

血糖在医院、体检中心、药店都很容易测量,也可以购买家用血糖仪自己测量。

血糖长期升高,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表现。而糖尿病是心脏病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大多数心脏病患者都有糖尿病,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

数据显示,中国每 2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因此,这种「甜蜜的隐患」不得不防。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餐后 2 小时血糖!很多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血糖很高,但是常规体检不检查餐后血糖,所以漏掉了重要风险。

血脂

大多数体检报告中,「血脂」会包含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等数据。

人们曾经认为,胆固醇(尤其是 LDL-C)是最可怕的风险指标,但最新研究发现,胆固醇与心脏病关系不大:大多数心脏病患者胆固醇正常,高胆固醇的人往往反而更健康。

相比之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更值得重视。研究显示,甘油三酯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患心脏病的风险越大。

在腰围、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这几项指标中,只要同时有任意 3 项异常,就被称为「代谢综合征」,也就意味著你患心脏病、包括猝死的风险大大提高,真的需要上点心了!

重要!请计算下列比值!!

拿到血脂报告后,请一定要计算两个重要比值: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TG / HDL)

「总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CHOL / HDL)

如果 TG/HDL 比值超过 2,或者 CHOL / HDL 比值超过 5,说明你的心血管可能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应该赶紧去医院排查!

研究表明,不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高是低,只要 Total/HDL比值> 5,心脏病风险就大大提升!

具体怎么计算呢?

举个栗子,我上次体检的血脂数据如下如所示。我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有点高,是不是很可怕呢?我来算算风险比值。

要计算「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就用甘油三酯的数值(0.38mmol/L)除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值(1.96mmol/L),0.38 ÷ 1.96 = 0.19,远远小于 2,因此心脏病、猝死风险非常低。

要计算「总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同理,5.80 ÷ 1.96 = 2.96,远远小于 5,再次表明心脏病、猝死风险极低。

02 高级筛查项目

上面说的几个指标,普及度非常高,大多数医院、体检中心都能检测。

但如果你是高风险人群,比如有家族病史,或者有多项数据出现异常,想要进一步筛查风险,可以考虑检测下列高级筛查项目:

这些项目对心脏病、猝死风险筛查非常有效,不过目前在国内还不太普及,有些只能在大型三甲医院检查。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是真正的「坏胆固醇」,它升高的话,意味著我们体内有严重的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非常容易导致心血管病变。

ApoB/ApoA1 比值是血液中不同脂蛋白的比值,如果它太高,意味著我们血管的自我修复能力受损。

C 反应蛋白(CRP) 是身体慢性炎症的指标,CPR 升高意味著体内存在炎症,长期的炎症会损伤心血管系统,也与大多数慢性疾病恶化有关。

空腹胰岛素这个指标非常重要!它如果太高,尤其是同时甘油三酯也高的话,是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标志。

胰岛素抵抗是心脏病(以及绝大多数慢性疾病)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胰岛素抵抗。

换句话说,只要胰岛素长期异常升高,不管血糖高不高、有没有查出糖尿病,血管都在遭受损伤。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胰岛素太高,等到出事,已经太晚了。

(胰岛素抵抗与大多数慢性疾病有关)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示的是你过去 3 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这个指标不仅能预测糖尿病、心脏病风险,太高甚至与癌症等其他死亡风险有关。

Omega 3 指数显示的是血液红细胞膜中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的比例。研究发现,预测心源性猝死,omega-3 指数远远超过传统因素。当omega-3 指数大于8%时,死亡率降低90%!

冠状动脉钙化CT扫描(CAC)显示的是指冠状动脉壁内钙的沉积情况。研究显示,CAC 对心脏病发病率的预测能力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指标。

传统认为,LDL-C 越高越容易心脏病猝死,但在实际数据中,LDL-C 是高是低对心脏病影响非常微弱。但是,不管LDL-C 是高是低,只要 CAC 升高,心脏病发病率就大大大大飙升!

03 如何改善这些指标

如果你以上的某个指标有问题,有什么办法改善吗?

想要从源头上解决,还是要依靠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饮食,我们推荐:低碳水饮食。

简单说就是:少吃糖面米等精制碳水、精炼种子油,多吃肉、鱼、蛋、内脏、优质脂肪、蔬菜、低糖水果和发酵食品。

研究显示,低碳水饮食可以有效减肥、缩小腰围,降低血压,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甘油三酯,减轻身体炎症水平,优化血液脂蛋白结构。

其他生活习惯上,不管数据指标如何,也不管饮食结构怎样,我们都应该少熬夜、戒烟酒、多运动、减压力、调睡眠,才能把猝死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送你一张降低猝死风险指南,欢迎保存、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你和家人都健康、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G. Reav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Nondiabetic Individuals,」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32, no. 8 (2012): 1754–59.

[2] V. Gyberg et al., 「Screening for Dysglycae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s Reflected by Fasting Glucos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and HbA1c: A Report from EUROASPIRE IV—a Survey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6, no. 19 (2015): 1171–77.

[3] Li Y, Teng D, Shi X,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 2020, 369.

[4] J. M. Gaziano et al., 「Fasting Triglyceride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96, no. 8 (1997): 2520–25. V. Bittner et al., 「The TG/HDL Cholesterol Ratio Predicts All Cause Mortality in Women with Suspected Myocardial Ischemia: A Report from the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 (WISE),」 American Heart Journal 157, no. 3 (2009): 548–55. P. L. Da Luz et al., 「High Ratio of Triglycerides to HDL Cholesterol Predicts Extensive Coronary Disease,」 Clinics 63, no. 4 (2008): 427–32.

[5] T. D. Wang et al., 「Efficacy of Cholesterol Levels and Ratios in Predicting Fu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88, no. 7 (2001): 737–43.

[6] P. M. Ridker et al., 「Non-HDL Cholesterol, Apolipoproteins A-I and B100, Standard Lipid Measures, Lipid Ratios, and CRP as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 JAMA 294, no. 3 (2005): 326–33. J. T. Real et al., 「Importance of HDL Cholesterol Levels and the Total/HDL Cholesterol Ratio as a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olecularly Defined 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2, no. 6 (2001): 465–71.

[7] J. R. Kraft, 「Detec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Situ (Occult Diabetes),」 Laboratory Medicine 6, no. 2 (1975): 10–22. G. Reav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Nondiabetic Individuals,」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32, no. 8 (2012): 1754–59.

[8] K. Khaw et al., 「Association of Hemoglobin A1c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Adults: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in Norfolk,」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1, no. 6 (2004): 413–20.

[9] K. Nasir et al., 「Interplay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a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for the Prediction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Cardiovascular Imaging 5, no. 4 (2012): 467–73. C. E. Handy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with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9, no. 5 (2016): 568–76.

[10] Y. M. Park, S. Kashyap, J. Major, and R. L. Silverstein, 「Insulin Promotes Macrophage Foam Cell Formation: Potential Implications in Diabetes-Related Atherosclerosis,」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92, no. 8 (2012): 1171–80.

[11] R. C. Block, W. S. Harris, and J. V. Pottala, 「Determinants of Blood Cell Omega-3 Fatty Acid Content,」 Open Biomarkers Journal 1 (2008): 1–6.

[12] W. Davis, S. Rockway, and M. Kwasny, 「Effect of a Combined Therapeutic Approach of Intensive Lipid Management, Omega-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Increased Serum 25 (OH) Vitamin D on Coronary Calcium Scores in Asymptomatic Adults,」 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 16, no. 4 (2009): 326–32.

[13] E. Ingelsson et al., 「Clinical Utility of Different Lipid Measures for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 JAMA 298, no. 7 (2007): 776–85.

[14] W. P. Castelli, 「Lipids, Risk Factors a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therosclerosis 124 (1996): S1–S9.

[15] A. Sachdeva et al., 「Lipid Level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 Analysis of 136,905 Hospitalizations in 『Get with the Guidelines,』」 American Heart Journal 157, no. 1 (2009): 111–117.e2.

[16] J. M. Gaziano et al., 「Fasting Triglyceride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96, no. 8 (1997): 2520–25.

[17] V. Bittner et al., 「The TG/HDL Cholesterol Ratio Predicts All Cause Mortality in Women with Suspected Myocardial Ischemia: A Report from the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 (WISE),」 American Heart Journal 157, no. 3 (2009): 548–55.

[18] P. L. Da Luz et al., 「High Ratio of Triglycerides to HDL Cholesterol Predicts Extensive Coronary Disease,」 Clinics 63, no. 4 (2008): 427–32.

[19] 金永新, 李铎. Omega-3指数的概念和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The End

本文??作者

本文??设计师

718


刚刚看了同答案答主的回答,非常赞同答主学长所写的,我平常是不怎么关注、浏览这类问题的,但昨晚的经历真的让我现在想想都感觉到后怕,也感到庆幸自己还活著。

从来没有与死神那么接近过,昨天中午和晚上各喝了杯奶茶(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每次喝过奶茶或者咖啡,晚上就睡不著)晚上就顺势没有强迫自己睡觉,到了临近凌晨三点的某个时刻,大脑神经突然紧绷,头感觉要炸了,心跳不规律,神经怎么也放松不下来,脑子就想一根线一样紧绷著,尝试了好多遍精神暗示身体放松,都没法入睡,神经也没法放松下来之后,我就慌了。折腾了好久才让神经稍微没那么痛,现在想想也是幸运之神眷顾,最后竟然让我不知不觉地入睡了,但第二天十一点醒来之后,脑部神经还是紧绷著,虽然没有像昨晚一样感觉要炸了,但这次之后真的不敢轻易熬夜了。以后尽量早睡,共勉。

四个月后。。。。

习惯熬夜后,会发现早睡真的很困难,在这四个月期间,我经常十二点左右睡,也熬了几次夜。。。。暑假期间去支教了10天,虽然很累,但是每天作息都很健康,早上六点就被清晨的阳光唤醒(毕竟我们的宿舍是教室。。。打地铺←_←)。

支教结束后回家又过了一段不健康作息的颓废日子( ? )(我发现我家就我作息不好???我弟弟妹妹九点睡,我爸妈最晚十点半入睡)

现在回学校了。。。。最近作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现在的作息:

10:30关灯睡觉,睡前一个半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看看纸质书

6:00前起床,开始15-20分钟的拉伸运动,

7:00吃早餐

之后一整天精神都很好。

其中还有很多细节就省略了●▽●

这些改变是阿育吠陀医学的观念改变的,想要改变不良作息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改变你的作息,改变你的生活》(最近好像挺火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